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12只(模型成功率为75(,死亡后补充动物)约300g的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6)、缺血模型对照组(n=48)及治疗组(n=48)。治疗组于缺血前6h和2h各灌胃给予1次西洛他唑,以后每隔24h在相应时间点给药,其它各组灌胃给予等量二甲基亚砜。缺血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于缺血10min再灌注0h、1h、12h、24h、72h、7d后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p-Akt和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后0h、1h,治疗组海马CA1区p-Akt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缺血后24h、72h、7d,治疗组海马CA1区caspase-3平均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水平,并可抑制再灌注后p-Akt水平的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常温组(IR组)和亚低温组(HIR组)。各组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6h、12h、1d、3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Jun蛋白表达。结果(1)HE染色结果 IR组和HIR组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HE染色未见明显改变,IR组缺血再灌注1d时CA1区出现严重改变,3d时损伤最严重,出现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损伤严重,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核仁消失。而HIR组海马存活的锥体细胞数较之IR组12h、1d、3d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2)TUNEL标记IR组于缺血再灌注后6h在海马CA1区阳性细胞开始增多,缺血再灌注1 d时阳性细胞数最多。而HIR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1)。(3)免疫印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 c-Jun蛋白在IR组海马CA1区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到3d;HIR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弱于IR组(P<0.01)。结论亚低温通过减少海马CA1区c-Jun的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 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 )、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 )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 )、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 )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Bc12/腺病毒E1819kD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 方法 取1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72h组,每组5只.通过尼氏染色检测缺血模型是否引起海马神经元死亡.另取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1h组(5只)、全脑缺血/再灌注6h组(5只).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于对应时间点取三组大鼠海马组织制备蛋白样品.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72 h组中海马CAI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细胞皱缩.胞核碎裂消失,表明海马神经元死亡.(2)大鼠海马组织BNIP3单体表达水平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1 h组(2.543±0.473)与全脑缺血/再灌注6 h组(2.942±0.777)的海马组织BNIP3单体蛋白表达水平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脑缺血/再灌注1 h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6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IP3双聚体在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组织BNIP3单体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在大鼠海马CA1区表达与预缺血处理对缺血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再灌注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1,2,3及7d组。每组6只动物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测定各组动物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及ADM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A1区没有明显细胞坏死,缺血组、预缺血再灌注1d组可见大量细胞坏死;预缺血再灌注2d、3d、7d组亦可见部分细胞坏死,其中预缺血再灌注3d组在预缺血再灌注各组中细胞存活细胞数目最多,其中神经密度密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及预缺血再灌注1d、2d和7d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d和7d组、预缺血再灌注7d组及缺血组ADM表达水平较低,缺血再灌注1d、2d组及预缺血再灌注3d组ADM表达水平较高,与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3d和7d组,预缺血再灌注1d、2d和7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ADM参与了缺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过程,在一定的时间窗内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mRNA的动态表达。方法将10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每组再于缺血1h后再灌注于1,3,7,14,21,28d六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于相应时间点同步观察。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3,7,14,21,28d缺血侧海马BDNF mRNA和b FGF mRNA表达。结果正常海马区可见少量BDNF mRNA和b FGF mRNA的阳性表达。BDNF mRNA阳性反应主要集中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以及CA2、CA3中的锥体细胞胞浆中,b FGF mRNA主要位于海马锥体细胞层、CA1、CA2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海马BDNF mRNA表达增加,主要见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缺血/再灌注后1d时BDNF mRNA阳性反应即有增多,3d时达到高峰(P0.01),阳性产物染色较深,7d后迅速下降(P0.01),28d时接近正常水平。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海马可见b FGF mRNA的强阳性表达,1d时开始增加(P0.05),3d即达一小高峰(P0.01),7d开始下降,21d时明显下降,28d时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可上调BDNF mRNA和b FGF mRNA的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形式,且这一过程可以人为干预以改善预后。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是脑缺血研究的热点。吗啡是临床常用药,几项研究显示其对某种形式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吗啡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实验。 材料:神经元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吗啡预处理1mg/kg组;吗啡预处理7mg/kg组,18只/组。依再灌注时间不同,各组又分为再灌注1d、3d、7d 三个亚组,6只/亚组。以Pusinelli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第一颈椎双侧翼孔和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烧灼,不夹闭动脉;脑缺血组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kg;吗啡预处理1mg/kg组及吗啡预处理7mg/kg组分别在脑缺血前60min腹腔内注射吗啡1mg/kg及7mg/kg。在脑缺血8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d、3d、7d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 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Casepase-3蛋白表达。 