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农村 3~5 岁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 月,采用横断面调查全国 12 个省 27 个县内农村地区家庭 5 050 名 3~5 岁儿童情绪和行 为异常发生情况,主要应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评估,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异常 情况。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13.3%(140/1 046),非留守儿童为 14.7%(590/4 005),两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237,P=0.266)。留守儿童组的同伴交往异常发生率(5.0%,52/1 046)低于非 留守组(7.2%,287/4 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732,P=0.012)。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主要 监护人赞同体罚会增加留守儿童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风险(OR=1.655,95%CI=1.121~2.444)。 结论 3~5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存在差异。赞同体罚会增加留守儿童发生情绪 和行为问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NOS文献质量评价7~9分,均为高质量文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荟萃分析:6~11岁男童体诉因子得分留守组高于非留守组(MD=0.99,95%CI:0.20~1.77,P=0.01);6~11岁女童分裂强迫因子得分留守组高于非留守组(MD=1.52,95%CI:1.44~1.60,P0.01)。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荟萃分析:留守组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组(P均0.01),而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非留守组(P0.01)。Rutter儿童行为问卷(Rutter)荟萃分析:留守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组(OR=3.94,95%CI:2.30~8.43,P0.01)。结论留守可增加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留守可能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行为方式及人格特征,从而导致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且留守对低龄儿童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医院所在辖区附近的2所农村小学,抽取1000名儿童接受调查,根据儿童是否为留守儿童分为留守组(n=310)和对照组(n=690),使用艾克森个性问卷儿童版(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对这1000名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儿童的调查结果。结果 EPQ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组儿童的P分和N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CES-DC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组儿童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留守组儿童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Rutter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组儿童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CSS量表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组儿童躯体外貌和幸福与满足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要比同龄非留守儿童要差,要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性别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EPQ(7岁~15岁)个性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将16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组,154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两组各自进行因子分之间的性别比较。结果留守组儿童男女之间在内外向、神经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和自我意识总分这6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非留守组男女之间仅在行为因子上有差异。结论男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女童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并对外来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用)对昆明市2所小学的380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其他儿童及昆明市儿童常模进行比较。结果:2所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5%,不同性别儿童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3,P0.05);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5);外来儿童、留守儿童总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家庭儿童,在检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外来儿童以神经质行为为主,留守儿童以反社会行为为主。结论:昆明市外来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阆中金城乡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在校学生203名,分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和普通家庭儿童(C组),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和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EPQ)对其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进行测量。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A组的内外向因子分、行为及合群性因子分低于B、C两组,而情绪不稳因子分、孤独感总评分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特殊家庭留守儿童中男性自我意识高于女性,女性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行为因子分低于男性(P<0.05);③年龄<10岁的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其合群、幸福、内外向因子分低于年龄>10岁者,而孤独总分和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年龄>10岁者(P<0.05)。结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家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其中女性更倾向于情绪问题,男性更倾向于行为问题,年龄越小行为与情绪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海阳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及3所初级中学7~17岁学生共1416名,其中留守儿童649名,非留守儿童767名。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649名留守儿童和767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MHS-C总分、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PHCSS总分、焦虑和合群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17.900~-2.954,P0.05)。留守儿童在认知、思维与语言、情绪、行为、合群、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的得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t=-5.877~4.667,P0.05)。留守儿童的情绪和焦虑呈正相关(r=0.289,P0.05);意志行为和行为呈正相关(r=0.296,P0.05);个性特征和合群呈正相关(r=0.215,P0.05)。结论留守儿童更容易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留守"对男童较为不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开放式叙事疗法在解决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7~15岁)、儿童孤独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南充市阆中金城中心校四到六年级的在校农村特殊家庭(包括单亲、父母双亡、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丧失劳动力、养父母的家庭等)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量.其中49例为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设为干预组,75例非留守儿童设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为期30周开放式叙事心理治疗(以作文结对交流为主),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辅导,随后两组重测上述心理测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表现为社会行为问题、个性情绪问题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开放式叙事治疗后干预组儿童的社会行为问题、个性情绪问题明显减少、自我意识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开放式叙事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重塑个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Achenbach教师报告表(TRF)、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等对临沂市农村1695名6~11岁学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父母报告(CBCL)、教师报告(TRF)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7.23%和11.56%,父母、教师报告的总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1.3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停止尿床时间晚、会说话时间晚、女童、病理性分娩、母孕期不利因素、儿童疾病、父亲在家居住时间少、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学习成绩差、亲子关系差、FES—CV矛盾性分量表分值高、FES-CV亲密度分量表分值低。结论 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山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小学和初中共4所学校的2281名学生,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儿童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81名学生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76%(428名),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父母抚养组及低收入组外化性行为得分分别高于父母抚养组及中高收入组[(7.08±6.41)vs.(6.12±7.10);(6.63±6.72)vs.(5.93±7.59),P均0.05],非家庭和睦组在内化性行为得分、外化性行为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上都高于家庭和睦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内化性行为得分、外化性行为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均与父、母的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18~-0.13,P均0.01),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干涉等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1~0.24,P均0.01)。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相关因素依次是:家庭氛围、父亲温暖理解、母亲过度保护及干涉(P均0.05)。其中,家庭氛围越紧张,父亲温暖理解得分越低,母亲过度保护及干涉得分越高,儿童青少年越倾向于出现行为障碍(P均0.05)。