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报道1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体位性头痛起病,经腰椎穿刺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继发硬膜下积液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头颅CT、MRI均可提供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MRV及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重要诊断手段.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两者的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修订《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为了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指南,本文对指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附3例报告)尹鹭峰,钱采韵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很多,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增多,使本病能获得早期诊断.本文收集lgu年5月至10月期间有MRI改变的3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窦和(或)静脉的血栓形成,从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现将1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并发的颅内皮质静脉血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癫痼发作(5例)和肢体无力(3例),大部分患者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及静脉窦闭塞的特征性变化,同时伴有脑实质损害。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总有效病例分别为7例和5例(Z=-0.067,P=0.95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急性起病且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且头部CT检查显示皮质对称性梗死而无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虽然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早期MRI联合MRV检查明确诊断。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颅内动-静脉畸形等。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和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如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术治疗静脉窦狭窄、微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使得对脑静脉系统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重点阐述常见脑静脉系统疾病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1例经两次全脑、全程血管造影阴性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结果 患者为21岁男性,以突发头痛起病,外院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头部MRI检查怀疑脑干背侧海绵状血管瘤。转入我院后,复查全脑、全程血管造影仍然为阴性,复查头部MRI检查再次怀疑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于小脑延髓裂发现病变为豌豆大小。呈结节状,有供血动脉进入口和输出口,术后病理证实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机化。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将MRI影像与3D-DSA影融合后,发现病变旁有小脑后下动脉通过,考虑为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而闭塞。结论 脑血管造影虽然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两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仍然不能完全排除颅内动脉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血栓形成 (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发生于颅内静脉系统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包括脑深、浅静脉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我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 ,研究了 2 0例未发现病因的CVT患者凝血酶原的基因多态性 ,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2 0例 ,男性 8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31±6岁 (2 0~ 4 8岁 )。所有患者均经腰椎穿剌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静脉系统形成血栓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干预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本院15例接受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收集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手术过程、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未苏醒或醒后发生肢体活动障碍或数小时再次昏迷,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及血栓形成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结论 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娴熟的手术技术、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及准确的术前评估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现将我院1998年2月~2008年3月确诊为PCVST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颅内动脉系统主要负责脑组织的血供和氧供,其病变可以发生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颅内静脉系统则承担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主要由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构成,包括脑浅静脉、脑深静脉、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等。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脑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和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等。本文拟就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简要评述。一、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上矢状窦血栓的病理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不及时诊治,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提高,使该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都大大提高。但在病理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日益成为其首选方法,但栓塞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次破裂、血栓形成、脑缺血等并发症。自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6例,并发脑缺血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VT是发生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的一种少见的血栓形成疾病,发病率为5/(100万·年),占所有卒中的近0.5%,有很大的地域变异性.在CT和MRI产生以前,认为CVT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双侧或交替的神经缺损,伴有癫(癎)和昏迷者常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2例患者头颅 MRI-SWI 均呈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桑葚状”或“网格状”混杂信号团,周围环以低信号带的典型表现。但磁敏感成像中还可见混杂信号灶或低信号灶周围多支异常小血管伸入,性质待定,进一步 DSA 均表现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蜈蚣状影像特点。符合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治疗主要为在保护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前提下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结论临床上发现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若查头部 CT 或 MRI 发现异常血管影等异常影像,需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  相似文献   

19.
年轻男性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需要靠脑血管造影或头颅MRI检查。我科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11月共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7例(女性13例,男性14例)。其中年轻男性11例。现将其中9例报告如下,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做初步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广泛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例(其中1例合并右项、枕、领叶出血性脑梗塞),上矢状窦十右横窦血栓形成2例,右横窦血栓形成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互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4岁。病程3天至118月不等,15天以内1例,15天~6月以内5例,l年…  相似文献   

20.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已经成为血管内脑血管重建术的主导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病变血管破裂及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但另一方面却带来一些支架相关性并发症,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在现有的国内报道中,颈内动脉支架急性血栓形成报道很少,我们现将1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半小时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详细报道,以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