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头颈部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头颈部狭窄患者90例,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根据患者狭窄的部位分为颅内血管狭窄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各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比较各组认知功能差异。结果轻度和中度狭窄组患者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中颈动脉狭窄组认知功能显著低于颅内血管狭窄组(P0.05)。结论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这可能与重度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低灌注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右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早期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正常组53例,左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15例,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1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狭窄程度评估、根据3T-MRI FLAIR序列的左、右ASPECTS和pc-ASPECTS评分筛选均为10分患者,应用传统的MMSE、MoCA量表和多维心理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结果左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MMSE、时间定向力、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 0. 01,P 0. 05,P 0. 01);左、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窄或闭塞患者词语辨析测验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 0. 05)。结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左侧较右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可能更易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因此,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早期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原因,有助于临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6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共计242人。选取正常组53人,狭窄组63人,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狭窄程度评估、根据基于3T-MRI FLAIR序列的ASPECTS和pc-ASPECTS评分剔除影响关键认知功能颅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应用传统的MMSE、MoCA量表和多维心理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结果 狭窄组患者MMSE、MoCA、简单数字计算、词语辨析测验、数字序列推理、空间工作记忆测验等量表评分均低于正常组患者(P 0. 05)。结论 研究表明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因此,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层CT评价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脑灌注技术和头颈部CT灌注成像(CTA)技术联合应用评价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有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进行颅脑平扫、脑CT灌注和头颈部CTA联合检查。利用CTA对血管的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进行评价,利用CT灌注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价。选10名年龄相匹配的志愿者行CT灌注检查,作为CT灌注的对照组。结果CTA显示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2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1例。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病变,16例为多血管多部位狭窄,包括对侧颈动脉狭窄,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脑CT灌注显示病变同侧灌注异常17例,闭塞组(8例)和重度狭窄组(9例)在灌注异常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发组(3例)和多发组(14例)在灌注异常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多伴有同侧脑灌注的异常(17/23),多血管病变脑内灌注异常的发生率多于单发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CTA和CT灌注技术联合应用可更加全面地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8例,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38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在颅外动脉病变以及前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病变以及后循环狭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或P〈0.01),在脑血管病变及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发生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中动脉MI段(P〈0.05);老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大脑中动脉MI段(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内血管,病变发生部位多以椎动脉起始处居多;老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外血管,最常受累血管为椎动脉起始处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颅磁共振造影(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血栓形成患者92例(A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患者37例(B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9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80例同时行头颅M RA检查。比较不同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病变特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颈内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程度。结果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表明,A、B组间粥样斑块形成、IM T厚度及软斑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彩超与头颅MRA对颈内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率87.50%,对椎动脉闭塞诊断的吻合率75.00%,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诊断的吻合率分别92.86%、94.12%及85.71%。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为ICVD病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部位、管腔狭窄程度提供诊断依据,头颅M RA可进一步对颅内血管病变进行诊断,两者联合可更全面评价ICVD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CAS)与认知功能障碍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相关性。方法177例CAS患者根据CAS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57例,同期选择185名颈动脉未发生狭窄的门诊体检者作为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不同CAS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各指标变化、合并症发生率及ERP检测结果。结果cAs患者定向力、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语言能力及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AS组患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脑白质病变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随着CAS程度的加重,N2和P300潜伏期逐渐升高(P〈0.05),而波幅逐渐降低(P〈0.05)。结论CAS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及ERP异常的危险因素,且狭窄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危薇  罗华  汪静秋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5):407-409+419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CVR)和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8例为病例组,按照狭窄部位分为左侧狭窄组、右侧狭窄组和双侧狭窄组,另选取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屏气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各组的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的BHI均低于对照组,双侧狭窄组低于左、右侧狭窄组; 右侧狭窄组的MoCA视空间/执行得分低于左侧狭窄组和对照组,左侧狭窄组的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右侧狭窄组和对照组,双侧狭窄组的视空间/执行、延迟记忆和语言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MoCA总分低于左、右侧狭窄组; 病例组内的BHI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r=0.411,0.474,0.868,P<0.05)。结论(1)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BHI明显降低,认知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损害;(2)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BHI和MoCA总分有明显关系,将两者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部和门诊患者中经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筛选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215例,通过颈颅联合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等方法 ,确定有无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程度.分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组.颈动脉中度狭窄(狭窄度30%~69%)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狭窄度10%~29%)组和基本正常组(狭窄度<10%),1年后采用MMSE检测认知功能及其损害,比较不同颈动脉狭窄组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程度. 结果 经过1年随访,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损害发生率(43.1%)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组(22.8%)、颈动脉轻度组(8.3%)和颈动脉基本正常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SE评分均降低,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组MMSE评分(19.85±7.54)低于颈动脉中度狭窄组(22.71±5.73)、颈动脉轻度狭窄组(25.32±4.22)和颈动脉基本正常组(25.25±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并且认知功能损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颈动脉狭窄率,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狭窄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5.4)%;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26.54±4.2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3.51)分;2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1.9±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有很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颈动脉的狭窄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症状性颅内外血管不同狭窄程度微栓子
阳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研究颅内外血管不同狭窄程度和闭塞时微栓子的阳性率差异。
方法 连续选取症状性颅内外血管狭窄并除外存在同侧颅内外血管串联狭窄的患者,按责任血管分
为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狭窄3组,按照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狭窄和闭塞组。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病变侧微