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脑缺血组则出现大量的肿胀、核固缩及胞浆空泡样变异常细胞并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吗啡预处理组细胞肿胀、核皱缩及细胞缺失的病理学改变显著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吗啡预处理组神经元的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吗啡预处理1mg/kg组比较,吗啡预处理7mg/kg组神经元凋亡数显著降低(P< 0.05 或P< 0.01)。Casepase-3蛋白表达: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吗啡预处理7mg/kg组Casepase-3表达明显低于吗啡预处理1mg/kg组(P< 0.05 )。应用吗啡后,在1d、3d、7d三个时点,神经元凋亡的减少趋势与Casepase-3降低的趋势一致。 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性,且大剂量吗啡效果优于小剂量;吗啡抗凋亡作用机制与Casepase-3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海马CA1区表达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2h制备SD大鼠脑缺血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按1d、3d、7d、14d、28d时间点再分5个亚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结合共聚焦扫描的方法来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和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在脑内海马CA1区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HMGB1表达均高于同时期的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星形胶质细胞1d、3d、7d逐渐激活增生,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HMGB1在1d、3d、7d、14d是表达增加,14d达高峰,28d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P<0.05)。缺血再灌注组GFAP和HMGB1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存在HMGB1和GFAP共定位细胞。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HMGB1增加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成正相关,过度表达的HMGB1和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Syp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Syp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Syp高度相关(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肽Tat-GluR6-9c对混合性的谱系激酶3(MLK3)、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7(MKK7)、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4-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小肽Tat-GluR6-9c对缺血再灌注6h时MLK3、缺血再灌注3d时JNK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小肽Tat-GluR6-9c对缺血再灌注1d时MKK7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焦油紫染色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5d时小肽Tat-GluR6-9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结果 Tat-GluR6-9c组MLK3、MKK7及JNK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肽Tat-GluR6-9c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MLK3、MKK7及JNK的磷酸化高峰,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抑制因子(inhibitory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8只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4h、12h、24h、48h和72h 5个时间点,其中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苏木素-伊红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半暗带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半暗带iASPP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4h组和24h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与假手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脑缺血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在脑缺血再灌注12h时iASPP表达开始下降(P <0.01),再灌注24h降至最低(P <0.01),再灌注48h开始回升(P <0.01)。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显著增多,iASPP表达下降,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中iASPP的表达下降可能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上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l区锥体细胞caspaso-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使用钾通道拮抗剂IBTX(ibetiotoxin)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硝普钠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大鼠全脑缺血一再灌模型,侧脑室注射IBTX,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海马CAl区锥体细胞caspase-3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有细胞凋亡,在用药IBTX组,caspase-3阳性表达减少,TUNEI法检测细胞凋亡亦有明显降低。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海马CAl区锥体细胞出现细胞凋亡,使用钾通道拮抗剂IBTX可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Seizures and subclinical seizures occur following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 in rats and may result from inhibitory neuron loss. This study numerically compares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 positive neurons between sham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FPI), FPI with sham Vagus Nerve Simulation (VNS), and FPI with chronic intermittent VNS initiated at 24 h post FPI in rats. Rats (n=8/group) were prepared for immunocytochemistry of GAD at 15 days post FPI. Serial sec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GAD immunoreactive neurons were counted in the hippocampal hilus and two level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Numbers of quantifiable GAD cells in the rostral cerebral cortic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both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to the FPI. Post hoc analysis of cell counts rostral to the ipsilateral epicenter, revealed a significant 26%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GAD cells/unit area of cerebral cortex following FPI. In the FPI-VNS group, this percentage loss was attenuated to only an 8.5% reduction, a valu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ham group. I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the