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MRA、CTA的改变情况,探讨曲美他嗪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CDFI、MRA、CTA检查,观察其阳性率的改变。对入选对象分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干预组给予曲美他嗪胶囊口服。结果 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阳性率47.8%,MRA阳性率58.7%,CTA显示MRA 22.2%的假阳性率。同时曲美他嗪干预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基础治疗的患者。结论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阳性率性明显高于CDFI,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有待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 3例确诊为VBAI的患者及 1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椎 -基底动脉 CTA检查 ,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5 3例患者中 ,92 .5 4% (49例 )分别检查出不同程度的局部血管内径变细 ;12例健康志愿者则只有 8.3% (1例 )检查出轻度一侧椎动脉局部狭窄。 CTA诊断 VBAI的敏感性为 93.9% ,特异性为 91.7% ;正常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内径与狭窄的相应血管内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T血管成像影可用来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 椎动脉MRA、TCD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变,而颈椎病变又是影响椎动脉颅外段血流的主要原因。基底动脉环(Willis氏环)是侧支循环系统,但其先天异常者占半数左右,当脑血供障碍时,常不能提供良好的代偿性作用。我们收治眩晕患者118例,均行脑MRA检查,发现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者69例,占58.47%,基底动脉环先天异常者26例,占22.03%。而非眩晕患者35例脑MRA结果,均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组成动脉的狭窄或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42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椎动脉血供参数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D检查异常53例(88.3%),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12例(20.0%),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0%):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53.3%)。结论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维生素C针、维生素B6针、地芬尼多片等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管内径(D)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况均有改善;治疗后2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静滴疏血通为治疗组,静滴血栓通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血栓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椎动脉在颈部穿行于颈椎横突孔入颅 ,所以颈椎的变化必然导致椎动脉供血的改变。本文收集 30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 ,均行颈椎 CT扫描 ,着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1  相似文献   

16.
血管迂曲致锁骨下动脉盗血(附7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迂曲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检测,在检测中发现有椎动脉血流方向逆转者,行DSA检查明确盗血原因.结果 7例凶动脉迂曲造成盗血的患者中,5例存在锁骨下动脉迂曲,2例为椎动脉迂曲;1例表现为晕厥,其余6例全部表现为头晕或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1例动脉迂曲与先天发育有关,其余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考虑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结论 血管迂曲是引起SSS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50例患者(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1)5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1例(62%)异常,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2)30例MRA检查中,15例(50%0异常,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可为VB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途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59例患者按照有无眩晕或(和)头晕发作分为2组进行DSA检查,其中A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80例,B组(对照组)79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组患者共有125处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第一段(V1)迂曲39例,椎动脉(VA)起始部狭窄31例,锁骨下动脉(SCA)狭窄8例,分别与B组对照存在差异(P<0.01,P<0.01,P<0.05)。结论:V1迂曲和VA起始部狭窄很可能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和对照组 (48例 )进行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 ,72h总有效率为 96 0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 ,起效快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E-Flow技术联合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VBI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非缺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E-Flow技术观察2组椎动脉形态变化,记录椎动脉内径、血流参数。结果实验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异常者共68条,异常检出率75.6%,对照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异常者共8条,异常检出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E-Flow技术,比较全面观察椎动脉的解剖形态变化,准确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临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