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发病率高、患病人口多,目前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药物(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DMARD)主要是针对关键细胞因子靶点的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面临着患者需要反复注射、价格昂贵等不足而不能满足RA的治疗。新开发DMARD药物已有针对Janus激酶(Januskinase,JAK)、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ekinase,Syk)、p38激酶的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研究,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将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T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免疫细胞,其正常的增殖分化在机体免疫监视、防御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1‐2]表明,T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是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免疫抑制剂革命性地改变了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以 T 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成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进程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3‐4]。本文综述了以T 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以及现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局限,同时总结了基于T细胞治疗的新靶点和天然产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pin antibody,ACA)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SLE患者(SLE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水平,同时对SLE组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dsDNA)、尿蛋白定性、补体C3、血小板计数等测定.结果 SLE组血清ACA阳性23例,阴性46例.SLE组血清ACA抗体水平为(13.18±11.53)kRU·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1±2.67)kRU·L-1(P<0.01).ACA阳性组ANA平均滴度高于ACA阴性组(1∶2 549.2 vs 1∶1 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抗dsDNA、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分别为60.9%、65.2%,均显著高于ACA阴性组的34.8%、30.4%(P<0.05或P<0.01).ACA阳性组补体C 3、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43±0.17)g·L-1、(91.42±16.19)×109·L-1,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的(0.59±0.19)g·L-1、(108.24±22.05)×109·L-1(均P<0.01).结论 ACA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离心力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的影响。方法采用聚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中PBMC,不同分离离心力及洗涤离心力获取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得率和存活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离离心力结果:离心力600g时获取的细胞数最多;24h检测的凋亡细胞数在离心力300~900g分离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较少,增加离心力,凋亡细胞数增加;72h检测离心力大于1 200g或低至300g时,存活细胞数显著减少。洗涤离心力结果:离心力150g时细胞得率显著低于300~2 400g时;24h检测细胞凋亡显示离心力大于600g时,凋亡细胞数增加;72h检测显示洗涤离心力大于1 200g时,存活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分离离心力在600~900g及洗涤离心力在300~600g均可用于PBMC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罗兴燕  张梅  刘进 《重庆医学》2013,(26):3172-3174
有丝分裂双极纺锤体是癌症化学疗法中一个已证实的药物靶点,如紫杉烷和长春碱等作用于微管抑制纺锤体形成,在临床上是一类很成功的抗肿瘤药物。但微管在细胞的高尔基体、突触小泡等细胞器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对轴突微管也有抑制影响。因此,作用于微管的抗增殖药物具有不可逆转的神经毒性,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使肿瘤产生抗药性[1]。寻找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其他靶点是目前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途径。纺锤体驱动蛋白家族是纺锤体形成的重要蛋白,已成为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MHC与表位亲和力的大小直接影响T细胞免疫响应的强弱,因此准确预测MHC-表位的结合亲和力可以提高表位的筛选效率并且降低实验成本。方法筛选89种天然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用于15个MHCⅠ类分子亚型表位的结构表征,然后使用逐步线性回归(STR)方法优选对亲和力具有重要贡献结构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最终用多元线形回归法(MLR)方法建立了15个MHC亚型的QSAR模型。结果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稳定性高、预测能力强等优点,能确定表位中各氨基酸及其相应理化性质队对亲和力的贡献,并可很好解释MHC与表位的相互作用机理。结论 STR-MLR建模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易于解释、性能优异、物化意义明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和抗结核抗体(TB-Ab)试验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2例结核病患者和115例非结核病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T-SPOT.TB和TB-Ab联合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种试验。结果 (1)结核病患者组T-SPOT.TB,TB-A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0.6%,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病患者组(20.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79.1%,84.0%,85.0%,4.24,84.4%,均高于TB-Ab(60.6%,76.5%,76.1%,61.1%,2.518,67.7%);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SPOT.TB阴性似然比为0.143低于TB-Ab(0.515)。(3)两种实验联合,并联的灵敏度为95.8%,高于T-SPOT.TB和TB-Ab(P0.01);串联的特异度为93.9%,高于T-SPOT.TB和TB-Ab(P0.01)。结论 T-SPOT.TB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B-Ab试验,两种试验并联大幅提高灵敏度,串联大幅提高特异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联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伪石蒜碱抑制活化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机制。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T细胞,抗CD3/CD28或PHA活化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CD25表达及细胞周期;ELISE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L-17A、IFN-γ的分泌水平。 结果 伪石蒜碱抑制抗CD3/CD28或PHA活化T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0.97±0.22 μmol?L-1和0.82±0.07 μmol?L-1。在完全抑制活化T细胞增殖的浓度下,伪石蒜碱不诱导活化T细胞凋亡,且不对静息T细胞的细胞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伪石蒜碱不影响活化T细胞表达CD25和分泌IL-2,但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伪石蒜碱显著抑制IL-6、IL-17A、IFN-γ的分泌。结论 伪石蒜碱不影响T细胞的活化,但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活化T细胞的增殖,提示伪石蒜碱有望成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锌指蛋白家族是真核生物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包含多个亚家族。ZBTB(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属于其中的 POK (POZ and Krüppel)蛋白家族。该亚家族成员在 N 末端有一个B T B/POZ (Broad‐complex ,Tramtrack ,Bric‐a‐brac/Pocvirus and zinc fingers )结构域,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主要介导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C末端有数个C2H2锌指结构域,介导蛋白与DNA 序列间的识别以此来发挥转录调节作用,3%的人类基因通过C2H2结构介导转录调节[1‐3]。ZBTB亚家族成员通常作为转录抑制子调节基因表达,该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析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牛血清清蛋白封闭,吐温20及浓度,样品与检测抗体的加样方式及孵育温度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白细胞介素(IL)-1Ra细胞因子作为模型,检测封闭条件,吐温20及其不同浓度,样品与检测抗体分开孵育及共同孵育,酶联孵育温度对标准品浓度与OD值关系的影响。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封闭、洗液吐温浓度为0.05%且孵育温度为37℃的R~2=0.995 7;BSA封闭的R~2=0.981 1;洗液中吐温浓度0.005%时R~2=0.991 5,0.5%时R~2=0.9868;样品和检测抗体一同孵育1h或2h的R~2分别为0.964 5和0.874 2;孵育温度为25℃的R~2=0.996 1。结论BSA封闭步骤对低浓度的样品检测灵敏度不强;样品和检测抗体及酶稀释液中必须含有吐温20且浓度在0.05%条件下最合适;样品和检测抗体共同孵育会影响对高浓度样品的检测;37℃和25℃的孵育温度条件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灵敏度没有差异,但25℃孵育可以降低OD值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