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6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334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92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808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508篇
药学   20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由Von Recklinghausen 1882首先报道,故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两种亚型,其中90%为Ⅰ型。我科于2004年3月和2005年3月各收治1例。Ⅰ型其共同特点是颅骨发育畸形,面部器官移位,皮肤色素沉着。针对皮肤及软组织松垂所引起的畸形及功能障碍,采用手术治疗以改善面部外观及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Jerry  A.  Shields  Ralph  C.  Eagle  Jr  Carol  L  Shields  Brian  P.  Marr  李学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6,18(1):33-39
众所周知,视网膜星形细胞瘤常伴有结节性硬化的表现。视网膜星形细胞瘤一般是发生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无蒂轻度隆起性病变。临床上可以是单侧发生,也可以是双侧发生。可以单个病灶,也可以多个病灶。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可以有钙化,也可以没有钙化。视网膜星形细胞瘤相对固定的伴有眼内结节性硬化,很少表现为浸润性增长。在很少的情况下视网膜星形细胞瘤可以表现出浸润性增长,造成局部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病案示踪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中国卫生统计》2006,23(4):383-383
本文提出实时记载“病案流通状态”,有助于了解每份归档病案的保存状态.保存状态细分为:(1)在库;(2)室内阅览;(3)复印;(4)外借;(5)超期外借;(6)丢失;(7)其他.对每一次病案的流通,要求登记借阅目的.借阅的目的总体分为两类:Ⅰ、院内人员的借阅目的:(1)复诊病人的病案参阅;(2)撰写科研论文;(3)死亡病历讨论;(4)病案资料不完整返修;(5)医疗纠纷的病案使用;(6)晋升职称材料准备.Ⅱ、社会人员的借阅目的:(1)社会调查;(2)流行病学调查;(3)公检法办案取证;(4)社会医疗保险的赔付取证;(5)人口出生证;(6)交通事故;(7)医疗纠纷;(8)伤残证等.  相似文献   
5.
外周神经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但在有一到两项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率上升到12%~17%。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史25年以上的患者中,半数罹患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和其他外周神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由机体细神经纤维变性引起,这也是惟一受累的神经。然而,“细纤维神经病”却不能被任何物理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到。在过去的十年中,皮肤活检成为最受欢迎的诊断细纤维神经病变的手段。它使得全科医师和其他非专科医师(如糖尿病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能够诊断神经病变,查找其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痛,从而避免了延迟诊断和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病和脊膜膨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变,目前这两种疾病的确切病因不明,但是二者合并发生偶有报道。我科收治了1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腰部脊膜前膨出患者,CT扫描发现其L3椎弓根部有低密度改变.误诊为L3神经纤维瘤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I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cm×3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p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p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做好病案库管理主要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计算机病案示踪系统、数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病案库工作流程的方法操作,杜绝病案丢失,更好地为医、教、研、防、医疗保险、医疗体制改革等服务。  相似文献   
9.
绝对期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活体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青光眼是多因素疾病,但最终均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变性和视神经的损害。Quigiey等的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丢失40%左右将出现临床可检测的视野损害。然而,临床绝对期青光眼视功能完全丧失时RGC是否完全丧失?本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对绝对期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进行了定量观察,以间接了解RGC在绝对期青光眼患者的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