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能谱技术对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6例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进行CT能谱扫描,使用GSI(能谱分析软件)对能谱图分析,使用OPTIMAL CNR曲线最佳CRN单能量图像对肝脏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分别算出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的噪声比比值,然后使用t检验对其执行对比。结果在动脉期混合能量图像与最佳CNR单能量图像客观评价指标比较及门静脉期混合能量图像与最佳CNR单能量图像客观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单能量图像的成像质量要比混合能量图像的好很多,两组指标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能谱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的原发性肝癌病变的图像品质,非常有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齿状核平均峰度(MK)值在帕金森病(PD)运动障碍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D患者76例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39例(HC组),对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估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将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29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37例和不确定型1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结构磁共振成像检查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检查,在MK参数图上记录3组齿状核MK值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D患者齿状核MK值与震颤评分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D组齿状核MK值较PIGD组和HC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GD组与HC组齿状核M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齿状核MK值与震颤评分呈正相关(r=0.407,P<0.05),与姿势不稳步态障碍评分无相关性(r=-0.061,P>0.05)。结论齿状核MK值有助于PD运动障碍分型,并可评估震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形成机制、CT诊断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追踪分析2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患者,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随访C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肿急性期,CT平扫呈均匀圆形或卵圆形稍高或高密度影;亚急性期,血肿有不同程度缩小,周边脂肪间隙内见条索状稍高密度影,同侧膈肌脚外缘模糊,增强扫描后血肿周边出现弧形强化;慢性期,血肿囊变、机化、缩小、消失.结论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诊断有特征性,有别于其他肾上腺占位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腹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T表现,探讨最新病理分型,以利于分期及计划治疗。方法:对38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胸腺瘤中A型5例,AB型10例,B型18例,C型5例。肿块最大径>10cm共4例,5~10cm共24例,<5cm10例。5例A型、8例AB型、6例B型患者的肿块形态均较规则,其余患者形态均不规则。结论:轮廓光整且包膜完整的多为A型胸腺瘤,肿块最大径>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和C型多见,但CT较难区分此两型。  相似文献   
5.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n,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常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20%~78%。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70%可完全恢复,11%遗留残疾或后遗症,19%导致死亡。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使本病能够得以早期诊治。本次研究5例CVST经局部介入溶栓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3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单发2例,多发伴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中存在明确脂肪成分,二者分界清楚,脂肪含量不一,但均较少且位于肿块周边区域。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1.5个月再次复发,1例于术后2个月复发,1例术后1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特征有助于活体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MAC)肺病伴空洞的CT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菌种鉴定为MAC肺病且胸部CT扫描显示伴有空洞的21例患者入组(观察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时期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匹配原则为同性别、年龄±2岁。分析两组空洞类型、壁厚、直径,以及支气管扩张征、实变影、长径>1cm的结节或肿块、小叶中心性结节(包括树芽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钙化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共检出空洞74个,空洞直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7.9(17.3,39.8)mm,空洞壁厚的M(Q1,Q3)为2.7(1.7,4.1)mm;对照组共检出空洞55个,空洞直径的M(Q1,Q3)为20.6(13.4,32.0)mm,空洞壁厚的M(Q1,Q3)为3.6(2.5,4.7)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1、-2.431,P值均<0.05);观察组薄壁空洞检出构成比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伴小叶中心性结节检出率分别为60.8%(45/74)、85.7%(18/21)、57.1%(12/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占36.4%(20/55)、38.1%(8/21)、23.8%(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543、10.096、4.842,P值均<0.05);观察组厚壁空洞、周围卫星灶、引流支气管征检出构成比以及长径>1cm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39.2%(29/74)、58.1%(43/74)、28.4%(21/74)、23.8%(5/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占63.6%(35/55)、94.5%(52/55)、63.6%(35/55)、76.2%(1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543、21.582、15.966、11.524,P值均<0.05)。 结论 MAC肺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薄壁空洞伴支气管扩张、肺小结节;肺结核患者CT扫描更易看到厚壁空洞伴引流支气管征、周围卫星灶、长径>1cm肺结节,两者CT表现有各自的特点,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的残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的结石残留率为29.9%;第一次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为42.9%,明显高于≤ 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15.6%)(χ2=11.40,P<0.05);在控制手术方法、肝内胆管结石等因素后,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数目>3枚仍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结石残留有关(P=0.001),OR值由4.050升高至4.503。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残留可能与第一次术中取石超过3枚有关,胆总管探查中须加强胆道镜检查,并有效固定T管,对于术中取石数目超过3枚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须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包括导向放射隐匿性病灶定位(ROLL)和放射性粒子定位(RSL)技术与导丝定位(WGL)的临床效果,评估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在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截至2017年4月关于放射导向定位与WGL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CI)评价二分类数据的差异,采用均数差(MD)和95%CI评价连续性数据的差异,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2 311例,其中,ROLL组562例,RSL组614例,WGL组1 135例。ROLL组与WGL组的定位并发症发生率(RR=0.53,95%CI:0.24~1.18,P=0.120)、病灶成功切除率(RR=1.01,95%CI:0.99~1.02,P=0.240)、切缘阳性率(RR=0.88,95%CI:0.68~1.13,P=0.310)、术中再切除率(RR=1.07,95%CI:0.71~1.61,P=0.750)、再次手术率(RR=0.54,95%CI:0.23~1.25,P=0.1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8,95%CI:0.56~1.40,P=0.590)及切除标本体积(MD=-2.11,95%CI:-8.39~4.16, P=0.5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L组与WGL组的定位并发症发生率(RR=1.02,95%CI:0.21~5.08,P=0.980)、切缘阳性率(RR=0.84,95%CI:0.65~1.09,P=0.190)、再次手术率(RR=0.78,95%CI:0.55~1.11, P=0.17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1.34, 95%CI:0.81~2.22, P=0.260)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NPBL的定位技术中,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具有与传统导丝定位技术相似的定位效果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