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择期手术效果好。但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病员在住院等待手术期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故近年来主张在急性期手术者日益增多。我院自1996年6月~1998年12月对22例脑动脉瘤破裂中的13例采取了急诊手术处理,无1例死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6岁。术前按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二、特殊检查:CT检查13例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小灶性出血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10年42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 BCL)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组(BCL ICH).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实行ICP监测,不行双侧大块脑组织切除,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结果 121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死亡4例(3.3%);手术304例,死亡17例(5.6%).EDH组127例,全经手术治疗,无死亡;SDH BCL组143例,手术116例,11例死亡(7.7%);ICH组155例,手术61例,10例死亡(6.4%).结论颅脑损伤颅内双侧多发血肿应采取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Meckel 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 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 圆孔分为内前( Ⅰ)、内后( Ⅱ)、外前( Ⅲ)、外后( Ⅳ)4 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 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 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 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 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 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 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功穿刺Meckel 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 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 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 221例,其中有早期复发CSDH表现的38例,发生率17.2%,我们随机选取了部分患者给予口服止血药物氨甲苯酸( PAMBA),并和其他患者对照,结果发现,氨甲苯酸治疗早期复发CSDH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人选标准:CSDH诊断依据:(1)有或无外伤史.(2)表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头痛、高热、寒战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额枕部疼痛,为持续搏动件疼痛,同时出现高热、寒战,在当地医院抗炎、抗病毒治疗后好转.1周前再次出现高热、寒战,入院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颈抵抗.给予抗炎治疗,行诊断性腰穿,测颅内压180 mm H<,2>O,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120×106>/L,红细胞170×106>/L,生化提示糖正常,蛋白0.95 g/L,培养阴性,考虑颅内感染,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更换抗生素继续抗炎治疗,治疗期间出现多饮、多尿,尿色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开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994年7月到2000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 3-5分32例,6-8分57例,恢复良好48例(53.9%),中残13例(14.6%),重残9例(10.1%),植物生存7例(7.8%),死亡12例(13.5%)。结论 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所致继发性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211例特急性颅内血肿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特急性颅内血肿的发展规律、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1例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OS判断预后。非手术治疗80例,恢复良好39例例(48.75%),中残14例(17.5%),重残6例(7.5%),植物状态生存7例(8.75%),死亡14(17.5%);手术治疗131例,恢复良好64例(48.9%),中残18例(13.7%),重残14例(10.7%),植物状态生存15例(11.5%),死亡20例(15.3%)。结论入院有误吸、低血压、缺氧及颅内多发血肿者早期保守治疗,改善供氧,动态CT观察。双侧瞳孔散大者,先急诊快速钻颅,再行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迟发血肿导致脑膨出者,根据头颅CT和临床表现分析脑膨出原因,采取正确方案。  相似文献   
9.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 d,滴速2 mL/h,术后第3天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术中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所致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开颅术中发现急性脑膨出,术中复查头颅CT明确窦汇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后,取顶枕部"U"形切口,做窦汇区骨瓣成形加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结果 根据GOS评分判断愈后: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 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做跨窦骨瓣成形术,骨瓣足够大,出血点完全暴露,再用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彻底止血,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手术方法 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