栓子,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227例入组,颈内动脉狭窄组7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组1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
组28例,3组的微栓子阳性率分别为34.25%(25/73)、38.89%(49/126)、39.29%(11/28),无显著差
异。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的微栓子阳性率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01)及闭塞组(P <0.001),轻度
狭窄组与闭塞组栓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中、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者易发生微栓子的脱落,轻度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微栓子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计算其重度狭窄或闭塞动脉数目及其分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尿酸(UA)、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外周血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无脑动脉狭窄纽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率(8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15.4%),比较脑动脉存在重度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舒张压、UA、TC、LDL-C、VLDL-C、WBC、PLT、PDW、MPV、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FIB、GLU、TG、HDL-C、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度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HDL-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呈负相关,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动脉重度狭窄有关,而高血压是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急性后PCI症状就诊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和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10例患者中,共检出椎动脉狭窄218处,椎动脉闭塞45处,两侧椎动脉在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狭窄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椎动脉狭窄、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高于单支椎动脉重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闭塞(P<0.05),单支椎动脉重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高于单支椎动脉轻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中度狭窄(P<0.05)。结论 PCI患者椎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反映PCI患者脑梗死病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查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危险因素,探讨炎症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诊断与治疗的10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并分为重度狭窄/闭塞组或对照组以及不同亚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1.092,95%CI:2.288~53.774;P=0.003)和血清hs-CRP(OR=1.553,95%CI:1.184~2.036;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病变(49例)、颅外动脉病变(11例)与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病变(12例;H=0.652,P=0.722),前循环病变(37例)、后循环病变(18例)与前循环合并后循环病变(17例;H=0.283,P=0.868),单支血管病变(41例)与多支血管病变(31例;Z=-0.530,P=0.596)各亚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责任血管病变亚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颈内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628,P=0.917)。结论血清hs-CRP可以作为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炎性预测因子。但炎症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和病变数目无明显影响,对不同血管的作用机制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颅外段(ICA)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CDFI或TCD筛选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水平,根据MRI定位对脑梗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的关系;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脑梗死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区域梗死(Ⅰ型)和分水岭梗死(Ⅴ型)发生率较高,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有关(P0.01)。(2)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hs-CRP水平与脑梗死模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1)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能影响脑梗死的模式,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病因之一。(2)血清hs-CRP升高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是脑梗死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叶酸水平降低对血糖和脑梗死TOAST分型影响。方法选择叶酸水平降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91例,叶酸水平正常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86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脑梗死分型的不同特征、病灶分布、血管狭窄的特点。结果与叶酸正常脑梗死组相比,叶酸降低脑梗死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患者的TOAST分型的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亚型对比中,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数目对比中,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各节段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叶酸正常脑梗死组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的脑梗死患者体内有着较好的糖代谢状况。叶酸水平降低对脑梗死的TOAST分型、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89例T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患者TIA发作临床表现分为:颈动脉系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组;按照发作次数分为非频发组(发作次数<3次)和频发组(发作次数≥3次),比较各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发作频率间和各年龄段间患者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本研究共63例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占70.78%.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最多.颅内、颅外狭窄动脉比约为1.55∶1.(2)频发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5).(3)89例TIA患者以50~70岁居多,且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可以确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案的选择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01—2015-01入院检查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与性质,以及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责任血管等情况。结果 13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121例(93.08%),检出斑块28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占45.07%(128/284)。CTA检查显示,有脑血管狭窄或闭塞102例(78.46%),正常2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29.41%),中度狭窄35例(34.31%),重度狭窄20例(19.67%),闭塞17例(16.67%);共检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中度狭窄占70%(112/160),重度狭窄及闭塞占30%(48/16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2例(31.3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5.88%),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64例(62.74%)。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可判断责任血管78例(76.47%),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例(28.2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5.13%),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52例(66.67%)。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性质,判定脑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情况,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疗效。方法一侧颈动脉闭塞,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例,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组13例,接受内科药物治疗。临床和超声波随访1年半。结果A组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8%,颈内动脉支架放置成功,术后狭窄程度小于10%,除1例偶发一次TIA外,其他患者未再出现TIA和卒中发作,颈动脉超声随访1年半,未见明显的管腔再狭窄(狭窄≥30%)。B组患者9例(9/13)再次卒中(5例发生脑梗死,其中2例死亡,4例反复TIA),另4例(4/13)病情无变化,超声波检查发现7例(7/11)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增多增大,管腔进一步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短-中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特点及程度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病史及控制水平的 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且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 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压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将糖尿病患者也分为高年限组(病史>5年)和低年限组(病史≤5年),血糖 控制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不同组间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血管狭窄程度。 结果 共入组2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7例颅外动脉狭窄,105例颅内动脉狭窄,54例颅内 外动脉均狭窄。轻度狭窄发生73例,中度狭窄发生101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42例。高血压病患者 共140例,高年限组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54.5%),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共 76例,高年限组发生动脉狭窄最常见于颅内动脉(72.2%),低年限组血管狭窄的部位多见于颅外动脉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控制不良组发生重度 狭窄或闭塞的概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20.7% vs 8.6%);血糖控制情况不良组发生重度狭窄或闭 塞的概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40.9% vs 6.3%)。 结论 随着高血压病年限的增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 窄程度多见;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率高。随着糖尿病年限的增长,颅内动 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其中以中度狭窄程度多见,血糖控制不良者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