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本文对78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有无妄想症状分为2组,结果显示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绝望、自杀行为比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高,可见于各种临床亚型。两组病前性格有显著性差异P〈0.05。妄想性抑郁症以联合用药为多,非妄想组以单用药为多。  相似文献   

2.
对83例妄想性抑郁症和133例非妄想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非妄想性抑郁症;治疗时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伴有的妄想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等。  相似文献   

3.
妄想性抑郁症55例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5例妄想性抑郁症与9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幻听、焦虑、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自杀率为非妄想性抑郁症的3.7倍,往往需要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妄想性抑郁症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55例妄想性抑郁症与9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幻听,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自杀率为非妄想性抑郁症的3.7倍,往往需要联合治疗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回了性的方法,分析了81例妄想性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并用122例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的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但男性病人两者的自杀行为无明显的差异,而女性病人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远远少于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P<0.005)。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妄想性抑郁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2例老年期妄想性抑郁症和36例非老年期妄想性抑郁症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两组抑郁的表现相仿,属同一疾病单元。前者疑病、焦虑激越、思维困难、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有明显的精神及躯体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 8 3例妄想性抑郁症和 13 3例非妄想性抑郁症作了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本文对象共 2 16例 ,均符合CCMD— 2—R中抑郁发作的标准 ,并排除器质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等。其中妄想性抑郁症 83例 (下称研究组 ) ,非妄想性抑郁症 13 3例 (下称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对照研究。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 43例 ( 5 1 81% ) ,女 40例( 4 8 19% ) ;年龄 16~ 63岁 ,平均 ( 3 7 5 1± 12 0 1)岁 ;已婚 5 0例( 60 2 4% ) ,未婚 3 3例 ( 3 9 76% )。对照组男 65…  相似文献   

8.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1例妄想性抑郁症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治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对单独用三环抗抑郁剂治疗效果欠佳,而三环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舒必利对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9.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妄想性抑郁症的遗传情况。方法:对81例妄想性抑郁症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进行了病历、家访和信函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的亲属所患的精神疾病的总数无明显差异(P>0.75);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亲属所患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明显多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P<0.05);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多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P<0.025);而两组病人的亲属所患的妄想性抑郁症无明显差异(P>0.5)。结论: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比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易患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新型抗抑郁药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48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和76例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各分为两组,分别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结果: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中妄想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性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状的差异。方法:对65例精神病性抑郁症及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差异的比较。结果:精神病性抑郁症妄想的发生率及多种妄想并存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缺乏夸妄想,但罪恶、疑病等妄想发生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对象不如精神分裂症泛化,2次住院的妄想再现率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结论:精神病性抑郁症的妄想继发于情感症状,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与情感背景完全对立的妄想,与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妄想性抑郁症的妄想症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1例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妄想症状。结果表明,最多见的是罪恶妄想,男性病例所占比例更高于女性,其次为被害、关系、疑病和虚无妄想,仅个别病例出现附体妄想。首次发病有妄想症状者在复发中妄想较易再现,且其内容有明显的相同性。  相似文献   

13.
舒必利治疗妄想性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例妄想性抑郁症以舒必利治疗与奋乃静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的效果及副反应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治疗的效果及副反应基本相同,但舒必利见效较快。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治疗妄想性抑郁症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妄想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成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两组从治疗效果、副反应、服药依顺性、复发率、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对照。结果:利培酮的治疗效果优于舒必利,复发率更低、服药依顺性更好,能改善认知功能。结论:利培酮可作为治疗妄想性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于后。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1)本文病例均符合CCMD -2 -R中抑郁症诊断标准 ,HAMD≥ 17分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 ;(2 )分为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两组进行分析 ;(3)妄想性抑郁症共 32例 (2 6 .4% ) ,其中男 1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为 (33 .8± 5 .85 )岁 ,伴自杀行为者 18例 (5 6 .3 % ) ;(4)非妄想性抑郁症共 89例 ,其中男 5 9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32 .43± 10 .12 )岁 ,伴自杀行为者 12例(13 .5 % )。1.2 方法  (1)详细分析病史记录 ,包括所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老年期妄想性与非妄想性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3例老年期重症抑郁病人按是否妄想性分成两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妄想抑郁起病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多伴躯体疾病,且首次发作单相抑郁多于非妄想性抑郁。妄想内容以自责自罪,疑病妄想多见。两组病人近期疗效相似。结论老年期妄想性抑郁发生率为41.26%,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末首次发现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同,尔后的治疗、生物学、临床及其一些家族史的研究提示妄想性抑郁症可能是一种单独的亚型。将重性抑郁症各类亚型先证者的亲属和正常人的亲属进行对照研究,发现:①不论那种重性抑郁症先证者的亲属与正常组相比,前者中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高;②妄想性抑郁症先证者  相似文献   

18.
作用用舒必利治疗妄想性抑郁症12例,并与阿米替林联合奋乃静治疗12例作对照,结果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副反应舒必利和较阿米替林和奋乃静联合应用为少。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征,对121例抑郁症患者按照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分为2组,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47例(38.8%),其绝望、精神运动性抑制、自责自罪、自杀行为显著高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自杀行为是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的3.9倍。在36~55岁的抑郁症患者中,精神病性症状显示频数较高(25例/41例,61.0%)。这提示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需谨防自杀发生,并需要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0例妄想性抑郁症服用舒必利合并阿米替林与奋乃静合并阿米替林的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舒必利合并阿米替林同奋乃静合并阿米替林疗效及副反应基本相同,但舒必利合并阿替林见效快,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