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和半月板切除术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16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接受18个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移植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7±7.9岁。以同期行半月板切除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切除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0±7.2岁。采用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通过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退变和软骨损伤进展情况。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0±20、54.4±6.1个月,术前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单腿跳、关节间隙变化和力线等无显著性差异。切除组Kellgren-Laurence分级术后与术前的差值为1.4(1~2),明显高于移植组的0.3(0~1)(P<0.05)。移植组术后MRI软骨分级和软骨损伤进展程度均明显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2(0~3)vs 2.0(1~3)(P=0.028),0.7(0~2)vs 1.4(0~2)(P=0.001)。结论:半月板移植术后中期临床效果良好,与半月板切除无明显差异;半月板移植具有保护软骨、减缓关节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同期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5年1月至2008年6月,关节镜下行双膝前交叉韧带同期重建手术的41名患者纳入研究.围手术期观察止血带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7年(至少2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IKDC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KT-2000膝关节稳定性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移植物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7年7月,61例ACL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手术,按术式和移植物分为3组:异体BPTB双束组(20例),异体BPTB单束组(21例),自体BPTB单束组(20例)。3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1.6±3.0)、(42.3±3.9)、(42.5±2.7)月。通过膝关节查体、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膝前痛、常规KT-2000、后推KT-2000及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组间的IKDC2000、Lysholm、Tegner评分、大腿围度差值、肌力和常规KT-2000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体双束组的Pivotshift阳性发生率(5%,1/20)是异体单束组的1/6(29%,6/21),自体单束组的1/4(20%,4/20)。异体双束组的后推KT-200030°位前移度(中位数15磅0.5 mm,20磅0.5 mm,30磅0.9 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异体双束组(15%,3/20)和异体单束组(10%,2/21)的膝前痛发生率明显低于自体单束组(75%,15/20)(χ2=24.201,P=0.000)。结论同种异体BPTB双束重建ACL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整体前向及旋转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可以作为髁间窝较宽的患者ACL初次解剖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交叉韧带重建后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后交叉韧带(PCL)重建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2001年11月至2007年5月8例PCL翻修病例,分析PCL重建失败的原因.结果 8例翻修手术中发现1例双束重建韧带的后内束断裂;7例单束重建者中4例重建的PCL已完全断裂、吸收,另3例重建韧带有部分连接性,但已明显松弛失用.8例患者中,1例双束重建的上下骨道位置正确,其他7例骨道位置均不正确,股骨端上骨道明显偏后,胫骨端下骨道位置明显偏上向前.8例均行一期翻修重建于术,其中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移植物单束重建2例、双束重建1例、后内束重建1例,自体骨-髌腱-骨(B-T-B)单束重建2例,同种异体B-T-B单束与双束重建各1例.结论 PCL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有关.临床重建应注重选择正确骨道位置.  相似文献   
5.
Nirschl手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切开与关节镜手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切开和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连续收治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6例(28例肘),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5岁(32~62岁),保守治疗时间为23个月(4~60个月).手术方式以Nirschl术为原则,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切开组(13例13肘)和关节镜组(13例15肘).采用VAS疼痛评分、Mayo功能评分、肘关节综合评分、重返工作和运动时间、满意度等评价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7.4个月.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在VAS疼痛评分中的静息和日常活动评分、综合评分、重返工作和运动时间、满意度及术后效果评价等级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而在VAS评分的运动评分及Mayo功能评分中,切开组优于关节镜组.切开组满意或部分满意患者100%,关节镜组86.7%.切开组优良率100%,关节镜组93.3%.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切开和关节镜手术均是治疗顽固性网球的有效方法,切开手术在术后恢复运动等肘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关节镜手术,可能与切开术中有更多伸肌腱裂口被缝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骨-髌腱(中1/3)-骨进行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探讨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原则及影响因素.方法 1998年5月至2004年7月共对29例患者行自体骨-髌腱(中1/3)-骨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术后22例获得5~10年随访(平均7.1年).评价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Biodex肌力测试及膝关节X线片评价.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平均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分别为89.4±8.1、94.5±9.2与6.9±2.6,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22例患者术后KT2000结果平均为(4.9±1.1)mm(屈膝90°位)与(4.3±1.2)mm(屈膝30°位).术后屈膝30°KT2000测量结果≥6 mm者6例(A组),<6 mm者16例(B组),两组三种功能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病程平均值分别为(17.6±3.9)个月与(2.9±2.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Biodex结果为:患侧膝关节伸膝的峰力矩为健侧的(90±22)%(60°/s)与(87±19)%(120°/s),屈膝峰力矩为健侧的(93±16)%(60°/s)与(92±20)%(120°/s),屈膝峰力矩大于相同条件下伸膝峰力矩(P<0.01).X线片显示:8例患者(36.4%)出现轻度退变,2例(9.1%)出现中度退变,12例患者(54.5%)X线片未见明显退变.关节退变患者与关节未退变患者的术前病程平均值分别为(16.6±2.7)个月与(3.3±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体骨-髌腱(中1/3)-骨进行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的中、远期临床效果良好,Ⅲ度PCL断裂应该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和关节镜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对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时年龄>40岁、手术已超过4年的64例中、重度KO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52.6±8.2)岁;男2例,女43例;左膝35例,右膝29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阳性和阴性体征、术中软骨损伤和伴随手术情况,以及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KSS)评分.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接受治疗情况、术前X线片改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对KOA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5.3±1.3)年随访,关节镜手术中有52例进行了半月板损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20例进行了关节鼠取出术,2例进行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软骨损伤中,股骨滑车区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髌骨,再次足股骨内髁负重区.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的阳性体征从术前的363个减少为214个(x2=60.121,P=0.000).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和KSS总分分别为(41.12±4.17)、(69.69±5.17)、(110.80±7.7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S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优34例,良2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4.4%.10例疗效为可和差的患者术后1年内有8例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结论 严格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中、重度KOA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要防止关节镜手术治疗KOA的扩大化,以避免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无效后在短时间内再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的恢复情况,并比较有无差异。方法50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单束重建组26例,双束重建组24例,移植物均为自体胭绳肌腱;正常对照组12例。术后对患者进行KT2000关节测量,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和运动感知阈值测量,同时对其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观察;对照组进行双侧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和运动感知闽值测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和功能评分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位置觉和运动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患者膝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恢复水平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兔肩关节前向不稳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研究肩关节不稳的动物(兔)模型,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只骨骼成熟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肩关节正常组织结构的解剖,研究手术入路。通过解剖兔的肩关节并测量其关节活动度,了解兔肩关节与人肩关节骨骼、周围肌肉组织及关节囊韧带组织的类似程度,建立兔肩关节不稳动物模型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另取18只兔分为2组,其中12只为实验组,均取右侧肩关节,手术切开肩胛下肌腱显露盂肱关节,并切除前下方盂缘及其相连的韧带组织,制作肩关节前方不稳模型,分别于术后6周及12周(各6只)取材;其余6只为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及浅层肌肉组织,于术后12周取材。测量盂肱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兔肩关节大体解剖与人类相类似,实验组兔关节前向稳定性明显差于对照组,所有实验组肩关节均有2度以上的前向不稳定存在。实验组兔肩关节后伸、内旋、外旋及外展活动明显受限,而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兔是建立肩关节不稳动物模型和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的合适动物,本实验建立的兔肩关节前向不稳模型适用于盂肱关节前向不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标准、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多争论。本文就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几种最主要的手术修复技术、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