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5篇
  免费   2848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耳鼻咽喉   672篇
儿科学   941篇
妇产科学   297篇
基础医学   2299篇
口腔科学   131篇
临床医学   9277篇
内科学   3366篇
皮肤病学   568篇
神经病学   4566篇
特种医学   10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0篇
外科学   3398篇
综合类   14271篇
预防医学   5676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6366篇
  82篇
中国医学   5864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1865篇
  2022年   1901篇
  2021年   1989篇
  2020年   1712篇
  2019年   1517篇
  2018年   666篇
  2017年   1153篇
  2016年   1406篇
  2015年   1542篇
  2014年   2639篇
  2013年   2511篇
  2012年   3196篇
  2011年   3426篇
  2010年   3373篇
  2009年   3316篇
  2008年   3790篇
  2007年   3472篇
  2006年   3578篇
  2005年   3532篇
  2004年   2760篇
  2003年   2094篇
  2002年   1492篇
  2001年   1257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665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既往大量研究均表明,糖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8作为一种最近发现的激素,它与脂质代谢,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表明,血清ANGPTL8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1-2])。并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进一步深入研究证明循环ANGPTL8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未来发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ANGPTL8有望成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ANGPTL8含量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接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的AMI老年患者334例,记录其一般人口资料、住院情况、既往病史等相关数据,全部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根据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障碍组(LVEF≤40%)与对照组(LVEF40%),对比两组相关资料数据,将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老年AMI患者LVSD的危险因素。结果 334例老年AMI患者中51例发生LVSD,发生率为15.27%。LVSD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龄、女性占比高、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过低、既往有房颤史。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高表达,前白蛋白(PAB)低表达,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偏低,新发房颤等可能是影响老年AMI患者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hs-CRP、cTnI高表达,PAB低表达,入院心率高、收缩压低、新发房颤均可能是AMI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其中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其防治,以减少AMI患者住院期间LV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向精神障碍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和倒背)、视觉再生、A式及B式连线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以评估两组患者的新联想能力、短时记忆、空间知觉、反应前额叶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个数明显少于双相情感障碍组(P<0.05),且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中的总错误个数明显多于双向情感障碍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不同的受损特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短时注意力及记忆力、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损伤较小,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临床上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对349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163例(46.70%)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格、是否存在偏瘫及是否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内向性格及存在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医护人员应及时为高危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及预见性护理,防止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6.
7.
<正>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指女性性反应周期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或出现与性交有关的疼痛,造成患者心理痛苦或双方性生活困难,包括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和性交疼痛等[1]。癌症会对女性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女性性功能障碍。Zeng等[2]对156例中国妇科癌症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62.2%的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研究发现,性功能障碍使宫颈癌患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义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单一延长应激模型大鼠皮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单一延长应激模型组(model)。建模后第7d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逆转录PCR检测两组大鼠皮质RGM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僵立行为明显增加(0.01),皮质RGMa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多(0.01)。结论单一延长刺激诱导大鼠皮质RGMa蛋白及转录水平上调,可能是引起PTSD皮质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VitD缺乏可能与ASD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就VitD与AS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的172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根据有无自伤,将患者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差异。结果:NSSI行为发生率为34.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风险程度及绝望程度是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自杀风险程度和绝望程度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