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89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77篇
综合类   925篇
预防医学   110篇
药学   297篇
  16篇
中国医学   42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27/30),对照组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椎板减压后复位,用棘突或髂骨植于一侧开槽处扩大椎管,并进行椎板及关节突关节植骨,对54例随访病人的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和CT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39个月,临床优良率为81.1%。随访X线片显示椎板明显后移,CT测量与术前对比显示椎管内径扩大明显。结论: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用2‰游标卡尺对114具L1~L5段椎骨标本进行测量,包括椎孔上缘矢径及下缘矢径的距离和相互关系。结果:腰椎孔下缘矢径明显大于上缘矢径(P<0.01),腰椎孔下缘矢径明显大于腰椎孔中矢径。为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2008年5月,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腰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使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病因有外伤、先天性多种疾病、肿瘤、骨病、黄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间隙狭窄,软组织向椎管腔突出,致容积变小等。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目前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手术减压成形,解除压迫症状,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由于此病病因复杂,术后部分患者复发,二次手术往往不能进行,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10月~1995年10月间,我们采用多节段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7例,经4年随访,疗效满意。2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36~73岁,平均54.5岁,病程3个月至32年。 本组病例均有腰痛或下肢麻痛症状,有间歇性跛行者56例,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48例。均拍腰椎正侧位片,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