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650篇
药学   10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调整光学切削直径及Kappa角后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13例(626眼),根据切削直径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314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0 mm,对照组156例312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5 mm。试验组患者激光切削前修正Kappa角,对照组不做修正。患者术前进行裸眼视力、主视眼确定、验光、眼压、暗室下瞳孔直径、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散瞳验光、眼底检查、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Kappa角等检查。术后1 d、1周、1个月随访,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厚度、波前像差及夜间视力、光晕、眩光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变化、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8~44(24.19±5.33)岁、18~42(25.08±4.91)岁,屈光度分别为(-7.47±1.04)D、(-7.61±1.12)D。两组年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Kappa角分别为,X轴:(210±40)μm、(200±30)μm,Y轴:(190±30)μm、(220±4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及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6±1.89)s和(20.83±3.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的总高阶像差和垂直慧差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 P<0.01),但两组间的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球差低于试验组(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科学合理地调整Kappa角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和进展,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头位训练和眼位,术中对体位的管理,术后对并发症、眼部和健康指导的护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术中切削屈光度不同将-6. 00 D≤等效球镜度<-7. 00 D 32眼分为全矫组和-0. 25 D组、-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 34眼分为-0. 25 D组和-0. 50 D组、-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 26眼分为-0. 50 D组和-0. 75 D组。3组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切削屈光度。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全矫组和-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全矫组(P <0. 05);-0. 25 D组和-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25 D组(P <0. 05);-0. 50 D组和-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 <0. 05),-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50 D组(P <0. 05)。结论 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6. 00 D≤等效球镜度数<-7.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25 D、-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50 D、-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75 D,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  相似文献   
4.
<正>手部为身体的暴露部位,烧伤机会较多,早期处理得当及时,能有效地改善其功能。近年来,通过对我院烧伤科手部深Ⅱ-Ⅲ度烧伤病人48例75只手进行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移植术后及时有效地实施康复训练和康复期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程度,有效地恢复功能,对病人伤后的生活、工作有很大帮助,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分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型。传统治疗方法与措施是药物疗法、免疫疗法,避免与变应原相接触,治疗周期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效果不太满意。本院临床上用数控热凝DNR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并  相似文献   
8.
袁超 《海军医学杂志》2006,27(4):331-332
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大面积火焰烧伤老年患者32例,行切削痂植皮术时,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咪唑安定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60~78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Ⅰ~Ⅱ度烧伤面积30%~87%  相似文献   
9.
应用旋转切削技术治疗体表脂肪瘤及局限性脂肪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体表脂肪瘤及局部脂肪堆积的新方法。方法 自 1 998年 1 0月以来笔者对 1 2例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耳鼻咽喉科的鼻内窥镜系统及旋转切削刀具治疗体表脂肪瘤及局限性脂肪堆积。结果 随访 6个月至 2年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也符合美容外科的原则。是治疗体表脂肪瘤及局限性脂肪堆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对139例(257眼)PRK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表明:术后一年,低中度和高度组各有1眼最佳矫正视力丢失二行,分别占2.5%和3.3%;低中度和高度组的角膜上皮下1级混浊分别为10.81%和15.16%,2级混浊分别为2.73%和0%;激素性高眼压,在发生率最高的3个月时,可分别达24.37%和25.32%,但这种反应性的眼压升高只是暂时的,容易控制;过矫和散光增加的发生率均较低,主要与术者的经验有关。随着术者经验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及术后用药的研究,这些并发症会降到最低水平。PRK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