rostral cerebral cortex, FPI induced a significant 24% reduction in GAD cells/unit area; whereas, the VNS-treated rats showed no appreciable diminution of GAD cells rostral to the contralateral epicenter. Hippocampal analysis revealed a similar reduction of GAD cells in the FPI group; however, unlike the cortex th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FPI-VNS group, a trend towards increased numbers of hilar GAD cells was observed, even over and above that of the sham FPI group; however, this was also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ogethe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VNS protects cortical GAD cells from death subsequent to FPI and may increase GAD cell counts in the hippocampal hilus of the injured b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毛果芸香碱致痫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rTMS刺激组、假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连续2周的相应预处理后,制作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急性癫痫(EP)模型,观察造模后90min内痫性发作潜伏期和痫性发作行为表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结果rTMS刺激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较假刺激组和对照组延长,发作程度减轻(均P<0.05);rTMS刺激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GAD6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MDAR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假刺激组与对照组二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预处理有明显抗痫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海马区GAD65和NMDAR1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域GAD67、GABABR1的表达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和移植组(n=20)。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2 h后BMSCs尾静脉移植,28 d后水迷宫检测认知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大鼠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的表达变化。 结果(1)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在慢性期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47±0.357比2.237±0.956,t=5.478,P=0.0076;0.779±0.181比1.691±0.337,t=4.893,P=0.0073)。(2)移植组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改变均比模型组轻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1±1.007比1.347±0.357,t=2.379,P=0.0373;1.009±0.257比0.779±0.181,t=2.678,P=0.0441)。(3)水迷宫认知功能测试显示,移植组比模型组潜伏期缩短(20.817±2.891比30.192±3.472,t=2.743,P=0.0442),且在游泳轨迹方面显示出更好的方向性。 结论BMSCs移植可提升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后给予亚硒酸钠0.625 mg/(kg·d)腹腔注射7 d.各组大鼠经组织处理后用亚甲兰尼氏体染色及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缺血组织HIF-1α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01),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经亚硒酸钠治疗后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硒酸钠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抑制组织HIF-1α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及GAP-43与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免疫组化法观察对脑缺血周围GAP-43与Neuorca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14d、21d,运动组的肢体运动及记忆功能明显恢复;缺血再灌注后7d,对照组缺血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d减少,21d、28d明显减少,运动组GAP-43表达在14d、21d、28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Neurocan阳性细胞在对照组缺血再灌注7d出现,14d达高峰,21d、28d时下降;运动组Neurocan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4d、21d、28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运动训练上调大鼠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18只)、SAH组(18只)、EPO组(18只);假手术组、SAH组合EPO组根据取材时间有分为1、3、7 d三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EPO组建模成功后30 min内腹腔注射EPO(3 000 IU/kg,1次/d)。建模成功后1、3、7 d采用取材基底动脉行HE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底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内皮细胞型一氧化碳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SAH后1、3、7 d,假手术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NF-κB和eNOS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各时间点基底动脉管径均明显减小(P<0.05),管壁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EPO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论 EPO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AH后CVS,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凋亡基因Bax,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孕14~15 d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5只,取其胚胎用于神经干细胞培养。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40只、细胞移植组40只。 方法: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T9脊髓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行T8椎板切除。用DMEM/F12调整胎鼠神经干细胞密度为2×1010 L-1,吸取细胞悬液15 μL滴加到约2 mm3大小的明胶薄片上,细胞移植组将此明胶薄片植入大鼠脊髓两横断面之间的间隙处。分别于细胞移植后3,7,14,21,28 d取材进行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大脑运动皮质Bax,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Bax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 > 0.05),术后14,28 d 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术后3 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3 d Bax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移植后14,21 d 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移植后3,7 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能通过调控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凋亡基因 Bax,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