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向专家调查适合应用于老年情绪障碍跨诊断认知行为小组治疗(CBGT)的技术,为探索适合老年情绪障碍的跨诊断小组CBT程式奠定基础。方法:复习国内外关于情绪障碍跨诊断CBT、小组CBT技术、老年CBT技术的研究文献,筛选出42个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并制订专家咨询表,发放给20名老年精神病学和认知行为治疗领域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最终对这些技术进行排序。结果:其中综合秩次排名前十位的技术分别是心理教育、建立治疗关系、正常化、治疗反馈与讨论、预防复发、放松训练、行为激活、家庭作业、引导与示范、情绪觉察训练。聚焦于认知的技术和与暴露有关的技术则集中于中后段。结论:在CBT技术中,一些支持性技术、家庭作业、聚焦行为的技术诸如行为激活和放松训练以及聚焦情绪的技术诸如情绪觉察和识别技术优先推荐,聚焦认知的技术在治疗后期使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是一种基于认知行为模型、聚焦于当前问题、短程、结构式的心理治疗方法.各类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中,CBT因其科学有效、结构化、可操作性强、远期效果好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心理治疗方法[1].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CBT)是指在团体情境下利用CBT特定的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结合团体的疗效因子,引导团体成员产生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改变,进而达到治疗效果[2].Beck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抑郁症认知治疗的著作中就描述了团体认知治疗的形式[3].目前,随着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增多,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心理治疗师相对匮乏,越来越多的治疗师将目光投向G-CBT.近年来在抑郁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物质滥用、肥胖症、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存在注意力分散、冲突控制、情绪调节等问题,认知行为 治疗(CBT)能够通过改变负面认知、提供补偿技术进而改善患者功能。现针对国内外开展的 CBT 研究, 对其理论模型、疗效进展、发展演变和神经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CBT),即将CBT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新的CBT治疗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方便、省时。本文综述了网络CBT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以及其它临床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网络CBT相对于传统CBT的优势以及治疗师在网络CBT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初步指出网络CBT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网络CBT发展的方向进行展塑。  相似文献   

5.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精神障碍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现患病率高达17.5%,其中主要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但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依然以药物为主.虽然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行为治疗(CBT)在多种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有关CBT治疗各类精神障碍起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国内精神科及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于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实践操作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也自然缺乏足够的合格CBT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CBT.现就CBT的起源、发展、理论模型及临床操作流程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案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以推动国内更多的同行关注并主动接受CBT培训,以此拓展与提升国内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表现出的持续性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治疗(CBT)是PTSD的一线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PTSD临床症状。本文对PTSD的CBT理论基础、方法技术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焦虑障碍是以过度担心不良的预期结果为特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全球患病率为6.5%[1]。多个国家的治疗指南均推荐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作为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2]。一项关于CB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相对影响的meta分析发现,CBT治疗成人焦虑障碍患者都有较好的反应[3]。然而,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接近半数焦虑障碍患儿经CBT治疗后没有完全缓解[4],这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明确儿童青少年疗效预测因子能更好地指导治疗,从而达到更显著的疗效,这也是目前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心理社会因素、症状学、脑影像与电生理、基因预测等4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经CBT后的疗效预测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整合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一系列针对患者的错误观念、态度等认知错误以及不良行为模式等认知和行为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执行功 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 的105 例成人ADHD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药物组和CBT组,每组收集35 例,药物组采 用药物治疗,CBT组采用CBT,联合组在药物基础上联合CBT,观察3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DHD 评分) 和执行功能(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ADHD 评分和 BRIEF-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和CBT组(P < 0.05),药物组和 C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CBT有助于改善成人ADHD 患者的自 我监控、抑制、情感控制等执行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抑郁症的循证心理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CBT对抑郁症治疗的脑影像研究进展,对CBT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临床上前者不良反应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上传统CBT因受到时间、地域和治疗师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完整实施,影响疗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正成为失眠症治疗的重要方式。文中就ICBT的原理和要素、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二)—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涤宇  吴文源 《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61-162,179
1 非药物治疗 与惊恐障碍、广场恐怖或强迫症相比,SAD的行为治疗仍处于初期阶段。传统的系统脱敏法和满灌法治疗SAD效果不理想,临床已少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疗法有社交技巧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实地暴露疗法(exposure invivo,EXP),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CT)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将北京市原崇文区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12周时CBT组的心理因子、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29,3.024; P<0.05);38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因子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72,2.706,2.818;P<0.05);64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因子、心理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08,2.055,2.647,4.109; P<0.05).结论 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因素尚需在社区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10周的CBT。治疗前、治疗后10周及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在HAMA、PSSS及SF-36各因子上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显著,在HAMA、PSSS及SF-36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躯体总分上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药物联合CBT能够明显提高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喂食及进食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等,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进食或与进食相关行为的持续性紊乱。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特征是持续限制能量摄取,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对自我体重的感知紊乱。神经性贪食的核心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暴食,因为对体重的不恰当认知而出现的反复性不健康的代偿行为。暴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短期内大量进食,难以控制。喂食及进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体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或团体治疗帮助个体调整对体型、体重和美的认知,也可给予抗抑郁药物、小剂量抗精神分裂药物或心境稳定剂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运用认知行为治疗(CB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CBT干预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CBT干预的同时给予对照组药物剂量的1/3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及随访6个月采用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听觉注意测验(AAT)、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6个月除正确反应数外两组的WCST、AAT、CM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WCST总测验数、AAT测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持续性和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孙霞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4):248-250
文章总结认知行为治疗(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效果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起效时间短、见效快,但易增加成瘾性,产生不良反应.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应用最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现已用于慢性失眠症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的疗效.CBT在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且长期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BT)为目前强迫症心理治疗的一线方法,但是拒绝率和脱落率高,而且并非对所有的患者有效。所以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法一直在进行,其中被誉为"新一代的CBT(认知行为治疗)"成为热点,本文就ACT(接纳承诺疗法)及ACT治疗强迫症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