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原学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弓形虫脑炎(Toxoplasma gondii Encephalitis,TE)是由弓形虫引起,是艾滋病患者脑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弓形虫感染在普通人群中隐性感染率较高,但在AIDS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的弓形虫脑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1]。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意识障碍或运动无力和发热的局灶性脑炎,有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非局灶性表现如头痛和精神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疾病进展可出现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2]。近期我院收治1例通过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 ciencysyndrome,AIDS)具有亲神经性和亲淋巴性的特点。在临床上40%~60%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约10%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1,2],但以精神症状首发者国内罕见报道,与国内AIDS病例逐渐增加的趋势不符。现将首诊于我院伴发精神障碍的6例AIDS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我院精神科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27~40岁,平均年龄33.4岁。6例均为农民,4例发病前5~8年有卖血史,1例6年前有手术输血史,1例有卖淫史。本组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均…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艾滋病(AIDS)痴呆综合征(ADC)的特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诊断为ADC的6例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困难,其中3例伴有运动障碍。6例ADC患者中2例伴有空泡性脊髓病。诊断为AIDS后,ADC的平均诊断时间为6 5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呼吸衰竭,平均寿命为41 8岁。结论ADC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发生在AIDS的进展期。ADC通常伴有空泡性脊髓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莱芜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初级单位含量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5岁的莱芜市城乡居民进行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评分,并根据评分(≥4分、1~3分、0分)分为精神障碍的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对100%的高危组、40%的中危组及10%的低危组人群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结果:共有6 314位城乡居民完成调查,高、中、低危险组分别有1 033、395、4 886人;精神障碍时点总患病率为13.87%,终身患病率16.45%。精神障碍患病率依次为焦虑障碍3.91%(247例)其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1.14%(72例)、心境障碍3.10%(196例)、酒精依赖2.33%(147例)、精神分裂症1.47%(93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10%(70例)、精神发育迟滞0.97%(61例)、痴呆0.03%(21例)、躯体形式障碍0.65%(41例);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酒精依赖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患病率较高。结论:莱芜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是国家公共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以酒精依赖、焦虑障碍,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轻型精神障碍患病率也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PS)患者症状学特征及共病精神障碍状况。方法: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结构式访谈(SIPS)对101名精神科门诊求助者进行精神病风险症状评估,对其中符合APS诊断标准者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评估共病精神障碍情况。结果:检出28例(27.7%)求助者为APS患者,其中具有特异性风险症状"异常思维内容"或"猜疑被害观念"各21例(75%),非特异性风险症状"社交兴趣缺乏"12例(42.9%),一般症状"睡眠障碍"或"心境烦躁不安"各12例(42.9%);19例(67.9%)共病≥1种精神障碍,其中11例(39.3%)为抑郁障碍,10例(35.7%)为焦虑障碍。结论:APS患者常见的风险症状是思维障碍及社交兴趣缺乏;常共病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认知及精神障碍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抗体类型、临床症状、MMSE诊断结果、治疗结果、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90例患者以抗NMDA抗体的阳性率最高,达90%(81/90)。常见临床三大表现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中仅9例(10%)患者为单一障碍,66例(73.33%)患者合并2种障碍,15例(16.67%)患者同时兼具3种障碍。90例患者中,经MMSE判定符合明显认知障碍共69例(76.67%),临床诊断60例(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6,P=0.137)。患者认知障碍明显改善。出现癫痫者均遗留癫痫,发作频率约1~2次/月。抗LG1抗体与抗CASPR2抗体患者首发症状均存在癫痫,治疗后的发作频率约4次/月。5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随访期间共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6.67%(24/90)。其中老年患者复发率为60%(9/15),未成年患者50%(6/12),青中年患者14.29%(9/63)。青中年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老年患者(连续校正χ2=11.809,P=0.001)与未成年患者(连续校正χ2=5.959,P=0.015)。结论 AE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与认知障碍,在抗体检测基础上结合特异性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方案对于抗NMDA抗体阳性的患者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成人早期罹患精神障碍的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就诊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门诊的300例ADHD患儿进行随访,同意参加随访者116例(随访率38.7%),基线至随访为2.0~13.5年;患儿基线年龄为7.5~17.0岁,随访时年龄为18.0~23.5岁;采用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制订的定式会谈工具确定诊断,包括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量表(Conners Adult ADHD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DSM-Ⅳ,CAADID)、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Ⅰ)和DSM-Ⅳ轴Ⅱ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工具.结果 随访时116例中符合成人ADHD诊断者共59例(50.9%),其中单纯符合成人ADHD诊断标准者18例(15.5%),同时符合成人ADHD及精神障碍/人格障碍者41例(35.3%);不符合成人ADHD诊断,但符合精神障碍/人格障碍者17例(14.7%);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诊断者40例(34.5%),其中功能缓解29例(25.0%),功能未缓解11例(9.5%).116例中,40例(34.5%)至少共患1种DSM-Ⅳ轴Ⅰ障碍,其中21例(18.1%)共患情感障碍,12例(10.3%)共患焦虑障碍,6例(5.2%)共患物质滥用;38例(32.8%)符合DSM-Ⅳ轴Ⅱ人格障碍诊断,其中6例(5.2%)符合A组人格障碍诊断,23例(19.8%)符合B组人格障碍诊断,包括20例(17.