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生和职业青年的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共208人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各因素间的显着差异。结果(1)男性和女性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以及学习成长能力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学生与职业青年在紧张性、焦虑性、独立性、世故性以及创造性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在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和次级因素间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在性别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查探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研究运用国内外通行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SCL-90,对三千多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测查研究,将测查所获数据输入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同类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结果:职业技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整体上看比较低,与全国常模相比,九项因子均存在显差异;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其心理健康九项因子中有七项明显较低。问题比较突出的依次是: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等。结论:本测查研究还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研究比较标准方面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水平对其职业成熟和创业能力的影响,为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实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湖南、四川、新疆、山西4省的8所高校抽取2 136名大四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资本量表(PCQ)、职业成熟量表(CMS)和创业能力自评量表(SES)进行评定。结果 女大学生的PCQ、CMS和SES总评分分别为(3.73±1.06)分、(3.58±0.87)分、(3.66±0.96)分,且存在专业、是否担任干部和实习经验等因素上的差异(F=12.56、5.50、9.13,P均<0.05),三个量表评分的主效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大学生的PCQ评分与CMS、SE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0.62,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可以解释51.0%职业成熟和41.0%创业能力的变异。结论 心理资本发展水平对职业成熟和创业能力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特征,以职业兴趣调查表为工具在某医科大学对自愿参加的6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I(研究型职业兴趣)偏好占31%,而C(事务型职业兴趣)偏恶占38%,经统计学检验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说明,医科大学生偏好于研究工作而偏恶于事务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彤 《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306-308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问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的考察,探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健全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具体自动思维和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对384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动思维问卷中的全部条目均与女大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8个与消极自我概念有关的自动思维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引发女大学生抑郁的重要认知变量。结论 女大学生具体自动思维和抑郁情绪的关系密切,增强女大学生识别和矫正消极思维的能力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男女大学生志愿者人格特征与其幸福感的差异状况。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08名男女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女大学生志愿者的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特征与其总体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严谨性是男大学生志愿者总体幸福感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神经质是女大学生志愿者总体幸福感水平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严谨性、外向性得分越高的女大学生志愿者,其幸福感水平则越高。  相似文献   

9.
军校大学生精神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病例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对53例首次发病住院的军校大学生精神疾病与53例正常学员进行了发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精神病家族史,个性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病显著相关,就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性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严峻课题。尽管近年来对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的干预以及治疗手段不断强化,但由于在病理认知与治疗方案上的偏失而收效颇微。医学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和文化精神病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产生不仅有生理一心理因素,更有文化的因素。大学生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同样如此。因此,跨越当下精神疾病叙事与康复的知识割据,整合人类学和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建构解决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的文化视度,对于改善大学生精神卫生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亲子关系类型的异同点。方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因素分析将大学生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感谢型”、“对立型”、“顺从型”和“沟通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立型”亲子关系上表现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父母的“对立型”关系居多,部分男大学生亲子关系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人际信任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以及国内近十年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其人格特征、抑郁情绪、心理控制源以及自尊和上网爱好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现今医学生对精神科的态度及其与精神科职业选择的关系。方法 对233名临床医学系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数医学生对精神病学有正性的态度,43.8%的学生愿意从事精神科职业。愿意与不愿意从事精神科职业的医学生在态度问卷的6个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当今医学生对精神病学仍存在不良认知,需引起医学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个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贵州省7个少数民族及汉族的150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7.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及6.77%的汉族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组EPQ的E、L量表分、16PF的C、G、H、Q3因子分高于汉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有不同之处。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两组的SCL-90总分与EPQ-N、EPQ-P量表分及16PF的各因子分呈正相关,与EPQ-E量表分呈负相关。这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民族文化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大学生性知识,性心理及性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72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472名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1.15%,男,女分别为11.27%和10.97%,大学生对性及性问题的了解存在明显不足,结论:大学生中的性问题应引起重视,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SCL-90、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SCL-90测试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提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埋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其依恋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 85 名存在自伤行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85 名无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对照组)为研究 对象,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CR-R)、自伤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自伤行为大学生依恋 类型分布为安全型27 例(31.8%)、迷恋型19 例(22.4%)、淡漠型26 例(30.6%)和恐惧型13 例(15.3%)。自 伤行为组依恋类型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依恋类型的自伤大学生自伤行为 发生种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7,P< 0.05)。非自杀性自伤与不安全依恋相关。结论 有自 伤行为大学生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占多数,不安全依恋类型是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结构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工具,对300名存在各种心理症状的大学生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以轻度为主,其障碍程度较严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与强迫(P〉0.05)。其次为偏执与忧郁(P〉0.05)。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发现心理症状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作为因变量负荷在0.3以上构成影响的因素是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结论 人际关系敏感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方法利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对700名1到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1与4和3与4年级情感融洽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1与2、3、4年级扰他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独生子女在情感融洽和行为沟通因子上的平均数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中等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情感融洽和区域差异因子上及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之间在行为沟通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情况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结论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但在个别因子上男女和文理科学生存在差异。年级、城乡、家庭情况以及独生子女与否在总体和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