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床可修正值与六维颅骨(6D Skull)靶区追踪总体精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影像引导将治疗床移至所需修正位置进行6D Skull球方模型定位精度测试,将测试结果与修正值为0相比较及分析.结果:治疗床3个平移方向修正值为0、3、6、10 mm,靶区追踪总体精度分别为0.23、0.32、0.53、0.55 mm;治疗床3个旋转方向修正值为(0.3、0.3、1°)、(0.6、0.6、2.)、(1、1、3°),靶区追踪总体精度分别为0.12、0.99、0.78 mm;治疗床3个平移方向和3个旋转方向修正值为(3、3、3 mm,0.3、0.3、1°)、(6、6、6mm,0.6、0.6、2°)、(10、10、10 mm,1、1、3°),靶区追踪总体精度分别为0.08、0.8、1.4 mm.结论:射波刀6D Skull靶区追踪总体精度随着治疗床3个平移方向或(和)3个旋转方向修正值的增加而增大,日常治疗摆位时应尽可能地减小治疗床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CT的图像融合对于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28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7岁。MRI和CT图像采用自动法进行融合,在CT和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靶区,并比较靶区的区别。结果运用融合图像勾画靶区比单纯CT上勾画更为清晰和准确。三维空间总的融合误差仅为(0.55±0.14)mm,融合精度较高,CT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28.55±7.23)cm^3,融合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35.83±5.38)cm^3。结论 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中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且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不同计划设计方式对颅内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yberKnife中心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多发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例患者分别选择单靶区多计划和多靶区单计划进行治疗计划设计。通过对计划靶区(PTV)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和适形指数(CI)、实施治疗总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MUs)对比分析,进行两种物理计划设计方案评价。结果 采用两种设计方式所得治疗计划均能够满足>95% PTV接受处方剂量照射。多靶区单计划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TV周围正常脑组织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使得脑干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相对下降1.62%和5.57%(t=1.09,P<0.01),治疗总照射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平均相对下降了4.63%(t=1.87,P<0.01)和1.06%,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两种方式设计所得治疗计划的CI指数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CyberKnife能够实现对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精准立体定向放疗,在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将直径及体积相近的多靶区单计划设计,不仅能够减小患者正常脑组织及OAR的受照剂量,而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5.
6.
An Overview of CyberKnife Radiosurger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s a non-invasive procedure that utilizes precisely targeted radiation as an ablative surgical tool. Conventional radiosurgery devices, such as the Gamma Knife, rely upon skeletally attached Stereotactic frames to immobilize the patient and precisely determine the 3D spatial position of a tumor. A relatively new instrument, the CyberKnife (Accuray, Inc., Sunnyvale, CA), makes it possible to administer radiosurgery without a frame. The CyberKnife localizes clinical targets using a very accurate image-to-image correlation algorithm, and precisely cross-fires high-energy radiation from a lightweight linear accelerator by means of a highly manipulable robotic arm. CyberKnife radiosurgery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surgery or radiation therapy for a range of tumors and some non-neoplastic disorders. This report will describe CyberKnife technology and oncologic applications in neurosurgery and throughout the body.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SRS MapCHECK半导体矩阵探测器用于射波刀脊柱计划剂量验证工作的适用性。方法:将SRS MapCHECK探测器安装于专用模体StereoPHAN开展研究工作,测试了射波刀固定和Iris可变准直器的单野计划,以及脊柱临床计划的质量保证(QA)计划,采用SNC Patient软件对比分析实测与计划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分别计算在2 mm/5%、2 mm/3%和2 mm/2%标准下的γ通过率。结果:在绝对剂量分析模式2 mm/5%,2 mm/3%和2 mm/2%标准下,固定和Iris可变准直器单野计划的γ通过率均为100.0%,脊柱QA计划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9.3±1.2)%、(96.5±2.7)%和(93.5±5.3)%。结论:SRS MapCHECK半导体矩阵探测器在2 mm/5%和2 mm/3%的γ分析标准下适合用于开展射波刀脊柱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HyperArc、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射波刀(CyberKnife)在单发和多发脑转移瘤(BM)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75例脑转移瘤CT图像分成5组(1 BM、4 BM、8 BM、15 BM、20 BM),分别设计HyperArc、非共面VMAT和CyberKnife这3种不同技术(HA、nCO-VMAT、CK)的计划。分析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CI)、梯度指数(GI)、正常脑组织平均剂量(Brainmean)、机器总跳数(MU)以及出束时间。结果:在1 BM中,HA、nCO-VMAT、CK的GI值(P=0.429)和Brainmean值(P=0.799)接近;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在4 BM中,HA、nCO-VMAT、CK的GI值(P=0.334)和Brainmean值(P=0.317)都接近;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在8 BM中,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HA和CK的GI值接近,优于nCO-VMAT(P<0.001)。在15 BM中,HA的CI值(P<0.001)最优;CK的GI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CK的Brainmean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在20 BM中,HA的CI值(P<0.001)最优;CK的GI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在所有组中HA和nCO-VMAT的MU值都比CK低,CK的出束时间都远大于HA和nCO-VMAT。结论:HA、nCO-VMAT与CK技术都可以降低正常脑组织的剂量,都能取得很好的CI和GI,但HA出束时间短,CK出束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Nephron-sparing surgery is currently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renal masses. While both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convention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have failed to demonstrate an oncologic benefit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more recent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utility of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70-year-old woman who failed primary treatment of a small renal mass with the CyberKnife radiotherapy system and describe her successful salvage treatment with 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e safety of robotic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nal tumors following fail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