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0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动脉导管未闭儿童患者,在进行介入性经皮心导管封堵术治疗前应用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前,术后经导管检测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5.6±1.3)mm;术前肺动脉平均压(19.1±2.3)mmHg,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0.41±0.13)l/min,血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平均为(0.17±0.03);术后肺动脉平均压(14.4±1.7)mmHg,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0.03±0.01)l/min,血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平均为(0.02±0.01),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未闭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肺动脉平均压,左向右分流量以及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比例均会不同程度下降,这种改变可以作为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ASD患儿.男6例,女10例;年龄2~14(8±4)岁,体重10~40(23±9)Kg.先行右心导管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堵闭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封闭16例AS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30)血n,透视时间(13±8)min,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右房、右室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恢复正常(P<0.05);无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5.
A system composed of a functional continuous magnetic stimulator (FCMS) and a saddle-type coi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especially stress incontinence and urge incontinence. The FCMS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2 kW maximum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800 V maximum capacitor voltage, 720 μs pulsewidth (180 μs rise time), and 5–30 Hz frequency. A frequency between 5 and 10 Hz is used to treat urge incontinence and a frequency between 25 Hz and 30 Hz is used to treat urge incontinence. The coil (120 mm long, 90 mm wide and 50 mm thick) fits the most suitable region for this treatment, the region from the anus to the perineum. The coil is cooled to maintain a coil temperature between 20 and 25°C so that it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and safely. In experiments with anaesthetised dog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urethral pressure increased whe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perineum received continuous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720 μs pulsewidth (180 μs rise time), 10Hz frequency and about 520 V capacitor voltage.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be effective as a urinary incontinence therapy.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经颅磁刺激的兴奋点定位问题提出了以圆环面聚焦线圈阵列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案。而后,使用经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注入阵列各单元线圈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进行了优化,在目标区域内很好的实现了电磁聚焦。通过计算,显示了线圈阵列在优化后的电流组态下产生的磁场和电场在计算区域内的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表明了该聚焦线圈阵列可在目标区域产生具有良好聚焦性能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并具有可同时聚焦至多个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mplatzer堵闭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堵闭器和主动脉造影及6F长鞘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堵闭器,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结果]堵闭成功率100%;随访2月~1年,全部病例无残余分流和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堵闭器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磁感应的消化道内微系统无线能量传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消化道内微小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案.通过计算线圈间的互感,分析了相对位置对耦合系数的影响.建立了能量传输模型,推导出弱耦合情况下接收功率最大化的条件,指出提高传输效率的两种方法.实验传输功率超过200 mW(接收线圈位于发射线圈中心),验证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20例继发孔中央房间隔缺损用Amplatzer封堵器或类似Amplatzer国产双盘式伞状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0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后次日封堵器脱落,经心外科再次手术,成功取出封堵器同时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封堵成功的患者定期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22例(男65例,女5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1~25岁,平均(9.6±6.4)岁,经胸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2~14mm,平均(5.6±2.4)mm,心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2~10mm,平均(4.0±1.9)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2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超声及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12例,3个月内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4周内消失。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无残端,应用偏心封堵器成功,1个月后复查出现主动脉瓣穿孔。结论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