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索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为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对51例因胚胎停止发育而行人工流产的绒毛(其中行辅助生殖术后17 例),分别采用直接法或长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常规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直接法制备的21例标本成功14例;长期增养法制备的30例标本全部获得成功.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FⅧ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PCR检测法,并初步应用于HA直接基因诊断。方法应用倒位PCR(inversion-PCR,I-PCR)方法对24个HA家系中所有先证者的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进行检测,对检测阳性者的母亲进一步用上述方法行携带者诊断,并对其中1例进行羊水产前基因诊断。检测阴性者再行内含子1倒位筛查。结果 24个HA家系中,7例先证者的F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可诊断率分别为29.17%、100%,未发现内含子1倒位;7例内含子22倒位突变阳性患者的母亲有6例为倒位携带者,羊水诊断未发现内含子22/1倒位。结论 I-PCR法能准确地检测F基因22内含子倒位突变,可应用于HA患者及携带者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的临床特征,提高对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为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胎儿的病例1例,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主要临床特征.结果 病人28岁,17+6周无创DNA检测提示22号染色体三体高风险,孕18周产前超声筛查提示无明显异常,孕20周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核型为47,XX,+22[5]/46,XX[69],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果提示22号染色体存在三体嵌合,比例约为20%.相关文献报道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低耳位、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身体对称生长受限、指甲发育异常、第5指内弯等.结论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病人的临床表型具有差异性,产前诊断时应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尽量避免漏检,同时应告知病人该项检测的局限性,由病人自行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妊娠早期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 以85例不孕症患者早孕期流产胚胎为研究对象,分析绒毛染色体以及异常核型、不同受孕方式和年龄对超声结果的影响.结果 85例流产胚胎中异常核型占50.6%,全部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有胚芽的流产胚胎异常核型率(63.3%)显著高于无胚芽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有胚芽的胚胎由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受精的比例(44.9%)较无胚芽组低(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产患者的平均年龄在有胚芽和无胚芽组间分别为(33.4 ± 5.2)岁和(33.0 ± 4.4)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结论 经ART妊娠后胚胎自然流产的异常核型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出现胚芽的胚胎中染色体异常率较高,IVF受精的胚胎空孕囊的比例较高,年龄对胚胎组织结构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组成,探讨流产原因。方法:收集30例IVF-ET流产胚胎绒毛,行体外原代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观察既往不同流产次数对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的影响;按流产胚胎性别,分析性别差异与染色体异常率间的关系。结果:30例IVF-ET流产胚胎绒毛体外培养成功30例,成功率100%。30例标本中染色体异常核型20例,占66.70%,其中三体核型14例,21单体型1例,多倍体1例,嵌合体2例,其他异常核型2例。单次流产史患者13例,胚胎异常核型9例(69.23%);反复流产(≥2次)史患者17例,胚胎异常核型11例(64.7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4例男胎中异常核型10例,占71.42%;15例女胎中异常核型9例,占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IVF-ET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绒毛染色体检查对寻找IVF-ET失败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中孕期妇女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培养后分析染色体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例产前诊断患者羊水细胞培养及制片成功率均为100%,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率为17.65%,其中21三体2例(11.76%),胎儿2N/4N嵌合体1例(5.8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差异及年龄、ART受精方式等因素对早期流产中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影响。方法排除内分泌、免疫、感染、解剖等因素对流产的影响,将48例自然妊娠(自然妊娠组)、81例ART术后妊娠(ART组)早期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自然妊娠组、ART组早期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流产胚胎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差异及观察年龄、ART受精方式对核型结果的影响。结果自然妊娠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43.75%,ART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59.26%,两组间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妊娠在35岁及以上人群(42.86%)与35岁以下人群(43.90%)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RT组在35岁以上人群(80.56%)及35岁以下人群(42.22%)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自然妊娠后早期流产无明显差异,与年龄相关,而与受精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9.
刘文  何国平  宋雅娴  胡月  郭通航  张娱  张贤生 《安徽医药》2016,20(11):2074-2077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 163例不育男性的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扩增1 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1 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AZF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AZFd位点微缺失最多,共97例(8.34%,97/1 163);其次为AZFb+AZFc+AZFd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 163);AZFa+AZFb+AZFc+AZFd四个AZF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AZFa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 163)。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例1 男,30岁,婚后4年不育,严重少精子症,精于密度:4.12×106/mL,a级8.96%,b级20.9%,c级7.46%,性激素水平正常,睾丸发育良好,AZF基因检测:bSY127缺失,拟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术前检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46,XY,t(1;20;5)(p22;p13;q13)(lqter→lp22::5q13→5qter;20qter→20p13::lp22→lpter:5pter→5q13::20p13→20pter)(图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