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1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2组:高氧液组(H组)和对照组(C组)各108例,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基本相同,高氧液组是将常规液体750ml制备成高氧液,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后2组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与ADL的MBI指数,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输注高氧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血塞通治疗组103例;(2)对照组9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血塞通组基本痊愈24例(23.3%),总显效率51.5%,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6%、68.3%)(P<0.01).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显著差异(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对照组(5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状态比较、TCD检测数据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TCD检测MCA的VP、Vm、DVm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银杏达莫组(39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57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头颅CT检查.结果 银杏达莫组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银杏达莫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银杏达莫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头颅CT病灶缩小或密度改善分别为25例(71.4%)、24例(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黏度(30s-1)、红细胞压积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他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并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疏血通、丁咯地尔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以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BDNF含量比对照组升高的更多(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提高血清BDNF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组均未给予抗凝、溶栓、降纤治疗,测定用药前及用药4 周后的血浆 t-PA和PAI-1的含量.结果 2组用药前血浆t-PA和PAI-1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t-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1含量,降低血浆PAI-1含量,提高体内纤溶状态,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002-02~2005-02我院10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均在发病6~72h 给药,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巴曲酶与其他常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结果 巴曲酶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巴曲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其他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PSS治疗组(PSS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PSS组患者用PSS 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患者每日静脉滴注维脑路通600mg,连续14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vWF、TM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7d、14d PSS组血浆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治疗后第7d、14d PSS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14d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 PSS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降低及TM水平升高,故有抗凝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Guinain-Barre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将34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WIG治疗组(IVIG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17例),IVIG组用人免疫球蛋白0.4 g/(kg·d)静脉注射,连续5 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IVIG组治愈率(52.9%)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1.8%,76.5%)(均P<0.05),且四肢肌力、呼吸肌瘫痪、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开始改善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GBS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并以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前、治疗14 d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1)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hs-CRP含量与NDS呈正相关(r=0.34,P<0.01).(2)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和NDS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1).(3)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差值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152例ACI患者发病<24h(治疗前)、1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Hcy水平。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后者又分为干预治疗组[给予叶酸5mg/d、维生素(Vit)B620mg/d、VitB120.5mg/d,连续6个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各时点对3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时,干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比治疗前以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Hcy组和干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预后较差,对高Hcy血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均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β-七叶皂甙钠。根据脑梗死后1 d、5 d、14 d时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水肿吸收率(ΔV)、各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ΔSIR)、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结果脑梗死后14 d,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梗死后1 d及对照组(P<0.05~0.01),脑组织Δ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后5d和14 d,治疗组T1WI的SI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T2WI、Flair序列的S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梗死后5 d,治疗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S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1WI、T2WI、Flair序列的ΔSI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梗死后5 d,治疗组梗死区rAD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D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165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一般康复组(50例)、综合康复组(65例)3组,并选择32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定4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外周血多形核细胞(PMN)、单核细胞(MN)黏附分子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别用改良爱丁保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Fugle-Meyer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评定功能评分. 结果 综合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疗效更优.对照组、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时PMN、MN 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1周PMN、MN 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时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MN 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2、4周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降低更明显;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增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后4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HBO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常规治疗,HBO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后第1、5、10天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颅内压(I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第5、10天,随着HBO治疗作用,HBO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6、TNF-ɑ、CRP)、抗氧化指标(MDA、SOD-1)、颅内压(ICP)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伤后第5、10天HBO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s、Vm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HBO组患者提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HBO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3.64%高于常规组的41.8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大脑血流状态、机体低氧状态、抗氧化水平,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外血浆脂类过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血浆脂类过滤Delipid Plus(DELP)系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组(1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等基础治疗,同时DELP组给予2次DEL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时,DELP组NIHSS评分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第14d时BI、第90d时mR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DLEP组治疗第4d血浆Fib、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全血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d血浆Fib、载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均恢复至基线。结论DELP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ib、血脂等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CVHI)的影响,探讨尼莫地平治疗HCH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HCH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HI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尼莫地平组用药后的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升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R)和临界压力(CP)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两组平均血流速(Vmean)差异无显著性;尼莫地平组治疗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积分差较常规治疗组的差异不显著;尼莫地平组的好转率(85.97%)较常规治疗组(58.98%)显著提高(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HCH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患者用波立维75mg和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在治疗前及治疗30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联合冶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联合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凝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较好,但有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变化在ACI诱发SIRS及MODS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8例ACI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36例(SACI组),ACI诱发SIRS患者(SIRS组)32例,ACI诱发MODS患者(MODS组)24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含量,另设28例到本院查体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 结果 (1)本组SACI诱发SIRS的发生率为88.9%,诱发MODS的发生率为66.7%;ACI诱发SIRS时MODS的发生率为75.0%.ACI诱发MODS时100%发生SIRS.(2)各组之间SO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OD含量水平依次为MODS组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