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37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23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34篇
综合类   108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58篇
  6篇
中国医学   408篇
肿瘤学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在常规平喘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甲基泼尼松龙8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对照组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20ml中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疗效好,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甲基泼尼松龙是老年重症哮喘院前急救的首选方法,尽早使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U 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SUF)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 SUF患者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颗粒 (PVA)。结果:栓塞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3~ 2 4个月 ,B超示术后 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 4 5 % ,1例肌瘤消失 ,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 结论 :U AE是治疗 SU 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0岁,上腹部胀痛一月余。查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肝右肋缘下2~3cm,脾左肋缘下4cm,肝、脾区轻压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B超、CT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一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ml,脾脏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肾创伤生物力学性质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326例肾创伤病例,分析创伤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发挥的临床效应。结果随着暴力动量的增大,肾创伤等级、肾切除率及死亡率均随之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暴力相对于锐性更容易造成闭合伤和合并伤,且肾切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腰着力的肾伤情重于腹部正面或侧面着力,且合并伤发生率低(P<0.05)。创伤瞬间速度变化的趋向对伤情等级、肾切除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肾创伤过程中暴力的生物力学性质与其临床表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其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应用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41例,其中G-杆菌26例占63.4%,G 球菌15例占36.6%,其中金葡菌11例,药敏仍以敏感菌株为主,但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结论: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G 球菌以金葡菌为主,仍以敏感菌珠为主,耐药有增多趋势。万古霉素对G 球菌,氨曲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敏感,故在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经验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和人体肿瘤组织原代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个体差异性,探寻预测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生物指标。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DNA损伤,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结果 8个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的辐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D0为0.65~2.15 Gy),不同细胞株20 Gy γ射线照射诱发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原初损伤有一定的差别,但与细胞辐射抗性无相关性。辐射敏感细胞SX-10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发生在早期快速修复相,而A2780细胞的修复缺陷是发生在晚期慢速修复相。20 Gy照射修复2 h后DNA双链断裂残留量与细胞辐射敏感性指标D0SF2值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个体患者脑肿瘤组织原代细胞之间,辐射诱发DNA双链断裂的修复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修复2 h后残留损伤的个体差异性分布类似于癌细胞株。结论 DNA双链断裂残留损伤与癌细胞辐射抗性有显著相关性,可作生物指标预测肿瘤组织细胞对放射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 C161T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PPARγ基因外显子6 C161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 结果 外显子6 C161T有CC、CT、TT 3种基因型。GIO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GIO组和GIO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 (P < 0.05),分别为非GIO组CC型(1.04±0.17) g/cm2,CT+TT型(1.02±0.07) g/cm2;GIO组CC型(0.94±0.12) g/cm2,CT+TT型(0.83±0.08) 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PARγ基因C161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61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有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经肝胃造瘘胃肠道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情复杂的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经口途径较难处理的胃、十二指肠支架成形术病例4例,其中2例Roux-en-Y吻合术后输入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并继发胆道梗阻的患者经肝途径置入支架;1例幽门区恶性狭窄和1例十二指肠降部恶性狭窄患者分别经胃造瘘置入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成功,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开始进流质,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内均无支架移位及再狭窄。结论掌握技巧,肠道支架成形术在复杂性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PCNSL的MRI表现。抽取恶性胶质瘤30例、颅内转移瘤30例,共60例归为非PCNSL组作为对照。观察肿瘤部位、分布、信号、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内PCNSL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胼胝体、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多呈区域性分布;肿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甚至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周围可见“尖突征”。与非PCNS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PCNSL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