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和细胞色素P450 1A1(cytochrome P4501A1,CYP 1A1)基因Msp I多态的独立及其协同作用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新疆地区237例散发性PD患者和247例健康对照者的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CYP 1A1基因Msp I多态性。结果 (1)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CYP 1A1基因Msp I多态性分布在PD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按民族、性别、年龄分层后,两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在各亚组PD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COMT G/G基因型和CYP 1A1 T/T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使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PD的发生风险增加3.288倍(OR=3.288)。(3)COMT G/G基因型与CYP 1A1 T/C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分别使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年龄≥60岁人群中PD的发生风险下降0.245倍、0.451倍(维吾尔族人群:OR=0.245、年龄≥60岁人群:OR=0.451)。结论 COMT基因、CYP 1A1基因不同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增加或减少新疆地区部分人群P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地区221例PD患者、229例自然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检测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单胺氧化酶B(MAOB)基因内含子13G/A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5 TaqⅠ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型,并收集其环境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农药接触史、化肥接触史)的暴露情况,在遗传平衡(H-WE)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将维法(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效应。结果 1在总样本,最佳交互模型为COMT-G1947A多态性、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65.5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2按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可见:a.在汉族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76.6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b.在年龄60岁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COMT-G1947A多态性、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69.00%)、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10 7)。结论研究发现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存在,是新疆地区P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具生物活性或毒性的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多巴胺的主要降解酶。COMT具有基因多态性,不同的基因型显示不同的COMT活性,在与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相关的疾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COM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新疆地区的90例维吾尔族和135例汉族PD患者进行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多态性分析。采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H-Y分期法判断PD严重程度;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MMSE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进行评分。比较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C/T基因型111例,T/T基因型61例,C/C基因型53例;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年龄、性别、民族及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H-Y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PD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首发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UPDRS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UPDRSⅢ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UPDRSⅣ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T/T基因型PD患者NPI评分明显高于C/C基因型PD患者(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PD患者SNCA基因T/T基因型在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风险要高于C/C基因型,其他临床症状与SNCA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比较其多态性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分析新疆地区192例PD患者和199名健康对照者的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评定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专科评分,比较新疆地区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 (1)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在P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总体样本中,PD患者中A/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痴呆的发生率(22.8%)低于A/A基因型(47.1%)和G/G基因型(41.8%)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按年龄进行分层,年龄≤69岁的PD患者中A/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痴呆的发生率(11.6%)低于A/A基因型(35.7%)和G/G基因型(33.3%)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按性别进行分层:男性PD患者中,在三种基因型间病程无差异的情况下,G/G基因型携带者的Hoehn-Yahr(H-Y)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惊恐障碍患者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rs740603)与艾司酞普兰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惊恐障碍患者69例,正常对照78名。患者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固定剂量10 mg/d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第2、4、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症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所有被试COMT基因rs4680、rs74060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第8周时,rs4680的G/G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72.52%±11.38%)大于A/G基因型患者(60.7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8周时rs4680不同基因型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40603不同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MT基因多...  相似文献   

8.
Parkin 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0例散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早发性PD组和晚发性PD组,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对照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PD组S/N 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发性PD组(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 16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PD的危险因素,其患PD的危险性较对照组增高1.69倍.  相似文献   

9.