结论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较突出,紧张的家庭氛围、母亲过度保护干涉及缺乏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为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人格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3月10日,查找已发表的关于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组的内外向(E)评分低于非留守组(SMD=-0.15,95%CI:-0.28~-0.02,Z=2.31,P=0.02),神经质(N)评分高于非留守组(SMD=0.24,95%CI:0.10~0.39,Z=3.37,P=0.0007);而精神质(P)和掩饰性(L)评分,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MD=0.01,95%CI:-0.26~0.27,Z=0.04,P=0.97;L:SMD=-0.06,95%CI:-0.20~0.09,Z=0.75,P=0.45)。男生留守组的N维度评分高于男生非留守组(SMD=0.21,95%CI:0.07~0.35,Z=2.93,P=0.003),而男生的其他三个维度以及女生的四个维度评分,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内向,情绪更加不稳定;留守男童较非留守男童情绪更不稳定,而女童人格特征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同伴依恋、心理弹性及其关系,为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绵阳市某县两所中学的初中生共84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初中生292名(34.68%),非留守550名(65.32%)。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心理弹性量表(RS)进行评定,并分析IPPA和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留守组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组(P<0.01);留守组男生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和同伴依恋分量表沟通维度评分均高于非留守组男生(P<0.05或0.01),留守组女生的父亲依恋分量表疏离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组女生(P<0.05),其父亲依恋分量表信任维度、同伴依恋分量表中信任和沟通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非留守组女生(P均<0.05)。②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初中生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留守组初中生中,除父母依恋分量表的疏离维度外,其余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1~0.494,P均<0.01);非留守初中生中,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3~0.583,P均<0.01)。结论留守初中生存在普遍的依恋关系与安全感问题,以留守女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温州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方法对温州地区二所中学共196例初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其中留守中学生91例,非留守中学生105例。评定工具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应付方式问卷(C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结果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相比,CSCS焦虑因子分较高(P〈0.01)、躯体外貌因子分较低(P〈0.01)。CPQ留守中学生的成熟应付方式因子分如解决问题、求助高于非留守中学生(P〈o.01),不成熟应付方式因子如退避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P〈0.01),幻想因子分也较高(P〈0.05)。留守组中学生在FES-CV独立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P〈0.01),控制性因子评分留守儿童组也较低(P〈0.05)。结论留守中学生更倾向焦虑、自信心不足,应付方式矛盾,家庭中可能会表现依赖与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的现况,探索自杀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四川省20所小学、20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父母版。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 711名儿童少年,其中男生9 938人,女生9 773人;2 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为4.7%,6~11岁儿童自杀风险为0.3%,12~16岁少年自杀风险为8.8%;3 6~11岁儿童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退缩行为、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和攻击行为;12~16岁少年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是女性、单亲家庭、所在地区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差、留守儿童、家长打骂孩子、对孩子不管不问、精神疾病家族史、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和攻击行为,自杀风险的保护因素是家庭和睦。结论:四川省6~16岁儿童少年自杀风险的现况不容乐观,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干预儿童少年存在的行为问题及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初中阶段的随迁子女即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方法:收集无锡市区一公办初中1~3年级中566名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组)与458名同年级城市户籍初中生(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及家庭情况资料,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对入组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MSSMHS的总均分或各因子分≥2.00为心理健康问题分界值,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组MSSMHS总均分及其中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39.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62%)(χ~2=6.42,P0.05)。流动儿童组中,女生MSSMHS中的敌对、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均0.05);年级间MSSMHS总均分及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为低年级评分明显低于高年级。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南京的4所中小学4~6年级及初1~初3的1 08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出现率,分析留守儿童在自杀意念、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友谊质量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54份。自杀意念出现率留守儿童(10.3%)与非留守儿童(1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中,自杀意念组(54名)与无自杀意念组(468名)间,年级(即年龄)、离异家庭及父母在外工作时间项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与友谊质量总分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及友谊质量评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均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出现率与非留守儿童相似;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与同伴的友谊质量是其自杀意念及其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6-11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市6-11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方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温州地区3860名6—11岁同学采用自制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72名为托养儿童,占调查总数22.59%(872/3860)。托养儿童6-11岁行为问题检出率18.57%(156/840)高于非托养普通儿童检出率13.38%(396/296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温州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4.53%(552/3800)高于中国常模12.97%,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养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出生时患病、学前所处环境、性别、托养家庭结构、托养方式、托养人文化程度及教育方式等有关。结论6-11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和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南充市阆中金城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203名在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①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49人,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79人,非留守儿童(C组)75人;②A组儿童的行为、合群、幸福满足感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③方差分析显示,除焦虑因子分外,六年级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总分、身体、幸福因子分均高于四、五年级(P<0.05);A组儿童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文化性、道德宗教因子分均低于C组,而矛盾因子分高于B、C两组(P<0.01);④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和组织性6个因子分与CSCS总分、行为、智力、躯体、焦虑、合群和幸福因子分呈正相关(r=0.11~0.40,P<0.05),矛盾性因子分与CSCS所有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1~-0.18,P<0.05),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控制性因子分与CSCS中的智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09~0.11,P<0.05).结论 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状况均较差,家庭环境状况可能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及母孕期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124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父母生育年龄、家族史、母孕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生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占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6,P=0.001),父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15.514,P=0.000),孤独症组母亲孕期使用电脑史所占比例较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3,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发病相关,可能是孤独症危险因素。结论母亲高生育年龄(29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脑损伤母孕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早产儿脑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母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7例早产儿中早产儿脑病121例,发生率24.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感染(OR=4.371,95%CI 1.256~15.348,P0.05)、胎膜早破(OR=3.698,95%CI 0.537~9.256,P0.05)、妊娠糖尿病(OR=3.146,95%CI 2.013~21.498,P0.05)、产前使用激素(OR=0.341,95%CI0.183~0.711,P0.05)是其影响因素。结论母孕感染、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而产前使用激素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