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对20例难治性动脉瘤接受颅内外动脉搭桥结合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予以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7例行颞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平均入住监护室天数为8 d。术后有6例(30.0%)出现颅内出血,5例(25.0%)术后出现缺血症状,1例(5.0%)在搭桥术后5 d发生一过性上肢远端轻度水肿,均在监护室内发生。经加强脱水、止血治疗,输血扩容,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释放阻断夹等治疗后好转。结论:术后对并发症的严密观察是难治性动脉瘤颅内外动脉搭桥结合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中的重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对开颅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全身麻醉方案,术中均给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自手术结束时给予经皮电刺激内关穴,直至术后24 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以及应用止吐药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77例完成试验。实验组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为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止吐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有效降低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手术后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实施临床路径,与2008年4-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之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例Hunt-Hess V级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通过快速转运、紧急完成术前准备进行栓塞手术、术后发生生命危险积极抢救并抢救成功,同时多学科合作,积极治疗肺部感染、预防脑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从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移动CT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的应用情况,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好的服务。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3年3月接受CT检查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71名,其中实施普通CT10例次,移动式床旁CT71例次,对比实施检查前后的生命体征、流程时间、人力资源的利用,分析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床旁移动式CT后的心率、呼吸明显快于检查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舒张压明显高于检查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后的收缩压、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床旁移动式CT占用的护士、工人明显少于普通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动式床旁CT更适合危重患者,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减轻工作负荷,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6.
石卫琳 《上海护理》2007,7(5):45-46
择期无菌手术后感染仍存在,原因与术前术区备皮方式,术中是否无菌操作,术后切口管理是否规范有关[1]。术区备皮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术后感染发生。如何改善备皮质量,有多种方法,如术前即刻剃发,可减少因备皮距手术间隔时间长,而引起皮肤感染。随着微创神经外科发展,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缩短,较多患者在术后短期即可参加工作,对术后生活质量及美容要求增高,因此术区小范围备皮显得重要。为此我科开展术日小范围剃头,并与常规颅脑手术术前备皮方法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术日小范围剃头的可行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5—10月神经外科择期开…  相似文献   
7.
报告3例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后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介入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术后注意观察相关症状是预防的重点。一旦发生,除患肢护理外,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取栓术的准备,术后加强患肢观察,警惕动脉缺血性再灌注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是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为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临床可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异常,表现为:停经、溢乳、肢端肥大、巨人症等.易早期诊断,后期多有明显视物障碍,手术效果好.本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左右,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小儿及老人少见,男、女发病率大体相等.  相似文献   
9.
脑室引流是将引流管置入脑室内,引流出脑室内的脑脊液、血性液,减轻其对脑室的刺激,以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腰大池引流是通过放出脑脊液、注入药物,从而改变脑脊液成分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两者均为神经外科常见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临床无统一的固定引流袋装置,常以悬挂式为主,用挂钩挂于床边或用绳子系在床边,存在很多弊端:①不安全,容易脱落;②易污染,造成逆行感染;③变换体位时操作不便;④影响病房设施整齐划一;⑤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为此,我们设计了可控式升降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目前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020249440.8)。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介入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并分析100例行介入手术的aSAH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路径组(n=40)。对照组给予病人介入手术常规护理,路径组制定路径表,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二次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路径组在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严格按照路径表对aSAH介入手术病人进行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有效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