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37篇
  免费   6352篇
  国内免费   2385篇
耳鼻咽喉   730篇
儿科学   1422篇
妇产科学   1149篇
基础医学   6668篇
口腔科学   1391篇
临床医学   7849篇
内科学   10524篇
皮肤病学   1359篇
神经病学   3121篇
特种医学   2628篇
外科学   7823篇
综合类   1057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32篇
预防医学   5602篇
眼科学   2049篇
药学   6626篇
  44篇
中国医学   4130篇
肿瘤学   454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717篇
  2022年   1405篇
  2021年   2289篇
  2020年   1849篇
  2019年   1403篇
  2018年   1722篇
  2017年   1709篇
  2016年   1565篇
  2015年   2302篇
  2014年   3130篇
  2013年   3755篇
  2012年   5580篇
  2011年   5807篇
  2010年   4442篇
  2009年   4035篇
  2008年   4732篇
  2007年   4744篇
  2006年   4399篇
  2005年   3716篇
  2004年   3037篇
  2003年   2654篇
  2002年   2290篇
  2001年   1881篇
  2000年   1647篇
  1999年   1126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464篇
  1991年   453篇
  1990年   432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354篇
  1987年   380篇
  1986年   323篇
  1985年   274篇
  1984年   204篇
  1983年   149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90篇
  1979年   138篇
  1978年   89篇
  1977年   72篇
  1976年   76篇
  1975年   7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Patient navigation is a strategy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to reduce disparities and to improve access and outcomes. The aim of this umbrella review was to identify, critically appraise, synthesize, and present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to inform policy and planning regarding patient navigation across the cancer continuum. Systematic reviews examining navigation in cancer care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PubMed, Embase, Cumulative Index of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CINAHL), Epistemonikos, and Prospective Register of Systematic Reviews (PROSPERO) databases and in the gray literature from January 1, 2012, to April 19, 2022. Data were screened, extracted, and appraised independently by two authors. The JBI Critical Appraisal Checklist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Syntheses was used for quality appraisal. Emerging literature up to May 25, 2022, was also explored to capture primary research published beyond the coverage of included systematic reviews. Of the 2062 unique records identified, 61 systematic reviews were included. Fifty-four reviews were quantitative or mixed-methods reviews, report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ancer patient navigation, including 12 reviews reporting costs or cost-effectiveness outcomes. Seven qualitative reviews explored navigation needs, barriers, and experiences. In addition, 53 primary studies published since 2021 were included. Patient navigation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articipation in cancer screening and reducing the time from screening to diagnosis and 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 initiation. 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atient navig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in the survivorship phase and reduces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the active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care phases. Palliative care data were extremely limited. Economic evaluati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 the potential cost-effectiveness of navigation in screen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5.
樊亚慧 《中国校医》2022,36(5):379-382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产儿常规护理上实施鸟巢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情况、肠胃功能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体温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出暖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头围、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P=0.704、t=0.211,P=0.833、t=1.472,P=0.144);护理后2周,观察组头围(28.44±1.35)cm、身高(44.86±2.05)cm、体质量(2 336.93±12.47)g,高于对照组的(27.76±1.87)cm、(42.46±2.43)cm、(2 310.14±13.5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46、t=5.175,P<0.001、t=9.970,P<0.001);观察组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分别为(21.74±7.35)h、(58.91±12.44)h,短于对照组的(25.02±8.13)h、(63.87±13.74)h,排便次数及进奶量的增加分别为(5.67±1.32)次/d、(3.38±1.43)mL/d,高于对照组的(4.21±1.84)次/d、(2.13±0.27)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2,P=0.043、t=4.420,P<0.001、t=2.205,P=0.030、t=5.889,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模式可减少早产儿体温波动幅度,提供适宜的恒温环境,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 2%,平均住院时间7. 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 3%和4. 1天,P 0. 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 61%和2. 1%,均低于手术组的1. 27%和4. 7%,P 0. 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 5%、2. 5%)均与手术组(2. 2%、1. 8%)无明显差异,P 0. 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调整光学切削直径及Kappa角后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13例(626眼),根据切削直径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314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0 mm,对照组156例312眼,切削直径设定为6.5 mm。试验组患者激光切削前修正Kappa角,对照组不做修正。患者术前进行裸眼视力、主视眼确定、验光、眼压、暗室下瞳孔直径、泪液分泌试验、裂隙灯、散瞳验光、眼底检查、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Kappa角等检查。术后1 d、1周、1个月随访,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厚度、波前像差及夜间视力、光晕、眩光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变化、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别为18~44(24.19±5.33)岁、18~42(25.08±4.91)岁,屈光度分别为(-7.47±1.04)D、(-7.61±1.12)D。两组年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Kappa角分别为,X轴:(210±40)μm、(200±30)μm,Y轴:(190±30)μm、(220±4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及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6±1.89)s和(20.83±3.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的总高阶像差和垂直慧差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 P<0.01),但两组间的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球差低于试验组(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科学合理地调整Kappa角可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范金茹教授为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在诊治眩晕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颈性眩晕多表现为眩晕、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范师认为颈性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头颈,肝肾亏虚为本,病性因素多为痰瘀。强调分急性期、缓解期治疗,注重气之升降--引痰饮血瘀下行而出,津气上行以荣脑。自拟颈痹眩晕方,为升降散合泽泻汤加减而成,组方精当,临床运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