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2.
检索了2001~2005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对符合绩效管理要求的91篇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于患者需求分析的医学人文服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于德华 《中国医院》2006,10(5):56-57
在分析患者对医院服务的主要需求以及患者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心理需求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医患沟通、人性化细节设计和就医流程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由此提出应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基础上,建立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增加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消除医患交往阻抗;优化服务就医流程,优化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研究应用白蛋白治疗脑梗死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 目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循证慢性病防控作为一种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我国却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的获取途径、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4-7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7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975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循证基本认知情况、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和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7级评分自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92例(91.5%)社区医务人员的问卷被有效回收。临床指南为被调查医务人员获取慢性病防控证据的最常用途径,自评得分为(4.583±1.177)分。被调查对象自评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平均得分为(4.312±0.979)分,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44±1.028)分,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80±0.99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应重视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的提供,并加强对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及利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次研究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的诊疗现状,为社区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方向,以提高社区全科临床质量,进一步促进全科医学发展。 方法 在2018年11月对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发放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医生的比例高于郊区(62.82%vs. 33.13%,60.26%vs. 30.12%,均P<0.05),郊区儿科医生的比例高于城区(34.94%vs. 20.51%,P<0.05);城区全科医生对耳鼻喉科疾病(56.15%vs. 51.87%)、儿科疾病(81.46%vs. 66.60%)、皮肤科疾病(23.83%vs. 19.08%)的转诊比例高于郊区(均P<0.05),而郊区全科医生对妇科疾病转诊比例高于城区(79.40%vs. 74.61%,P<0.05);城区全科医生在慢病管理预约(82.55%vs. 77.47%)、心理疏导(73.83%vs. 66.45%)和营养咨询(72.59%vs. 61.57%)方面提供的服务比例多于郊区全科医生(均P<0.05)。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诊疗行为存在城郊差异,其原因可能由于专科医生比例的差异,对专科疾病诊疗能力的不自信,卫生资源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在今后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中应增加相关专科疾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筛查不仅在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主要的疾病防控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性的描述了筛查的历史背景及变革、筛查的流程、实施原则及类型,概括了目前常见的筛查模型,并将筛查效果的评估方法分类总结。多数筛查效果评估是围绕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故在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情况中着重描述筛查效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法;目前的疾病筛查多数用于单疾病的筛查,故提出建立多疾病筛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和分析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反应,分析其职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制度化建议.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系统回顾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经验.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专业技术人才、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马、额叶rCBF灌注异常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的生化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再分别被随机分为手术A、B、C、D组和假手术A0、B0、C0、D0组,各亚组大鼠分别于实验开始后4h8、h、24h、3d时依次采用"Y型电迷宫"、PeriFluxPF3型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额叶、海马的rCBF及其GABA、AchE的含量。比较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学习记忆分值r、CBF量、额叶、海马区GABA、AchE的含量,并动态观察其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组大鼠的学习指标EN、达标所需日数、TRT(s)分别为52.09±8.43、0.56±0.12、14.42±0.51,明显大于假手术组(29.46±5.31、0.34±0.05、12.23±0.39),而主动回避率(%)63.57±6.13,明显低于假手术组(84.32±4.87),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大鼠右侧额叶、海马区术后4h、8h、24h、3d时的rCB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相应脑区同一时点的rCBF(P<0.05)。手术组大鼠手术后不同时间额叶、海马区AchE、GABA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右侧额叶、右侧海马的rCBF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鼠额叶、海马rCBF的降低所致该脑区GABA、AchE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止颤解郁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自拟中药方止颤解郁汤联用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40例,并与单一多巴丝肼治疗40例加以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来自我院神经科门诊随访治疗或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将有焦虑、失眠等抑郁症状的患者列为治疗组,而无抑郁症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2~86岁,平均69·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87岁,平均67·5岁,病程8~34个月,平均13个月。80例入选患者在就诊前部分患者服用过安坦金刚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