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住院年龄≤18岁患者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情况。结果:共有1 827例患者入组,其中1 621例出院当日处方有抗精神病药;位于处方频率前5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帕利哌酮缓释片/氨磺必利;双相障碍与抑郁发作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为奥氮平,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为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用药剂量青少年患者显著高于儿童患者,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阿立哌唑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奥氮平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抗精神病药处方主要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同年龄、性别用药剂量不同,阿立哌唑的处方频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1年以上)使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方法:调查308例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住院患者,用比色法检测患者空腹血清FFA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胰岛素和瘦素. 结果: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有关的体质量(体重)增加或肥胖、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F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 0.01和0.022),且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5和0.04). 结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血清FFAs水平影响患者的糖代谢,并参与胰岛素抵抗乃至糖尿病的发生,是代谢紊乱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患者孕产期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孕产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足月妊娠分娩的19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8例(56、7%),其中无产科原因而因精神症状剖宫产20例(29.9%);稳定期患者124例,剖宫产38例(30.6%),99例妊娠中晚期坚持服抗精神病药,新生儿出生情况良好,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产后及时、足量恢复抗精神病药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抗精神病药致首发精神疾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服用稳定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1月的309例首发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心电图资料,以QTc≥440ms作为QTc间期延长的标准,分析QTc间期延长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为10.6%.药物治疗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联合电休克治疗组以及药物联合脑电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精神病药联用以及抗精神病药联用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等效氯丙嗪剂量<1000mg/d组别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女性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OR=3.26,95%CI=1.050~10.094),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QTc间期延长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发生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男性的3.26倍.药物联用延长的QTc间期并未达到异常值.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除了性别因素外,其他指标不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病治疗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种类日益增多,使用日趋广泛,现今精神疾病和癫痫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过动药等精神药物为主者已占80%以上。据山内统计,日本某医院精神科1975~1979年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率占精神分裂症的99.5%,躁郁症的98.1%,非典型精神病的95.8%,心因性  相似文献   

6.
血清瘦素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调查和探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素水平及其与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体重 增加、肥胖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08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 患者分为对照组、肥胖组、糖耐量减低组及糖尿病组,比较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 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结果 (1)肥胖组、糖耐量减低组及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 数、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 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0.0001),而与餐后2h血糖水平及用药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素水 平在肥胖、糖耐量降低及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体重指数、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水平等 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高血清瘦素水平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精神疾病患者伴发低血钾4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原因及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方法:对3 071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低血钾的发生率为13.58%;与患者的性别、饮食状态、合并躯体疾病、季节、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及合用他科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常规进行血钾浓度的检测对早期发现低血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短暂精神疾病患者较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反应?我们遇到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致残性精神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思维、情感及行为紊乱和认知功能明显受损。抗精神病药是其主要的治疗基础,然而有相当数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常规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反应不佳,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2)两药联用与单药治疗并重;(3)药物以利培酮处方量第一;(4)St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 目前本院药物使用以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11.
药源性肥胖患者的胰岛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胰岛素抗体状况。方法:对30例药源性肥胖患者(患者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抗胰岛素抗体(AAI)进行了检测。结果:患者组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ISI与服药时间、日服药剂量无相关关系。患者组与对照组AAI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阻抗(IR),其发生并非由存在抗胰岛素抗体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电子住院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所有住院年龄≤18岁且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人口学和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入组626例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93例(14.9%)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2例(14.7%)患者接受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441例(70.4%)患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233例)、抑郁症(124例)、精神分裂症(108例)是诊断频率最高的三种精神疾病,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别为94.0%、74.2%和99.1%。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最常使用奥氮平;儿童组患者最常使用阿立哌唑,青少年组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男性患者最常使用奥氮平,女性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儿童组患者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剂量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男女两组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诊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不同,不同年龄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3.
抗精神病药致肠梗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抗精神病药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53例精神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53例患者中,以40岁以上、服用抗精神病药5年以上及服用氯氮平(45.2%)后发生肠梗阻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均有渐进式腹胀、肠鸣音减弱或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均可见肠管扩张及液平面;经治疗后49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各类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肠梗阻,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对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服药前后测定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并分析影响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12例住院患者中,发现有糖代谢异常者26例,发生率为23.2%以服用氯氮平发生率为最高。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可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共病躯体疾病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病例收集表》调查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 707例患者中900例(52.7%)共病躯体疾病;前6位依次为高血压病(349例,20.5%)、糖尿病(204例,12.0%)、贫血(145例,8.5%)、心律失常(141例,8.3%)、白细胞减少症(131例,7.7%)及冠心病(120例,7.0%);共病躯体疾病1种600例(35.2%),2种228例(17.0%),≥3种72例(4.2%);共病率随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1或P0.05)。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糖尿病和心律失常的共病率明显高于未服药患者(P0.05或P0.01);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患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共病率明显高于服用第一代药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服用一代药患者(P均0.05);联合用药患者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者(P0.01或P0.05);躯体疾病共病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进入模型(P均0.01)。结论:民政系统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躯体疾病共病率高,以高血压病、糖尿病、贫血、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症常见;年龄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对共病躯体疾病的患者更应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呈现高发、低龄趋势[1].其中,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发年龄段为25~35周岁,这一年龄段正好与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重合"[2].据加拿大1项回顾性调查显示,1989年因服第1代抗精神病药而接受妊娠咨询者占普通咨询群体的2.4%,2001年因服第2代抗精神病药而接受妊娠咨询者为7.5%,较12年前上升了3倍"[3].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50万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患有精神疾病,其中1/3需要在孕期使用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47例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肥胖的发生率为88.3%,躁狂症组为88.9%。肥胖的因素有睡眠增多、运动减少、食欲增加等。结论:减少睡眠、鼓励运动、调节饮食等措施可阻止或减少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我院2002年至2007年期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药,共385例,发生骨折者22例,占5.17%.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0例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检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以BMI 28定义为肥胖,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肥胖与非肥胖亚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323名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肥胖率;比较肥胖与非肥胖亚组间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析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组肥胖率(29. 4%,5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 3%,30名)(χ~2=73. 24,P 0. 001);肥胖亚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χ~2=4. 87,P=0. 027)、高血压患病率(χ~2=5. 26,P=0. 022)、空腹血糖(t=2. 55,P=0. 006)、三酰甘油水平(t=3. 22,P=0. 001)显著高于非肥胖亚组,PANSS阴性因子分(t=-1. 164,P=0. 047)明显低于非肥胖亚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空腹血糖、血脂是肥胖的影响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率高,女性、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高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