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3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的小腿减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缩小小腿腓肠肌改善小腿外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窝皮肤皱襞4~5cm横切口,切断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使腓肠肌内侧头失神经萎缩,达到小腿减肥的目的。测量并记录小腿周径和外形的变化。结果本组16例患者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后,小腿最大周径平均缩小(3.5±1.1)cm。小腿内侧曲线变得平缓。患者术后可立即下地行走,无明显肿胀。随访半年,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可缩小小腿,改善小腿外形,方法简便、安全,效果明显,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2.
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探讨修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方法8例患者,1例为瘢痕癌,7例均为车祸致中下段软组织损伤,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应用腓肠肌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7例,1例远端少部分坏死。结论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是较好的修复方式,可满足多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57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肿胀伴疼痛40d入院。入院检查:双下肢明显肿胀,局部皮温高,腓肠肌轻压痛。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静脉溶栓及消肿等治疗。治疗后第3天,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加重,渐出现左小腿无力,小腿后侧及足部感觉减退,足部活动受限;查体:左胭窝上约10cm处明显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足背伸、跖屈肌力0级,伸趾肌及屈趾肌肌力0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感觉消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相似文献   
4.
提踵运动,这个看上去复杂难懂的词说白了就是抬起后脚跟,它是发达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主要手段。其方法有站立、坐姿和骑人三种。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后大鼠腓肠肌一氧化氮(NO)含量及铁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运动对骨骼肌铁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天游泳1.5小时,6次/周),每组10只。实验10周后分别采用试剂盒测定两组大鼠腓肠肌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腓肠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P1)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表达,分析其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1)运动组大鼠血清和腓肠肌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运动组大鼠腓肠肌DMT1(IRE)和TfR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FP1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DMT1(non-IRE)表达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运动可能通过增加NOS活性刺激NO合成增加,进而调节腓肠肌铁转运蛋白的表达,提高腓肠肌摄铁能力,以满足运动中机体对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张兴阳  王甲汉 《广东医学》2003,24(10):1035-1035
我科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7月应用肌肉皮肤蒂内侧腓肠肌皮瓣修复中上段胫骨外露 7例 ,所有肌皮瓣均成活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7~ 4 1岁 ,平均 2 9岁 ;其中电击伤 1例 ,热压伤 2例 ,火焰烧伤 4例。1 2 应用解剖 腓肠肌属小腿后群肌 ,位置最表浅 ,形成小腿肚 ,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髁后方 ,下行于小腿中下段止于阔腱膜上 ,继续下行与深前方扁而宽的比目鱼肌肌腱汇合形成跟腱或Achilles腱。腓肠肌内侧头肌腹肥大 ,较外侧头向下延伸更低。腓肠肌内侧头的滋养动脉来自…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平衡易位~t(5;8)pat1例报告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62000)林爱花病例报告患儿,女,4岁因仅能发单音、尚不能独走为主诉咨询就诊。患儿系第二胎、第一产,足月顺产,无窒息史,新生儿期尚好,母乳喂养。患儿8周前生长发育近似于正常同龄儿...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冬  张沛云  陈罡  吴坚  胡文 《解剖学报》2003,34(3):251-255
目的 了解复合型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的形态变化。方法 将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连接在狗的坐骨神经缺损30mm处。以自体神经桥接和神经缺损的狗为对照组Ⅰ和Ⅱ。术后6个月时取腓肠肌进行称重、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了解腓肠肌的形态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同时了解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实验组腓肠肌的萎缩形态指标变化均轻于对照组Ⅱ,而与对照组Ⅰ相似。结论 经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缺损的坐骨神经后,使腓肠肌又重新获得神经支配,肌肉萎缩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