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枢对正常大鼠、便秘模型大鼠、腹泻模型大鼠肠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刺天枢对肠运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便秘模型组、腹泻模型组,每组20只.冰水灌胃建立便秘模型大鼠,番泻叶灌胃建立腹泻模型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空肠运动和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穴,捻转行针1 min,平补平泻,120次/min,观察针刺前后肠运动的改变.结果:1)正常大鼠,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收缩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抑制了空肠的收缩;腹泻大鼠模型中,针刺天枢降低了空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腹泻状态大鼠的空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正常大鼠,针刺天枢增加了远端结肠运动的频率和波幅(P〈0.01,P〈0.05);便秘模型大鼠,针刺天枢使远端结肠的运动加快,波幅增大(P〈0.05,P〈0.01).针刺天枢对正常和便秘状态的大鼠远端结肠运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针刺天枢对不同节段肠运动呈现不同的调节方向,即抑制空肠运动、促进远端结肠运动,针刺天枢通过节段性体表-交感反射抑制空肠的运动,通过体表-副交感反射促进远端结肠的运动.这可能是针刺天枢对正常、腹泻和便秘动物模型肠运动的双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3.
刘会生教授针灸治疗痤疮临床采用对症治疗与辨证治疗、局部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包括重视局部,毫针围刺;整体调节,针刺背俞;以通为用,善于刺络.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相应经脉的井穴点刺放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路氏八段锦”功法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玫  秦庆广  金玉晶  高杨 《光明中医》2009,24(11):2084-2086
路世才教授在继承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汲取各家所长创造了路氏八段锦,该功法编排科学合理,简便易学,医疗保健疗效显著。本文简单介绍路氏八段锦的术式并浅析其功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岁,2009年3月就诊。走路不稳进行性加重1年余。患者素来体弱多病,一年前走路时出现易被碰倒,误认为小孩体弱,进食补品,效果不佳。后进行性加重,上楼及入厕都需要人搀扶,小腿肌肉逐渐变粗变硬。经周口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后经省人民医院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未经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6.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在平乐正骨筋病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在临床治疗中,该理论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强调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原则;注重综合运用各种中医疗法治疗各类筋病,且治疗方法中手法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分为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本文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内涵、核心理论、治疗原则及其与"十二经筋"理论的关系、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异同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关节系统疾病表现为高温红外热图的分型及对冷热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325例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高温的红外热图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热图的色阶梯度及边界清晰度,对其进行分类。结合临床,针对不同的热型选择冷或热疗,疗程结束后,依据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确定高温红外热图分型的存在,以及其对冷热治疗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325例患者表现为高温充血型72例,病灶区主体为均匀红色,周围依次为黄色、黄色与绿色过渡带,过渡带之间存在交叉,平均温度(33.43±0.45)℃;高温淤血型127例,病灶区主体为红色,边界相对清晰,周围无明显的色阶混杂存在,平均温度为(33.41±0.35)℃;高温混合型126例,病灶主体为红色,但其内存在浅黄色区,两者边界清或不清,平均温度(33.38±0.32)℃,三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充血型先冷疗、后热疗,127例淤血型热疗,126例混合型冷热交替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中间无疼痛出现,有效率100%。结论:高温红外热成像图可分为充血型、混合型、淤血型3类。此分型可为临床冷热治疗的选择提供客观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各时相肠电、肠运动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肠运动功能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16只,采用肠道平滑肌浆膜下电极埋植和浆膜表面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缝合技术,再麻醉大鼠,游离肠管,同步记录空肠平滑肌电活动及空肠机械运动,分别在MMCⅠ、MMCⅡ、MMCⅢ时相针刺"天枢"穴,观察对肠电和肠运动的影响。结果:MMCⅠ相,肠电快波在针刺"天枢"穴前后无明显变化,肠电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MMCⅡ-Ⅲ相,肠电快、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平滑肌肌电、肠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MMCⅠ、Ⅱ、Ⅲ时相肠电、肠运动均有明显的抑制,其机制可能在于针刺"天枢"穴主要通过节段性的体表-交感反射通路抑制空肠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配合主动运动与常规针刺手三里配合主动运动治疗急性机械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接受针刺治疗的急性机械性颈痛患者64例,分为针刺常规手三里组(对照组)21例与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组(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接受针刺的同时都配合患者颈部主动运动。观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低于观察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NDI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和常规手三里穴配合患者颈部主动活动,能够改善急性机械性颈痛患者的颈部疼痛和颈椎功能,针刺选取手三里穴力敏点效能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会生教授针灸治疗痤疮临床采用对症治疗与辨证治疗、局部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包括重视局部,毫针围刺;整体调节,针刺背俞;以通为用,善于刺络。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相应经脉的井穴点刺放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