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及可能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急诊手术组、联合组、介入组。比较3组病人止血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1、2、3年生存率。行介入治疗的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检查结果。结果急诊手术组的病人术后住院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远期生存率较其他2组病人明显偏低;行介入治疗的2组术后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急诊行介入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首选治疗,再配合外科手术既可达到快速止血,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又可能根治病灶,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3年4月4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25例(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大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18例(一期吻合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结果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5±20.1)ml,明显少于一期吻合组(280.8±20.6)ml(t=-38.277,P=0.000);手术时间(135.2±25.4)rain,明显短于一期吻合组(240.4±30.5)min(t=-12.317,P=0.000);吻合口漏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4例(Fisher’s检验,P=0.025);切口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8例(Fisher’s检验,P=0.000);腹腔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6例(Fisher’s检验,P=0.003);住院时间(19.5±3.3)d与一期吻合组(20.2±8.5)d无明显差异(t=0.376,P=0.709)。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无吻合口复发。结论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7—10d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手术治疗 4 3例小肠破裂 ,其中 3例延误诊断 12~ 4 8小时。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4 3岁。腹部被方向盘挤伤 1小时入院。伤后感脐周持续钝痛 ,可活动。查体 :体温38 1℃ ,脉搏 88/min ,血压 12 0 / 82mmHg。腹平软 ,腹壁有散在淤斑 ,上腹肌稍紧张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弱。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胸腹X线检查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及其他异常。血白细胞 13×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1。初步诊断为腹壁软组织挫伤 ,腹内脏器破裂 ?入院后禁食、补液 ,观察。 2 4小时后 ,…  相似文献   
4.
以树突状细胞 (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正逐步走入临床。本文就近年在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肿瘤细胞对 DC成熟的影响、以 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以及 DC的回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16例AMI患者,1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置管溶栓术.结果 本组16例中死亡8例,总体死亡率50%.发病16h内手术或介入治疗者6例,全部存活,发病16h后手术者10例,2例存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009).结论 提高AMI存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综合应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术中应注意恢复SMA血供,处理好切除全部坏死肠管和尽量保留有活性肠管之间的关系,减少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所有病例无复发出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病例死亡。结论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在腹腔镜早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2月~2011年12月37例早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术中肠镜组18例,直接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肠镜检查病灶定位;金属夹定位组9例,采用术前肠镜下金属夹定位;染色组10例,采用术前肠镜下美兰染色定位。对比分析3组在腹腔镜手术中病灶定位的准确率。结果金属夹定位组9例中,仅2例成功找到病变部位,成功率22.22%。染色组10例中,3例成功找到病变部位,成功率30.00%。经术前处理但术中未能找到病变患者均行术中肠镜检查协助完成定位。腹腔镜联合术中肠镜组在腹腔镜下均未能发现病变部位,实际通过术中肠镜协助下病例共32例均得到准确定位,并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出现肠镜检查相关的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漏气均得到及时治疗。结论术中肠镜对腹腔镜早期结肠癌手术术中病变定位准确,安全、可行、有效,同时对吻合口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158例LA与同期201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A)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在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不伴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中,LA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优于OA(P〈0.05);在伴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的治疗中,LA的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要高于OA。结论 LA在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不伴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中与OA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缩短的优势,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应用。在伴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的治疗中,LA的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要高于OA,手术时间延长,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间801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老年组(>65岁,94例)与青年组(18~65岁,707例)肝移植术后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肝癌特异生存率(liver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LCSS)。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6~75岁组、>75岁组)肝癌患者肝移植治疗占比(14.4%、0.2%)显著低于青年肝癌患者(30.3%)(P<0.05)。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中位年龄逐年增加,其由2004年至2006年间的55.0岁渐增至2013年至2015年间的60.0岁(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青年组OS优于老年组(1、3、5、10年OS,93.5%、83.3%、77.9%、64.0% vs 91.2%、80.8%、66.4%、46.6%,P<0.05),但二者LCSS无异(1、3、5、10年LCSS,97.5%、91.9%、88.8%、82.7% vs 97.7 %、89.4%、78.1%、73.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受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浸润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受者年龄并不是肝癌肝移植远期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经严格筛选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有机会获得与青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相近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各种类型肠神经元异常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患者,除1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保守治疗外,62例患者因人、因病而异施行了各类根治性手术。1例全结肠型2年前剖腹探查未能确诊、再次确诊后放弃手术;因直肠残端瘘和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2例,1例治愈,1例失败;吻合口瘘1例,合并抑郁性精神分裂症,再手术做了结肠造口;1例全结肠、跳跃型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并贲门失弛缓治疗失败。局限性巨结肠同源病治疗效果好。结论全消化道钡餐及多时段钡滞留拍片有助于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的诊断,治疗应因人、因病个体化选用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