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镜鼻窦手术(ESS)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成熟,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方式而成为外科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ESS围手术期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药物配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占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激素应用能减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缩小鼻息肉的体积,从而为手术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应用能减轻手术造成的水肿,更能预防或延缓鼻息肉的复发。现将近年来有关ESS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功能实验,探讨NKCC1和Na,K-ATPase在内耳K 循环及听觉中的作用,并验证耳蜗K 循环模式与听觉的关系。方法应用NKCC1抑制剂呋塞米(Furosemide)和Na,K-ATPase抑制剂乌巴因(Ouabain),对CBA/CaJ和Castel两种鼠系进行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听觉实验,检测小鼠的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Furosemide 0.2 mg/g注射30 min后,小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Ouabain 0.003μg/(g.d)连续注射5 d后,小鼠的ABR阈值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先后注射Ouabain和Furosemide,ABR阈值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低于单独注射Ouabain组(P<0.05)和明显低于单独注射Furosemide组(P<0.01)。停药3 d后,小鼠的ABR阈值均恢复到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阈值(均P>0.05)。结论在小鼠实体中验证了NKCC1和Na,K-ATPase是耳蜗K 循环的关键离子转运蛋白,其中任一功能失衡均可影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2-12间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26.94±12.35)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23±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1±0.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64±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 d下床活动,7 d后出院。1 a后复查,患者骨水泥充盈良好。结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技术联合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游离治疗22例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均成活,受区无窦道形成。术后平均随访1年,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患肢恢复触痛觉、冷热觉,活动功能良好。结论此方法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手术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临床反应参数,探讨3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动态监测术前、术后第1、3、5、7和14天及第1和3个月末血清ESR、CRP、SAA的浓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RP、SAA值均升高,3 d达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125.35±40.43)和(284.54±87.11)mg/L,1个月后回落至正常水平。ESR第7天时达最大值,平均浓度为(68.41±27.51)mm/h,3个月末回落至正常水平。ESR、CRP、SAA术后呈峰状改变,相对ESR而言,CRP、SAA高峰出现早,回落周期短,稳定性好。结论  血清ESR、CRP及SAA水平的变化反映人工髋关节术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与ESR比较,CRP、SAA具有敏感性、准确性高的优点,联合3者的临床反应参数对早期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2-02/2007-12椎小关节病变146例螺旋CT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7例,女59例,年龄40~73(平均61)岁.其中颈椎42例,胸椎24例,腰椎80例.本组均摄常规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及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全部病例均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72 h。结果 29例于发病3天内接受CT检查,21例(21/29,72.41%)胸部见磨玻璃密度影,8例(8/29,27.59%)见磨玻璃密度影伴局部实变,其中2例(25.00%,2/8)为单发结节;26例(26/29,89.66%)病灶呈不规则形或扇形,3例呈类圆形(3/29,10.34%)。16例于发病3天以上接受CT检查,病灶进展。首次复查CT病变均有变化,其中14例(14/45,31.11%)呈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7例(27/45,60.00%)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且有肺实变,4例(4/45,8.89%)以肺实变为主。38例于发病7~10天接受第2次复查,25例(25/38,65.79%)病变范围缩小,4例病灶范围增大(4/38,10.53%),1例(1/38,2.63%)病灶范围同前;8例(8/38,21.05%)原有病灶密度减低但出现新发病灶。其余7例因病变进展而未能接受复查。结论 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可作为评价COVID-19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臀、会阴部烧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浩  向林 《吉林医学》2010,31(31):5613-5613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臀、会阴部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给予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臀、会阴部烧伤的7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75例创面均自行愈合,痊愈率达100%。随访6个月后,大多数创面愈合后外观与功能同正常皮肤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6例创面愈合后有色素不匀的情况出现,2例出现散在的浅表瘢痕。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臀、会阴部烧伤具有操作简单、创面愈合良好、疗效显著等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颈椎外伤后,病人会出现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是临床X线影象时常又不支持临床诊断,故漏诊率极高,使临床治疗延误了最佳时机。随着CT、MRI等在临床上的普及应用,使人们对这类损伤——“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有了一定认识,我们自1989年~1999年诊治37例此类损伤的病人,就此谈谈治疗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1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4岁;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跌落撞伤的有11例,乘车时急刹车碰伤的有6例,高处坠落摔伤的有4例,运动不当及行走不慎摔伤的有10例,所有病人都有过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出相关文章。运用Cochrane风险因素来评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质量,运用修改的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回顾性文献的质量评估。文章中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提取。结果最后有19篇相关研究被纳入此次Meta分析。椎间孔镜术后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善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P=0.010),而手术后远期VAS评分变化(P=0.12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P=0.260)、并发症(P=0.100)和残留或复发率(P=0.100)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间孔镜组出血量更少(P=0.000),切口长度更短(P=0.000),住院天数更少(P=0.000),但是椎间孔镜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P=0.001)。结论在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无疑是一种更加微创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