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8例(15.5%)符合C组人格障碍诊断,6例(6.0%)符合其他人格障碍诊断.结论 ADHD患儿至成人早期预后较差,2/3左右罹患成人ADHD、精神障碍或人格障碍,其中50.9%符合成人ADHD.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林周县重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状况。方法:2019年5月对林周县全人群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开展筛查;对筛查出的疑似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进行入户面对面访谈以确诊;并调查确诊者人口学及治疗情况。结果:全县初筛了62 171人;114例确诊为重性精神障碍;男性患者比率(49.1%,56例)与女性患者比率(50.9%,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6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1例,精神分裂症31例,情感障碍4例。重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1.83‰;终生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1.09‰)、精神分裂症(0.50‰),癫痫所致精神障碍(0.18‰),双相障碍(0.06‰);延误治疗比例较高(77.2%),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延误治疗的比率相对较高,中断治疗的比率相对较低;双相障碍患者延误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延误治疗时间短,无中断治疗者;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得到精神卫生服务情况最差。结论:林周县重性精神障碍患病率较低,精神卫生服务情况也较差。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方法 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共101例,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1例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101例,占31.46%.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为情感障碍、脑衰弱综合征、意识障碍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情感障碍和脑衰弱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以皮层病变发病率高,其余精神症状以皮层下病变发病率高.结论 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辅以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流浪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初期常规检查结果,为这类特殊人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3月,回顾性统计分析上海市救助站送住我院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初期的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共收治患者101例,男性74例,女性27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及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最多,66例(65%);心电图(ECG)明显异常者51例(50%),低钾血症者41例(41%),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上限者57例(56%),糖尿病6例(6%),高血压1例(1%),猝死1例(1%)。结论由于流浪社会的特殊性,这些患者易合并躯体疾病,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率高,精神专科医院收治后完善相关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相关临床疾病特点,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AE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简明智能量表(MM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抗NMDAR脑炎患者27例,抗LGI1脑炎患者1例,抗CASPR2脑炎患者2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者2例(抗NMDAR脑炎患者),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者1例(抗NMDAR脑炎患者),以精神障碍/癫痫为主要表现者9例(抗NMDAR脑炎患者8例,抗CASPR2脑炎患者1例),以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者13例(抗NMDAR脑炎患者),以精神障碍/癫痫/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者5例(抗NMDAR脑炎患者3例,抗CASPR2脑炎患者1例,抗LGI1脑炎患者1例)。14例患者头颅MRI检查异常。24例脑电图检查异常。简明智能量表平均分为18.87±4.93,阳性率76.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率83.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BPRS各因子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以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分值较高。24例患者使用AEDs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6例患者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28例,其中26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 AE以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患者症状表现、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特点、简明智能量表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都有独特的特点。对于该病,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昆明市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应用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IDI-2.1)对昆明市≥15岁的居民5033人进行访谈,调查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及共病情况.结果 (1)焦虑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7.05%(324例),其中,男性为5.34%(100例),女性为8.89%(224例);城镇人口为7.81%(189例),农村人口为5.33%(135例);以特殊恐怖障碍患病率最高(5.64%,236例),惊恐障碍患病率最低(0.14%,6例).(2)女性患病风险[相对危险度(OR)=1.00]高于男性(OR=0.61;P<0.01);各类焦虑障碍的起病年龄中位数为16岁;焦虑障碍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的物质使用障碍,情感障碍及疼痛障碍存在共病情况.结论 昆明市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焦虑障碍是一类起病年龄早、呈慢性病程且普遍存在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状况的精神障碍,有必要加强对焦虑障碍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136例工伤伤残案例的精神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工伤鉴定案例精神伤残评定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36例工伤鉴定案例的损伤因素、伤残类型、伤残等级、精神医学鉴定诊断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工伤精神伤残中的伪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有精神伤残94例,占69.0%,其中,智力伤残合并精神障碍伤残17例(12.5%),单一智力伤残者64例(47.1%),单一精神障碍伤残2例(1.5%),性功能伤残10例(7.4%)。