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ivermead行为记忆评分(RBMT)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RBMT评分(治疗组:17.72±5.69,对照组:16.86±4.82)和FIM评分(治疗组:75.19±16.55,对照组:59.86±15.27)均较治疗前(治疗组:13.97±4.37,对照组:14.25±4.51;治疗组:43.21±12.62,对照组:45.79±13.97)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RBMT评分差值(3.68±2.06 vs 2.71±1.17)和FIM评分差值(31.86±10.89 vs 18.71±11.17)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前瞻性记忆的影响。方法: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r TMS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天1次、每周5次r TMS及伪r TMS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给予患者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AMPROMPT);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RBMT及CAMPROM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 TMS组RBMT评分、CAMPROMPT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RBMT评分及CAMPROM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 TMS治疗对AD患者前瞻性记忆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行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B、C组在此基础上均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为低频(1Hz)刺激、C组为高频(5Hz)刺激。比较三个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ADL、SF-36等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C组的评分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行高频或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效果均较为明显,均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64例,随机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HAMD评分及HAMA评分从治疗第5天开始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出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1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障碍因子(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及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睡眠明显改善。结论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对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以疼痛症状为主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口服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组35例,在口服抗焦虑药物的同时,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2组疗效作对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 HAM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rTMS)治疗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焦虑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A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B组患者UPDRS评分降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此同时静息阈值升高、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25例,研究B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假刺激治疗,研究组予以抗抑郁药物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A组予以高频磁刺激治疗,而B组予以低频磁刺激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Asberg抗抑郁及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HAM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频与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相较于单纯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HAMD评分改善相当,明显优于单纯用药,但低频治疗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治疗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包括低频rTMS+高频rTMS),疗程4周,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对患者的失语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2组疗效作对比。结果 AQ评分等2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25%,对照组5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包括低频rTMS+高频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对照组)、脊髓损伤高频磁刺激组(高频组)、脊髓损伤低频磁刺激组(低频组),每组6只.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刺激,高频组频率为10Hz,低频组频率为1 Hz,均为阈值刺激.50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4周,脊髓损伤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 d、3d、7d、11 d、14d、21 d、28 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于14、28 d时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变化. 结果 高频组、低频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频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短,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NF-20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再生有关.高频组较低频组效果明显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70.21%)(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1.739,P0.05);观察组治疗后LOCAT评分低于对照组(t=21.708,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力和精力、心理社会、症状和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t=8.455、5.946、5.4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按照数字奇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吞咽功能(VFSS)评分均明显升高,而研究组神经功能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还可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Cl)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检测数据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CI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联合组、低频组、高频组和假刺激组;分别给予健侧低频联合患侧高频颅磁刺激,健侧低频经颅磁刺激,患侧高频经颅磁刺激,随机部位假刺激,14d为1疗程;治疗前、治疗2w、4w后,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量表(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的精细动作进行评分,测定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低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高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0%,假刺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w、4w联合组FMA、MBI、M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假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w、4w后联合组CMCT和MEP明显短于其他3组,高频组和低频组CMCT和MEP明显短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均可显著改善CI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2者疗效相当,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高频或低频刺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侧额叶背外侧区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32例,分为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磁刺激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接受假刺激。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的变化(组间对比,基线与治疗终点对比)。结果磁刺激组患者意识改善率为64.7%,对照组意识改善率为13.3%。治疗终点与基线对比,磁刺激组CRS-R评分提升明显,对照组CRS-R评分无明显提升。所有患者在治疗全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左侧额叶背外侧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有较为明确的促醒调控作用,并且该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20例)、低频rTMS组(20例)和假刺激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 min的高频(3 Hz)或低频(1 Hz)rTMS治疗,连续14d;假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间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假刺激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间FMA评分、Barthel指数、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及低频rTMS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0例脑梗死失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rTMS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频率1Hz,强度为健肢运动阈值的80%,每个序列50词脉冲,连续治疗10d。对照组仅接受不产生治疗效果的伪线圈刺激。记录患者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情况、失语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失语患者中ABC评分和失语改善率上均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rTMS组2例患者出现头晕等,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是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刺激(rTMS)治疗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原发性失眠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交变磁场疗法,观察组(35例)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神经内分泌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lu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皮质醇和Gl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内分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09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丁苯酞,均干预2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比较2组神经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析其情绪及生活质量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86.25±4.18)分、ADL评分(88.72±1.65)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10.21±2.05)分、SAS评分(34.51±2.18)分、SDS评分(37.23±1.86)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名,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rTMS),对照组31例(单纯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应用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患者的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CT、WMS-RC各指标的得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CST各项评分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性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增效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