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生存24~128个月成年人AML完全缓解(CR)患者,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每隔3~12个月检测一次外周血中MRD,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21例动态检测MRD水平>10-4患者复发率为80.0 %,MRD水平≤10-4患者复发率为18.1 %。21例随访24 ~ 128个月,复发10例,其中有3例先髓外复发,未复发有11例。10例MRD水平>10-4患者24个月EFS率为30.0 %;11例MRD水平≤10-4患者为90.9 %。MRD水平≤10-4患者中复发的2例,分别在MRD水平升为10-2后3个月、7个月时出现骨髓复发。结论 MRD水平为10-3或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差,易复发。MRD水平长时间波动在10-3~10-4间,即使骨髓无复发,也要警惕髓外复发。MRD水平≤10-4者生存期长,预后较好。但在生存期超过5年停化疗后,仍应动态监测MRD水平,尤其当MRD水平升至10-2水平时应警防复发,甚至考虑采用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关于BMI与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32 11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其中女性11 356例,男性20 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高BMI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高于低BMI 组患者(RR=1.29,95%CI:1.14~1.46,P<0.001;RR=1.24,95%CI:1.04~1.47,P=0.01)。高BMI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较低BMI组患者差(RR=0.87,95%CI:0.79~0.96,P=0.006),但高BMI对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0.79,95%CI:0.51~1.22,P=0.29)。结论 相对低BMI患者,高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但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 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 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叶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40例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临产孕妇(case group)、同孕周健康孕妇(control group)各22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两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差异;14C 放射法测定两组孕妇MTHFR的活性;Taqman-MGB技术检测两组孕妇MTHFR基因的5个SNP分型差异。【结果】 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Hcy 水平(μmol/L)明显高于同孕周健康孕妇的血浆Hcy水平 (7.56 ± 2.97 vs. 5.96 ± 2.54, P = 0.015),而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叶酸水平(μmol/L)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血浆叶酸水平(16.21 ± 2.91 vs. 18.53 ± 3.44, P = 0.002)。早产临产孕妇MTHFR的活性(nmol·mg-1·h-1)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MTHFR的活性(13.33 ± 3.16 vs. 26.86 ± 5.63, P = 0.000)。在MTHFR基因中rs1801131和rs1801133在早产临产孕妇组与同孕周健康孕妇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叶酸水平影响,并与MTHFR基因SNP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武威市大肠癌发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武威市大肠癌发病特征及其流行趋势.方法 通过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获取大肠癌发病资料.结果 武威市2001年至2005年大肠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2.42/10万,男女性粗发病率性别比值为1.77.男性粗发病率波动在10.91/10万~18.51/10万之间,女性波动在7.05/10万~11.42/10万之间,经趋势性检验男性粗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P<0.05),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威市大肠癌男性发病呈增长趋势,女性发病增加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恶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出现t(11;14)(q13;q32)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过度表达为特征,预后很差.近年来,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免疫学的发展推动了MCL的免疫治疗.单用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但将其与其他化疗方案如CHOP(环磷酰胺联合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hyperCVAD/MTX-Ara-C(高剂量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与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交替)、FCM(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米托蒽醌)等联合之后,无论作为MCL的一线治疗还是挽救治疗,疗效均有明显改善.利妥昔单抗用于维持治疗或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可延长缓解持续时间.此外,替伊莫单抗以及妥司莫单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树突状细胞、独特型疫苗联合等,其他的免疫治疗如沙利度胺和雷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在复发性或难治性MCL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 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 < 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 < 0.05), 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 (P < 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 < 0.05),S期比例降低(P < 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96例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HGC-27)中胃肠富集Krüppel样因子(Gut-enriched Krüppel-like factor,GKLF)、肠道富集Krüppel样因子(Intestinal enriched Krüppel-like factor,IKL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荧光实时定量PCR 法检测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GKLF mRNA及IKLF mRNA 的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GKLF、IKLF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GKLF mRNA水平低于正常胃黏膜,IKLF mRNA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P均<0.0001),GKLF mRNA、IKLF mRNA的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中GKLF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IKLF蛋白阳性率则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均=0.001);GKLF、IKLF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无关,但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P=0.001)。胃癌细胞株中GKLF 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 1,IKLF mRNA水平及蛋白则高于细胞株GES 1(P均<0.05)。结论 GKLF、IKLF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检测GKLF、IKL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 1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预防组(简称“预防组”)、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制备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用中药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进行干预,于用药第14周末及实验结束时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第14周末光镜下见小鼠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细胞核增大,证实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制备成功。实验结束时癌变形成,各组癌变率正常组为0,模型组为80%、阳性对照组为21.4%、预防组为5.6%、治疗组为12.5%。电镜下见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桥粒减少,核固缩,染色质边移。光镜和电镜下均示阳性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 结论 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能减轻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损害程度,对预防食管癌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Scha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0例Scha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0.40±10.76)岁,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3.40±17.82)岁,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更换螺钉次数、骨折复位时间。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Free-man-Halton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更换螺钉次数、骨折复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0.729、-20.315、-10.837、-16.472、-6.153,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5、0.34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X线片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和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z=-2.108、-2.320,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15)、46.7%(7/1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特定的3D打印模型提供了对胫骨平台骨折特征的全面了解,准确的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计划、术中指导及预测术中困难,从而优化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