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 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h,平均38.5 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4例出院前因病情较重而无法完成CTA检查;其余24例CTA检查显示,23例动脉瘤瘤颈夹闭完全,1例显示夹闭不全。术后随访3个月~1年,22例CTA或DSA复查显示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未显影。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夹闭术治疗,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术可有效、迅速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动脉瘤的显露,提高夹闭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的7例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共19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成功夹闭;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瘤颈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3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及颅内感染等。术后随访3个月~3年,根据GOS: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可选择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治疗,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共8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适度调整微骨窗,采用改良眶上入路实施夹闭手术并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前、后交通动脉动脉瘤68例(70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9例(19个)。2例病人动脉瘤术中再次破裂,夹闭后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成功夹闭89个动脉瘤。术后病人均行头部CTA证实动脉瘤无残留。随访6~12个月,GOS评分:5分66例,4分16例,3分3例;失访2例。结论改良眶上入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可行、高效微创、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破裂动脉瘤病人术中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对穿刺点的选择及穿刺置管的技术要点进行技术总结及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的60例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采用paine点穿刺20例,改良paine点穿刺20例,脑沟回定位法20例。结果除1例脑室狭小病人穿刺失败外,59例病人术中脑组织塌陷良好,其中1例术后复查出现脑室内出血,经引流后恢复良好。结论 paine点穿刺、改良paine点穿刺、脑沟回定位法均能准确穿刺到侧脑室,为动脉瘤夹闭提供操作空间,改良paine点穿刺法最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4例重症前交通动脉瘤的夹闭治疗经验。方法 14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破入脑室的病例中,Hunt-Hess分级Ⅳ12例,Ⅴ级2例。诊断明确后先行脑室外引流术,而后再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其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分进行判断预后。结果 GOS5分者9例,GOS4分者2例,GOS3分者2例,GOS1分者1例。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岀血并破入脑室的危重患者,早期给予手术治疗时先给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挽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岀血并破入脑室的危重患者的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11例采用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1例一期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责任动脉瘤夹闭术,二期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 术后死亡1例;并发慢性脑积水5例,分流术后症状缓解;栓塞后1年动脉瘤部分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结论 疑似动脉瘤破裂的脑室出血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早期手术或栓塞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 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32例患者共34个颅内动脉瘤均一期夹闭完全,夹闭率为100%.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2例血肿扩大,其余血肿均已清除或部分清除.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A,34个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并发血肿扩大2例(6.3%),脑疝形成4例(12.5%),肺部感染11例(34.4%),脑血管痉挛12例(37.5%),脑梗死6例(18.8%),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3.1%),电解质紊乱6例(18.8%),无肺梗死.16例行侧脑室外引流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5.0%(4/16),未行外引流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2.5%(2/1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0±5.4)个月.术后6个月mRS评分为:3例为6分,1例为4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9例为1分,16例为0分.其中84.4%(27/32)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经锁孔入路行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理想,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终板造瘘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加术中终板造瘘(夹闭造瘘组),112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单纯夹闭组)。统计分析术中造瘘的影响因素以及终板造瘘对脑积水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术前颈项强直与否、Fisher分级、脑室血肿程度及术前脑积水等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5例急性脑积水,均行术中终板造瘘,术后明显缓解。46例合并脑室出血病人,夹闭造瘘组相对单纯夹闭组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未合并脑室出血病人,两组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83)。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术中终板造瘘对缓解术中脑室内压及术后脑积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LGI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在复合手术室行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的32例LGIAs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共32个LGIAs,其中大型动脉瘤(直径15~25 mm)22例,巨大型动脉瘤(直径≥25 mm)10例。32例中,23例球囊放置在颈内动脉近心端,9例放置在动脉瘤颈部;11例因术中造影示动脉瘤颈残留而调整动脉瘤夹位置,2例术中造影示载瘤动脉狭窄而调整动脉瘤夹位置,8例扩张球囊后动脉瘤并没有很好的解除压力而反向抽吸血流后成功夹闭;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或近完全闭塞率是100%。5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没有发生很严重的出血。术后13例出现短期神经功能障碍,6例表现出长期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GOS评分4~5分14例,1~3分18例。2例失访,2例死亡,剩余28例随访3~25个月(中位数12.5个月),影像随访显示动脉瘤完全和近完全闭塞27例(96.4%),1例复发;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3例,3~5分5例。结论 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LGIAs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成功夹闭率高,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外科治疗的88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接受开颅夹闭术(夹闭组),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夹闭组术后复查CT未发现动脉瘤再出血,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显影;术后发生颅内感染7例、肺部感染38例、脑积水5例、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1例;出院时预后良好51例(87.9%),预后不良7例;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50例(86.2%),预后不良8例。栓塞组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瘤颈少许残留,6个月复查DSA发现瘤颈压缩,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其余动脉瘤均致密栓塞;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脑积水1例、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例;出院时预后良好26例(86.7%),预后不良4例;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29例(96.7%),预后不良1例。出院后6个月CTA或DSA复查显示88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 对于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都是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 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瘤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9月经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动脉瘤模型及其周围血管和部分骨性结构,并模拟手术入路,显示手术视野下动脉瘤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术中参考立体模型,寻找动脉瘤并根据解剖结构实时定位,实现精准夹闭。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三维影像重建,将三维模型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9例正确反映术中真实解剖情况,3例术中对比效果欠佳,小动脉瘤(直径<5 mm)以及小血管重建效果相对较差,但是动脉瘤周围主要血管结构对比一致。12例动脉瘤均顺利实施开颅夹闭术,术中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A示载瘤动脉通畅,未见新增出血,动脉瘤夹闭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A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8例,4分3例,3分1例。结论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制作的颅内动脉瘤三维立体模型,可获得更多的立体解剖信息,加深对病变局部解剖的认识,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5例破裂动脉瘤,2例未破动脉瘤。治疗时,选择工作角度后,首先将辅助微导管成功超选至载瘤动脉远端血管;然后将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内,在微导管的辅助下通过小心填塞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待动脉瘤栓塞满意后小心撤除微导管。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例Ⅱ级栓塞。出院时,GOS评分4分1例,5分6例。术后6个月,4例复查DSA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瘤腔未见明显显影,动脉瘤未见明显复发;2例电话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微导管辅助栓塞作为破裂急性期或者伴有载瘤动脉明显狭窄和迂曲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1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 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