未达到伤残程度者42例,占31.0%,包括17例脑挫裂伤后综合征及6例与创伤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在既有临床评估又有测验评估的71例案例中,临床判断伪装智力低下25例(35.2%),测验判断有伪装智力低下58例(81.7%),临床评估与测验评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1)现有的工伤伤残标准有待于完善;(2)工伤伤残鉴定中伪装智力低下的比例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 32 5例SARS病例 ,其中 173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①SARS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约 5 3 2 % ,主要有以下几类 :头痛 116例 (6 7 1% ) ,头晕 5 0例 (2 8 9% ) ,意识障碍 18例 (10 4 % ) ,精神障碍 8例 (4 6 % ) ,伴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者 1例 (0 6 % ) ,抽搐 2例(1 2 % ) ,情感障碍 5 3例 (30 6 % ) ,其中焦虑 35例 (2 0 2 % ) ,抑郁 11例 (6 4 % ) ,自杀倾向 2例(1 2 % ) ,恐惧 13例 (7 5 % )。② 32 5例中 ,重症SARS 5 6例 ,伴发神经精神损害者 4 7例 ,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轻症 (P <0 0 1)。③ 4例病例眼底检查显示视乳头边缘欠清晰 ,生理凹陷存在 ,静脉充盈。④2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脑组织病理显示 :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局部神经纤维出现脱髓鞘现象。结论 SARS神经精神损害症状多样 ,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病理检查可见脑水肿及神经元脱髓鞘等损害。  相似文献   

15.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含量与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共71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牛中心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相抑郁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双相抑郁组21例(男9例,女12例),双相躁狂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总分≥20分,双相躁狂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6分.排除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及物质滥用、依赖者.对照组31名(于2008年1月筛选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及家属,男15名,女16名).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入组前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含量与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共71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牛中心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相抑郁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双相抑郁组21例(男9例,女12例),双相躁狂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总分≥20分,双相躁狂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6分.排除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及物质滥用、依赖者.对照组31名(于2008年1月筛选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及家属,男15名,女16名).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入组前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含量与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共71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牛中心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相抑郁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双相抑郁组21例(男9例,女12例),双相躁狂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总分≥20分,双相躁狂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6分.排除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及物质滥用、依赖者.对照组31名(于2008年1月筛选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及家属,男15名,女16名).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入组前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01例惊恐发作患者诊断归属及发作场所变化。方法:对101例惊恐发作患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临床版(SCID-CV)进行诊断;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发作情况。结果:符合DSM-Ⅳ惊恐障碍90例(89.1%),广泛性焦虑障碍6例(5.9%),抑郁障碍3例(2.9%),强迫障碍及精神分裂症各1例。90例惊恐障碍患者中,首次发作场所为家中50例,公共场所31例,途中9例;76.6%患者常在初次发生发作的场所发作,23.4%发作场所没有倾向性,仅1例发作场所固定。11例非惊恐障碍患者首发场所为家中3例,公共场所8例;此后发作场所均不固定。结论:约90%惊恐发作患者诊断为惊恐障碍,首次多发作于家中,并且倾向于在初次发作的场所发作;非惊恐障碍患者发作场所不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IS)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4例.PRLS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5例患者中出现严重高血压4例,头痛5例,癫痫发作5例,视觉异常5例,意识障碍5例,精神障碍2例,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3例,肢体水肿1例。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有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5例患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对称性异常,部分累及额叶、颞叶,病灶在cT为低密度灶,MRI为长T_1长T_2信号灶。结论 RPLS同时合并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患者罕见的并发症,充分认识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含量与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共71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牛中心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相抑郁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双相抑郁组21例(男9例,女12例),双相躁狂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总分≥20分,双相躁狂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6分.排除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及物质滥用、依赖者.对照组31名(于2008年1月筛选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及家属,男15名,女16名).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入组前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