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治疗的67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插管前口腔擦洗1次,插管后采取刷洗加冲洗,3次/d,口腔护理液选用0.1%聚维酮碘;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擦洗3次/d,口腔护理液选用生理盐水,两组插管前、插管后2h、4h、6h、8h取咽拭培养子菌落计数;插管后8h、16h、24h三次口腔护理前、护理后30min取咽拭子菌落计数。结果:两组插管前及插管后6h、8h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插管后2h、4h培养咽拭子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插管后8h、16h、24h三次口腔护理前咽拭子菌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次口腔护理后咽拭子菌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数量,提高口腔清洁度和口腔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VEGF表达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EPO-A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腹腔注射250IU/Kg EPO)及EPO-B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腹腔注射500IU/Kg EPO),采用ELIS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及骨保护蛋白(OPG)、炎症因子、菌斑指数(PLI)对其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行口腔正畸的106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牙周病分为牙周病组47例及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牙周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OPG、RANKL/OPG、炎症因子水平及牙周状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发生牙周病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各指标对牙周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RANKL、RANKL/OP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及PLI水平均升高,OPG水平下降(P<0.05);但牙周病组RANKL、RANKL/OPG、CRP、IL-1β、IL-6及PLI水平较对照组高,OP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OPG、CRP、IL-1β及PLI为患者发生牙周病的影响因素。OPG、CRP、IL-1β及PLI均对预测患者发生牙周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结论OPG、CRP、IL-1β及PLI水平为患者牙周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严重口腔颌面部复合伤 ,创伤范围广泛 ,伤情复杂 ,出血多 ,常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特别是伴有软组织、颌骨和鼻明显错位时 ,影响经口腔或鼻腔气管内插管术的顺利实施。笔者遇 1例严重口腔颌面部复合损伤的病人 ,先行气管切开插管 ,然后实施清创术 ,对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和手术安全来说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患者尹某 ,男性 ,45岁 ,农民。口腔颌面部因车祸被撕脱、挤伤 3h后 ,经急诊即刻送入手术室抢救。患者神志尚清 ,生命体征平稳。口腔科检查可见 :双侧上睑各有一长约 4cm的皮肤横行裂口 ,左眼球及眶内容物向下轻度移位…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9岁。于1985年9月18日入院。主诉七天前突然高热。次日全身皮肤出现点、片状红斑,口腔及眼粘膜起疱,相继破溃、出血,鼻腔内有少许血性液体流出。腹痛,腹泻,柏油样便。检查:体温37.2℃,全身皮肤可见0.2—1cm直径大小不等、散在对称性暗红色斑,界清,压不退色。以面、颈及四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鸢尾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检测鸢尾素对BMSCs增殖的影响。BMSCs成脂诱导后,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的转录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10a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 鸢尾素不影响BMSCs的增殖活性;显著下调PPARγ[成脂诱导第7天,(0.20±0.06)vs(1.00±0.10);成脂诱导第14天,(0.61±0.06)vs(1.00±0.15)]和C/EBPα[成脂诱导第7天,(0.40±0.06)vs(1.00±0.12);成脂诱导第14天,(0.70±0.09)vs(1.00±0.18)]的表达,明显抑制BMSCs成脂分化[(0.45±0.05)vs(0.95±0.10);P<0.05];同时,鸢尾素明显促进Wnt10a表达[(5.01±0.78)vs(1.00±0.25);P<0.05]。结论 鸢尾素可抑制BMSCs脂向分化,其作用与激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牙科显微镜下对大鼠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3周对磨牙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磨牙组织中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评估VEGF表达在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表达意义。结果 牙髓血运重建术后,可见根管内有丰富的血管新生,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在组织结构上更接近正常牙髓结构。VEGF在正常磨牙组织、根尖周炎磨牙组织和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磨牙组织中均有表达,牙髓血运重建术后V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根尖周炎磨牙组织(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根尖周炎磨牙组织。结论 牙髓血运重建术可显著促进大鼠磨牙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牙髓中血管的生成,促进牙髓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前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方法已很成熟,可根据各种层次患者的需求和各医院口腔科条件的差异,做多种选择。使用预成螺纹桩、铸造桩加烤瓷冠修复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石英纤维桩由于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非常接近以及良好的透明性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根残冠的修复,我们采用美国Bisco公司的DT Light Post石英纤维桩用于48例前牙、前磨牙残根残冠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干部人群体检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探讨某些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与牙周炎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2007年9月~2008年9月对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北京市干部人群进行随机整群抽样,2990名(男1998名,女992名)被纳入研究,所有对象均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牙周检查、问卷调查,牙周状况采用CPI指数及综合评分值评价,对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并将年龄分层后进行分析。结果总人群分析与牙周炎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血糖、吸烟程度、刷牙时间。老年组与牙周炎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受教育程度。中青年组与牙周炎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吸烟程度、血糖。而体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牙周炎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在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中,通过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干预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降低牙周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CR7、CCL21对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选取无和有淋巴转移口腔鳞癌各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CCR7、CCL21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结果无淋巴转移组CCR7、CCL2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P<0.01);无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CCR7、CCL2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P<0.01);无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明显低于淋巴转移组癌旁组织(P<0.01);在淋巴转移组CCR7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密切相关(r=0.870 4,P<0.01)。结论口腔鳞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CR7、CCL21在口腔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