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胸腰椎转移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6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36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7 d 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Frankel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安全有效,可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娟  杨朋康  张家豪 《安徽医药》2015,19(12):2406-240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以及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斑块积分降低更明显,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TNF-α水平降低,而APN水平升高,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一般状态及胃肠动力的影响;基于CNP/cGMP信号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及针刺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劳倦过度及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模,21d后针刺组每日电针足三里、脾俞1次,每次20min,持续14d;非经非穴组采用针刺大鼠尾尖方法,每日1次,时长同针刺组。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C型钠尿肽(CNP)、B型钠尿肽受体(NPR-B)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MLCK、CNP、NPR-B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各组大鼠胃黏膜未见异常,各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  相似文献   
4.
背景:课题组与上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以及上海禾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框架式并联骨科手术机器人,希望为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做出贡献。目的:通过动物腰椎实验测试框架式并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腰椎手术的可行性,验证其操作性能及辅助置钉的准确度。方法:将12具山羊腰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具,60个钉道)使用手术机器人根据三维CT数据规划钉道,并应用框架式并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克氏针;对照组(6具,60个钉道)由医生根据二维X射线数据手动置入克氏针。记录钉道规划时间、克氏针置入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实验结束后采集两组CT影像,依据改良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评估置入克氏针的准确性与优良率。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钉道规划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01),两组间克氏针置入时间及X射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标本CT扫描显示,实验组置钉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100%,96.7%,对照组置钉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98.3%,85.0%,实验组置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结果表明,与术中C臂机透视引导徒手置钉相比,应用框架式并联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面孔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通常将正性和中性面孔情绪表情判别为负性,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基于面部表情刺激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使人们对抑郁症负性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对抑郁症的面部表情任务的任务范式及相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CC)中具核梭杆菌(Fn)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诱导效应,并探讨3个指标对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ESCC细胞(KYSE30和KYSE150)分为对照组和Fn感染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CCK8法及平板克隆法检测各组细胞的HIF-1α与VEGF表达量、紫杉醇(PTX)与顺铂(CDDP)应答效力及体外增殖能力。采用RNA scope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309例ESCC组织中Fn感染、HIF-1α及VEGF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法分析比较Fn+HIF-1α+VEGF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n感染组细胞的HIF-1α与VEGF表达量、PTX与CDDP半数抑制浓度及体外增殖能力均增高(P<0.05)。ESCC组织中Fn感染率、HIF-1α及VEGF阳性率分别为43.04%、65.37%及60.52%,三者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与Fn+HIF-1α+VEGF低风险组相比,Fn+HIF-1α+VEGF高风险组术后5年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l...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05—0年山东省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负担比”和“政府补助负担比”的面板数据,研究筹资负担的时间演变规律,评估省级统筹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各时间截面数据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格局探究;借助收敛分析探讨筹资负担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个人缴费负担比”逐年增加且各地市间差异显著;Moran’sI值逐年减小,在地理上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政府补助负担比”在各地市间差异较小,全局Moran’sI值逐年增大,空间集聚格局增强;两者均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呈现均衡发展的趋势。结论:为推进省级统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减轻居民负担,可采取经济协同发展策略以提高居民收入;建议注重开源节流,精细基金监管;应改革筹资机制,制定精细筹资标准,并聚焦疾病预防控制费用的增长,为完善医保制度、促进医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肠道内储存了大量微生物, 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肠道内和肠外免疫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过程包括肠道菌群自身成分的易位、代谢产物的循环以及免疫细胞的迁移。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并参与肠外疾病, 重点对肠道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对“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深刻阐述和专业部署。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实际情况,基于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模式,从教育、科技、人才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中医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提出举措,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实现三者之间“三位一体”发展,更好地推动深度融合,形成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重要着力点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解剖研究大体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的形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ACL的力学止点分布,为临床ACL重建提供新理念。方法 选取1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男6例,女4例,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打开关节腔,暴露并解剖剔除ACL,观察并记录ACL胫骨止点形态,测量胫骨止点前后径和左右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膝关节模型,模拟临床体格检查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观察ACL在胫骨和股骨端止点的受力分布情况。结果 ACL胫骨致密止点大体观呈扁长的弧形,其前后径为(13.8±2.0) mm,体部左右径为(5.3±0.6) mm,前缘左右径为(11.5±1.2) mm。有限元分析显示,股骨端应力较高区域为住院医师嵴(residents’ ridge)附近一类椭圆形区域,胫骨端应力较高部分延内侧髁间嵴(medial intercondylar ridge)狭长分布,与解剖观察相符,从理论上验证了ACL止点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结论 解剖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均证实ACL胫骨止点为一扁长的弧形,理想的ACL重建技术应依据其生物力学特点进行重建, 基于解剖学研究和生物力学分析本课题组提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理念,并建立手术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