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人民医院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帕金森综合征(ALS-PS)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了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综合征(ALS-Plus)的临床特征、发病率、预后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例1患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的帕金森综合征,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阴性,无嗅觉减退和痴呆,我们诊断为未分化的ALS-PS。例2患者不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同时还有小脑、自主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可以归结到MSA的诊断,故诊断为ALS-MSA。ALS-Plus约占所有ALS患者的13. 6%,并且较单纯ALS患者有更短的生存时间。尽管相关研究尝试为ALSPlus提供合理的解释,但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ALS-Plus在ALS中并不罕见,但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一方面因为ALS-Plus对其他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常被严重的肌萎缩、肌无力症状所掩盖;另一方面在于神经科医生仍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神经科医生应该加强对ALS-Plus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7型(SCA7)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15个家系24例患者、20例散发SCA患者、41名家系“正常人”及30名非序列的突变,并利用ABI373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 24例SCA患者的SCA7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9-18。正常人SCA7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9-19。检出1例散发患者为SCA7,经基因测序证实,其异常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数目为63。结论 CAG过度扩增是SCA7的致病原因,利用基因突变分析可进行基因诊断,提供症状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的依据,为基因分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亦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好发于青少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铜代谢障碍导致铜离子在机体各脏器异常沉积引起多系统损害。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及豆状核变性。不同地区、种族及个体差异,铜离子沉积的速度、部位及程度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肾脏损害及角膜K—F环;生化特征表现为血浆铜蓝蛋白及血清铜离子水平低下,24h尿铜排出量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黄智恒  王丽娟 《循证医学》2005,5(6):328-331
1文献类型 治疗。 2证据水平 1b。 3文献来源 Petersen RC, Thomas RG, Grundman M, et al.Vitamin E and Donepezil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cognitive impairment [J]. N Engl J Med, 2005,352:2379-2388.  相似文献   
5.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SCA12)的分子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家系"健康"个体及44名正常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SCA12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利用ABI 373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次数.[结果]正常我国南方汉族人群SCA12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2~27.检出1个家系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2例,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为68次.[结论]SCA12比较罕见,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证临床诊断和症状前诊断,并可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该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在皮肤成纤维细胞株转染后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在核酸水平检测并证实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基因可以在Me32aT22细胞株中得到有效表达,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WD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WD导入无血清的Me32aT22/2L细胞株,RT-PCR在核酸水平检测WD基因在Me32aT22/2L细胞株的表达。结果在转染的Me32aT22/2L细胞株中可检测到WDcDNA表达,而在未转染的Me32aT22/2L细胞中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结论WD基因转染至Me32aT22/2L细胞株后能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浓度,并探讨血尿酸水平与PD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PD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 Scale)对PD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定,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行运动功能评定,应用Hoehn-Yahr(H-Y)分级行PD病情严重程度评定,并测定血尿酸浓度.比较PD组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比较P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血尿酸浓度的差异,分析各项神经心理分测验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 PD组血尿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3组和H-Y≥3组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尿酸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尿酸浓度降低与PD可能有关,与PD认知障碍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 100例男性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15~31次,平均(23±3)次.在28例男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现3例患者CAG重复次数大于40次,分别为46、47、47次,此3例患者基因诊断为肯尼迪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近端为主,易疲劳,伴肌痛,肌跳,肌萎缩,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伴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结论 我国肯尼迪病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运动神经元病进行AR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对阿尓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研究130例受试者,分3组:AD组60例,MCI组35例,和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4例AD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MIF的表达水平.根据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结果 血浆MIF的浓度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MIF mRNA的表达水平AD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痴呆重度组分别高于轻、中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中度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和核酸两个水平MIF的浓度与MMSE评分成负相关(r蛋白=-0.34,r核酸=0.36,P<0.01).结论 MIF可能参与AD的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痴呆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