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颞下锁孔手术解剖学研究.并采用该入路手术切除8例颅内肿瘤.结果颞下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鞍上区、脚间窝、岩斜区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神经、血管结构;岩骨尖最大磨除面积为306mm2.肿瘤全切除7例(87.5%).结论经颞下锁孔入路能很好地处理鞍上、岩斜区、脚间窝以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下行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行薄层头颅CT扫描,采集导航数据;术中运用导航定位引导,单侧鼻孔进入,在内镜及导航引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中改在显微镜下操作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定位偏差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均无恶化。结论神经导航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能明确肿瘤与周边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9月~2008年9月间409例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影像学特点,分别采用了经鼻腔-蝶窦入路221例(54.0%),经额下-翼点入路103例(25.2%),翼点入路25例(6.1%),扩大翼点入路18例(4.4%),眉弓外侧锁孔入路42例(10.27%)。其中分期行额下-翼点入路和经鼻腔-蝶窦入路6例(1.47%)。结果409例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125例(30.6%),次全切除230例(56.0%),部分切除54例54(13.2%)。死亡8例(2.0%)。结论据肿瘤的生长特点和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线索提示对忽视症患者线等分反转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段长度、线索提示对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影响,以探讨注意、感觉、数量估计障碍等是否参与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中反转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 试验对象为15例左侧空问忽视症患者和15名年龄、文化程度、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不同线段长度和线索提示的线等分试验,观察线等分试验的偏移率和反转效应.健康对照组间分析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结果分析采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 忽视症患者在单纯水平线等分中当线段长度分别为4、6、8、10、12 cm时,其偏移百分率(%)分别为-5.71±5.13、-2.48±8.83、-1.18±10.90、0.43±8.12、2.17±7.04,线段长度对偏移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5,P<0.01).线段长度小于10 cm时,9例表现为反转效应.相应长度线段右、左侧单侧增加线索提示,可削弱和增强忽视症患者线等分试验的反转效应[偏移百分率(%)分别为-3.93±7.04、2.43±6.34、4.93±5.19、6.49±3.36、6.38±4.18,P<0.01;-10.93±8.85、-7.95±8.44、-4.14±8.37、-2.60±9.96、-1.57±10.67,P=0.03];双侧增加线索提示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偏移百分率(%)分别为-5.93±7.76、-0.52±8.20、0.54±6.34、2.57±5.02、2.79±3.92,P=0.35].改变线索提示高度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94,P=0.14).结论 在线等分试验中当线段长度较短时主观中点向左偏移,表现为反转效应,表明数量估计障碍参与反转效应的形成.在线等分试验中增加单侧线索提示对偏移率影响显著,表明注意导向参与反转效应的形成.改变线索提示高度对反转效应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感觉障碍在反转效应形成过程中不起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区(JF)入路的显微解剖,利用该入路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复杂病变.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联合上颈段经JF区入路的解剖操作,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对C1~C4上颈段解剖,切除C1横突,游离椎动脉C1~C2段及水平段;充分切除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及部分枕骨髁;迷路后切除乳突,显露半规管,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全程暴露乙状窦,打开颈静脉孔;扩大了JF区的显露并测得相关参数,如乳突尖间距枕髁外缘中点为(29.65±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0.10±0.81)mm;颈静脉球距面神经垂直段间距左为(6.8±0.35)mm,右为(4.6±0.33)mm.结论 此入路从多个方向对JF区充分暴露,使面神经、耳蜗、椎动脉、后组脑神经等结构得到保护,术中结合相关解剖参数可很好的完成一期全切JF区颅内外沟通型及延伸到上颈位的病变,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自体硬脑膜静脉窦化重建上矢状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矢状窦相关疾患(如肿瘤、创伤、血管性病变等)的诊断水平日益提高,但有关上矢状窦重建的研究不多。我们旨在为临床根治上述疾患扫除后顾之忧、为重建上矢状窦寻找一条安全、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额下-终板入路切除实质性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特点。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10例实质性颅咽管瘤(伴钙化)由额下-终板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瘤体全部位于鞍上,其中向三脑室突入7例,向三脑室及鞍后脚间池突入2例,向鞍内生长1例。最长径2.0~5.4 cm,平均3.3 cm。术中充分开放颅底各池,轻轻牵开额下脑组织暴露终板,切开后显露瘤体。结果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6例一过性尿崩,7例甲状腺激素低下,半年内均完全缓解。10例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经额下-终板入路切除鞍上实质性颅咽管瘤具有操作空间大、安全性高、视角佳等优点。术中充分打开脑底各池、解除牵拉额叶所致的各种张力及保护重要组织结构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脑胶质瘤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产生的和异常表达的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恶性进展等生物学行为标志的物质[1].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检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判断肿瘤的临床疗效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为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些领域已经成熟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 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导航确认下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结果 术中无定位错误病例,无大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病例。肿瘤全切除178例,次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病例,2例围手术期鼻腔大出血,治疗后好转。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无恶化。结论 内镜结合导航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导航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扩大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枕小脑幕锁孔入路松果体区的应用显微解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开展松果体区病变锁孔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环池、四叠体池、胼胝体压部、三脑室后部、大脑大静脉系统、松果体、四叠体的显露范围。结果经枕小脑幕锁孔手术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而无效脑暴露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结论经枕小脑幕锁孔手术入路行松果体区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