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凋亡的作 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 PC12细胞,分别以 10、20、40、80 μmol/L的 CoCl2溶液和 100、200、400 μg/L的 IGF- 1溶液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得出 CoCl2和 IGF-1最佳干预浓度。根据选定的实验条件,应用 CoCl2处理 PC12细胞建立 HIE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Cl2处理组、IGF-1+CoCl2处理组。分组处理 24 h后采用 CCK-8法 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 Bax、Bcl-2及 Caspase-3的蛋白的表达 水平。最后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 CoCl2处理组、CoCl2+IGF-1处理组、HIF-1α抑制剂 2-甲氧雌二醇(2-MeOE2)+ CoCl 2组和 CoCl2+2-MeOE2+IGF-1组,Western blot观察 IGF-1、2-MeOE2及两者共用对 PC12细胞 HIF-1α及 Bax的表 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40 μmol/L CoCl2和 200 μg/L IGF-1为最佳干预浓度。利用以上浓度分 组干预细胞 24 h后,与 CoCl2组相比,IGF-1+CoCl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升,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比例降低, 同时抗凋亡蛋白 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 Bax、Caspase-3,HIF-1α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应用 2-MeOE2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后,CoCl2+2-MeOE2组与 2-MeOE2+IFG-1组 HIF-1α和 Bax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但均较 CoCl2+IGF-1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 IGF-1可抑制 CoCl2诱导的 PC12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 可能与 HIF-1α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分数各向异性:通常用于提供关于推断组织特征和组织生理状态的定量信息,反映扩散的各向异性。分数各向异性值来自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并且与运动结果大致相符,可用于评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数各向异性值是脊髓损伤后敏感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量化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实际上分数各向异性值反映白质的完整性,包括轴突结构损伤和脱髓鞘。分数各向异性值减少反映的是神经变性和轴突损失。损伤恢复越好分数各向异性值则越高。相比之下弥散张量成像比常规MRI检测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更敏感。分数各向异性值与损伤处的神经再生程度相关。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一个定性指标可直观地追踪脊髓损伤处的神经纤维束,清晰地观察轴突束的损伤。结合定量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有效显示脊髓损伤处神经纤维的变化,有效显示移植部位神经纤维束的变化。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结果能追踪到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处的局部纤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像可直观地表明脊髓损伤,展示脊髓损伤部位的脊髓连接。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种基于MRI相对较新的方法,目前已成为神经影像学领域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目的: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预测3D打印胶原/丝素蛋白支架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并探讨运动功能与弥散张量成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普通胶原/丝素蛋白支架和3D打印胶原/丝素蛋白支架。取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T10椎板;模型组制作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普通支架组、3D打印支架组建立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后分别植入普通胶原/丝素蛋白支架和3D打印胶原/丝素蛋白支架。术后1,2,3,4,6,8周进行后肢BBB评分与斜板实验,术后8周进行后肢电生理检测,评估运动功能;术后8周进行腰椎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大鼠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动物实验获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号:27653/58)。结果与结论:①自术后3周起,3D打印支架组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P < 0.05或P < 0.01);自术后2周起,3D打印支架组的斜板实验角度高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P < 0.05或P < 0.01);②3D打印支架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大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P < 0.05或P < 0.01),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P < 0.05或P < 0.01);③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造模3组的神经纤维轨迹不规则,均缺乏神经纤维的连续性,但3D打印支架组的断端再生神经纤维束数量多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P < 0.01);3D打印支架组距离脊髓损伤正中心9,7.5,4.5,-3,-6,-7.5,-9 mm处的分数各向异性值均高于模型组、普通支架组 (P < 0.05或P < 0.01);④术后8周,BBB评分、斜坡角度、运动诱发电位振幅、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与从大鼠头到尾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数各向异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⑤结果表明,弥散张量成像可被用作有效预测指标来评估实验和临床病例中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修复。 ORCID: 0000-0001-9409-4201(刘晓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腹主动脉缩窄(AAC)导致大鼠心肌纤维化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将6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组行AAC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2周处死大鼠获取血液标本,并取心脏.同时测定心重指数,采用ELISA法测量Ⅰ型胶原和CTGF在心肌组织匀浆中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DNMT3A和CT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心重指数显著上升,且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和CTGF的含量明显增加;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呈现明显的胶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模型组DNMT3A、CTGF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NMT3A和CTGF在大鼠心肌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4,P<0.01).结论 DNMT3A参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CTGF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浸润性肺黏液腺癌(PIMA)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PIMA共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中,男33例(42.3%),女45例(57.7%),年龄(60.3±7.8)岁。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5 ng/mL)9例(11.5%)。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者60例(76.9%),有症状者18例(23.1%),包括咳嗽、咳黏液痰8例,胸闷、胸背部痛4例,其他症状6例。影像学:两肺下叶51例(65.4%)和外周型71例(91.0%),其中完全实性结节46例(59.0%),常见征象包括浅分叶、血管集束征。术后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a期及以上的患者分别为61例(78.2%)、9例(11.5%)和8例(10.3%)。13例患者行基因检测,8例检测到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1例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22例患者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检测,其中肿瘤比例评分(TPS)<1%为18例(81.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显影技术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280例(荧光法145例, 改良膨胀-萎陷法135例)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简单肺段组113例, 复杂肺段组167例, 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法校正复杂肺段组中荧光法和改良膨胀-萎陷法患者的基线数据后, 分别比较两组中荧光法和改良法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简单肺段组中荧光法和改良膨胀萎陷法患者在肺段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感、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复杂肺段组中, 荧光法在肺段切除时间上较改良膨胀萎陷法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 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一致, 荧光法在复杂肺段手术中运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肺恶性肿瘤, 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0.25%~0.50%, 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将其归类为肺肉瘤样癌的一种类型, 具有高度侵袭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或为偶然发现, 全球仅几百例报道, 现报道1例我科收治的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病例, 因就诊时病灶较小, 未发现远处转移, 故行胸腔镜左下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恢复良好。我们将继续随访, 观察早期肺母细胞瘤根治性切除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