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比较阳性率。结果 DSA显示的40例血管狭窄除1例CTA未检出外,余在CTA上均显示为同样程度的狭窄,CTA未出现假阳性。结论CTA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辅助检查手段安全、方便、快速且准确,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VBI患者40例,进行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并对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Diamox)介入SPECT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颅脑MRA检测。结果 VBI患者普通SPECT阳性率为52.5%,Diamox介入SPECT后阳性率提高至79.4%,TCD阳性率为62.5%,CDFI阳性率为42.5%,MRA阳怀率为7.69%。结论 TCD、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简单筛选VBI的检查手段。MRA可能对VBI诊断帮助不大,SPECT及Diamox介入SPECT可能是目前VBI诊断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盐酸培他啶加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组(治疗组)和盐酸培他啶加盐酸丁咯地尔组(对照组),用药14 d。结果 14 d后治疗组94.8%症状完全缓解,而对照组只有78.1%症状完全缓解。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给予西比灵10mg,1次/d,口服7d一疗程。对照组38例在西比灵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mg/次,1次/d,7d一疗程。2周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明显,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32例,进行颅脑CTA、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68.8%,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56.3%,颅脑CTA阳性率为90.6%。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有明显的优势,提示CTA可以作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滴丁咯地尔,口服西比灵治疗.对照组静滴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1.8%,对照组为72.1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中应用胞二磷胆碱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1次/d静滴,西比灵每晚10mg睡前口服,两者均用1周.结果 48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治疗后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症状在3d之内全部消失者36例,占75%;5d症状全部消失者8例,占16.67%,7d症状全部消失者4例,占8%.结论 西比灵加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CT血管造影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 3例确诊为VBAI的患者及 1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椎 -基底动脉 CTA检查 ,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5 3例患者中 ,92 .5 4% (49例 )分别检查出不同程度的局部血管内径变细 ;12例健康志愿者则只有 8.3% (1例 )检查出轻度一侧椎动脉局部狭窄。 CTA诊断 VBAI的敏感性为 93.9% ,特异性为 91.7% ;正常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内径与狭窄的相应血管内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T血管成像影可用来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设置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用降纤酶5U静滴,同时设置4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西比灵及维脑路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检测其血流变学指标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能降低其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VA、B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5.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2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135例分别应用丹参注射液、西比灵胶囊、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无论轻、中、重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几种药物均有疗效,其中前两者疗效接近,但丁咯地尔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01).(2)无论哪组用药,轻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痊愈率均高于中、重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和对照组 (48例 )进行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 ,72h总有效率为 96 0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 ,起效快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倍他司汀组、氟桂利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倍他司汀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氟桂利嗪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口服;联合治疗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采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近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0~6h和6~12h起效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倍他司汀组和氟桂利嗪组(P 0.05)。联合治疗组12h起效的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倍他司汀组和氟桂利嗪组(P 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倍他司汀组和氟桂利嗪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左侧和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倍他司汀组和氟桂利嗪组患者(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I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倍他司汀组和氟桂利嗪组(P 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更高,且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正>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变,而颈椎病变又是影响椎动脉颅外段血流的主要原因。基底动脉环(Willis氏环)是侧支循环系统,但其先天异常者占半数左右,当脑血供障碍时,常不能提供良好的代偿性作用。我们收治眩晕患者118例,均行脑MRA检查,发现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者69例,占58.47%,基底动脉环先天异常者26例,占22.03%。而非眩晕患者35例脑MRA结果,均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组成动脉的狭窄或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