谷胱甘肽转移酶μ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机体解毒系统的障碍在帕金森病(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PD病人和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正常人各100名,分离白细胞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μ(GSTM)基因突变率,并分析比较PD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多态性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GSTM无效基因(GSTM0型)使患PD的危险性提高153倍。结论提示解毒酶GSTM0基因缺陷可能是PD遗传易感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选用连线测验(TM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COMT基因与TMT成绩显著相关,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B部分成绩显著低于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COMT基因与WMS成绩显著相关,其中G/G基因型患者记忆商数分、背数分显著低于A/A基因型患者。COMT基因与WCST成绩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MT基因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168例为病例组和134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应用钟表绘画测验(CDT)、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对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程度、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有无饮酒的颅脑创伤患者间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颅脑创伤患者间COM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CST评测显示携带G/G基因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完成分类数(CC)分值低于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而持续性错误数(RPE)、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分值高于携带GA+AA基因型颅脑创伤患者(P<0.05)。结论 COMT G/G基因型与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可能是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在我国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65岁老年人的发病率为2%[1].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的异常;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及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B)的形成.PD大多数是散发病例,家族性发病<10%,遗传因素在家族性PD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散发性PD发病是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2].从1990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确立了遗传因素在散发性PD发病中的重要地位.对PD的遗传学研究[2,3]发现,SNCA基因编码的α-突触核蛋白在PD发病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现对SNCA基因的多态性与PD发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神经发育学说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之一。BDNF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尚存争议。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差异,探讨BDN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与BDNF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中招募健康对照组31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经酶标仪定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确定患者组和对照组BDNF的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位点基因型。结果 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4,P<0.01)。临床症状方面,BDNF rs11030101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PANSS总评分、兴奋敌对因子评分和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2、Z=-2.696、-2.467,P<0.05或0.01)。不同位点的各基因型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83、F=2.584、0.417,P均>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偏低。BDNF的rs11030101、rs2030324、rs6265位点多态性与血清BDNF水平水平无关,BDNF的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敌对、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血清BDNF水平可能更多地取决于诊断效果而非基因多态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特点。方法 226例汉族帕金森患者(汉族组)和389例维族帕金森患者(维族组)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进行运动症状评估;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评估非运动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患者睡眠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维族组UPDRSⅢ评分(28.1±8.3)明显高于汉族组(18.1±2.4)(P0.05)。汉族组NMSQ评分明显高于维族组(P0.05),且汉族组非运动症状以夜尿、便秘、近记忆下降为主,而维族组非运动症状以夜尿、便秘、性欲改变为主。汉族组HAMD、HAMA评分明显高于维族组,PDSS评分明显低于维族组(均P0.05)。两组M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族PD患者运动症状较重,而汉族PD患者非运动症状较多;汉族PD患者焦虑、抑郁、睡眠状况较维族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COMT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以124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2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1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1)TD组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TD组的高活性G等位基因频率(0.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0),低活性A等位基因频率(0.2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30);非TD组低活性A/A基因型频率(0.0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7)。(3)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A/A基因型患者的TD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与TD的发生有关联。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COMT基因存在相关性,高活性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可能较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表现更严重的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中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探讨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PD患者组及对照组各70例。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外显子10,然后行酶切与聚丙烯酰胺电泳,观察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D患者组与对照组间三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parkin基因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与汉族PD患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筛选与所研究位点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02月,采用stata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2542名抑郁症患者,2020名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没有观察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或发表偏倚的情况下,在总体中COMT 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症发病风险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东亚人中基因型AG和AA与抑郁症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AG+AAvsGG:OR=1.29,95%CI=1.06-1.56,P=0.01)。结论在东亚人中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中AG和AA基因型可能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PD患者128例,按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Hoehn-Yahr分期及有无自主神经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χ^2检验示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较高(76.59%),且其与病程、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而与性别、药物治疗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主神经症状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方面,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其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蛋白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108/158Met、多巴胺转运体(DAT)40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VNTR)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PSD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患者COMT Val108/158Met、DAT 40 bp VN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COMT基因扩增产物分野生型(G/G)、突变纯合型(A/A)、杂合型(A/G)3种基因型,DAT基因扩增产物分7/7、9/7、10/7、10/9、10/10、11/10、11/11倍重复7种基因型;2组患者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03,P=0.017;x2=6.489,P=0.039).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10,P=0.032;x2=6.547,P=0.024);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DA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总体分布、杂合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 Val108/158Met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可能有相关性,而DAT40 bp VNTR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with gene polymorphisms of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COMT) Val1 08/158Met and dopamine transporter 40bp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 in dopamine metabolism system.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PSD and 91 patients only suffered from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to June 2010, were chosen; the gene polymorphisms ofCOMT Val108/158Met and DAT 40 bp VNT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Results The genotypes of COMT gene amplifications were wild type (G/G),homozygous mutant type (A/A) and heterozygous type (A/G); 7 repeated genotypes (7/7, 9/7, 10/7, 10/9,10/10, 11/10 and 11/11) were noted in the DA T gene amplifications; frequencies of COMT alleles and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groups (x2=5.703, P=0.017;x2=6.489, P=0.039). The frequencies of COMT alleles and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female groups (x2=4.610, P=0.032;x2=6.547, P=0.024),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2 male groups (P>0.05). The frequencies and heterozygosity of DAT alleles and genotypes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OMT Val108/158Me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SD, while that of DAT 40bp VNTR is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