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1)NRQ+ET组的ΔT[(0.82±0.08)℃]、TRI6(5.73±0.09)、下丘脑cAMP含量[(0.70±0.50)nmol/g]、CSF中cAMP含量[(56.86±1.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11.91±3.47)ng/g],分别低于ET组的ΔT[(1.80±0.16)℃]、TRI6(11.31±0.20)、下丘脑cAMP含量[(1.35±0.21)nmol/g]、CSF中cAMP含量[(66.69±1.82)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80±9.59)ng/g],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下丘脑:r=0.899,P<0.05;CSF:r=0.991,P<0.01;AVP:r=0.972,P<0.01)。结论: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002年底至2003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发生的严重烈性传染病.此病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特点.笔者于2003年5月8日~31日进入朝阳妇幼保健院SARS病房工作,共观察治疗确诊的SARS患者51例,其中1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Sch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SchB与PC12细胞预培养24h后,加入H2O2处理,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单链损伤,采用荧光法测定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H2O2处理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内DNA单链损伤明显升高,而GSH含量明显降低。经SchB预培养的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细胞内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GSH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SchB对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GSH抗氧化系统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胶囊治疗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B细胞活化因子(BAFF)、趋化因子配体(CXCL) 13及白细胞介素(IL) 6表达的影响。方法缓解期NMO患者26例,使用补肾益髓胶囊治疗3个月。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比较患者服药前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以及B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补肾益髓胶囊治疗后,缓解期NMO患者的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外周血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BAFF和CXCL13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缓解期NMO患者血清CXCL13的表达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 000),BAFF表达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97),缓解期NMO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 009)。结论补肾益髓胶囊可以显著改善缓解期NMO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与其能够有效降低缓解期NMO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羚羊角粉的抗痫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试验组采用抗癫痫药常规治疗加用羚羊角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癫痫发作情况、体质量、自觉严重程度、生活质量量表及心理(焦虑、抑郁)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观察。结果两组的月发作频率改善率、体质量变化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觉严重程度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满意度"、"情绪健康"得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药物影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改善(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加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可能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炎性脱髓鞘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为复发缓解形式(R-R型),少数为缓慢进展或由R-R型转为进展型。MS的发作频度和病损的严重程度常常难以预先估计。经典的类固醇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有效,但不能解决复发和累积性神经功能障碍致残,而且对部分病例和少数进展型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因而MS的治疗尚属现代神经病学的一大难题[1]。中国MS患者数约为65000例[2],虽属低发病区,但近40年来增长较快,专家认为,我国的MS并非少见。中国MS的特点:起病年龄较小,起病急,病程短,主要累…  相似文献   
7.
中药单药抗痫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献辑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归纳总结具有抗痫作用单味中药的试验研究进展,为临床中药治疗癫痫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数字期刊网(CNKI)收录的1996~2005年中有关单味中药抗痫作用的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章。一稿两投的文章,删除其一;来源不清,与实际明显不符者予以删除。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共35篇,归纳总结出经抗痫作用试验研究的中药15味,对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总结。结论: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单药的抗痫作用,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治疗癫痫,是探索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病因、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和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21天。观察证型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 I)评分。结果:中风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相关疾病,肝阳暴亢是前三天的主要证型,以后逐渐减少,风痰瘀阻前三天略少于肝阳暴亢型,以后逐渐增多。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在前21天占所有证型的95%左右。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降低,B I评分升高。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提高B I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证型,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占有主导地位。从证型推出,肝阳暴亢化风可能是中风病“风、火、痰、瘀”级链反应的始动因子。以平肝泻火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通腑化痰为治法的小复方,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提高B I评分,为中医药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velitis,EAE)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NK)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与CFA混合制成抗原.建立EAE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造模后第7,14,28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第14,28天取大鼠脑和脊髓进行病理观察。结果CFA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大鼠的CD4^+在发病前期已明显降低,急性期CD8^+也明显降低.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各组NK细胞均有明显升高。恢复期模型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则恢复正常。NK细胞除CFA对照组外,其他组基本也达到正常水平。病理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大脑和脊髓病变表现为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核固缩及软化灶。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病灶区域的炎性浸润细胞数较少,袖套样改变少见。结论二黄胶囊能改善EAE大鼠临床症状和评分.缩短病程,减轻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髓鞘脱失,对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认为二黄胶囊防治EAE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颅脑手术后排尿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永平  吴斌 《北京中医》1999,18(3):2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