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01—2016-02在我院接受救治的67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儿治疗效果,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使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生理运动功能的差异,同时使用生活质量量表(PedsQL)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较对照组的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运动功能及整体生存质量,对提升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康复科2015-01—2016-06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按摩、引导式教育、理疗等,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1次/d,每次4~6个穴位,10d一疗程,停药5d后进入下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治疗前2组CSS评分、GMFM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明显降低,GMFM评分、ADL评分明显增加,且试验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7-2013-07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60例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DI(小儿智力发育指数)及P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正常比例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意义重大,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整体上提高患儿正常发育比例,有利于患儿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儿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I、P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力,促进患儿预后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07—2016-12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行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运动功能评定和患儿满意度问卷等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判定活动开展效果。结果 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在品管圈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品管圈活动,观察组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治疗依从性4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治疗依从性70.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员对患儿通过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及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患儿耐心专业地解释、指导功能锻炼的每个细节,加强健康指导,让其掌握疾病的病因、诱因,功能锻炼与疾病的关系等;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指导、锻炼监督,进而提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GM1联合中频电疗对脑瘫患儿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6—2014-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2组患儿均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GM1联合中频电疗等措施。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评分),发育诊断量表(GESELL评分)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的GMFM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的GMFM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GESELL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的GESELL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联合中频电疗对脑瘫患儿的神经功能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5.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长在干预前SAS和SD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辅助控制小儿高热惊厥,显著减少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家长护理能力,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方法 随机选取2006-02~2007-03在神经康复科住院脑瘫患儿,分成系统健康教育组和非系统健康教育组(n=32).采用示范、讲授、指导、问卷等方式,观察2组家长对脑瘫特点及护理知识知晓率,脑瘫患儿的康复情况.结果 非系统健康教育组对脑瘫特点知晓率37.50%,护理知识知晓率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比较治疗结果(χ2=4.60,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家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护理能力,为远期康复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在脑性瘫痪患儿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3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予甲钴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应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对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4周后运动功能的肌力进行评估,应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患儿的肌张力,同时应用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GMFM-88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小腿肌张力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MFM-88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小腿肌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联合应用甲钴胺可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的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相同或相似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和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运用运动功能障碍积分和生活活动障碍积分评定疗效。调查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治疗配合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积极配合治疗程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脑瘫患者智力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3-04收治的9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智力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IQ、DQ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4,P=0.037)。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促进小儿脑瘫患者智力水平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06—2016-06新入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51例,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康复治疗。同时回顾分析2012-05—2014-05入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19例(行常规护理治疗)。1a后随访,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组143例,常规护理组94例。结果 2组患儿在入院时运动发育无明显区别(P0.05);所有患儿康复护理1a后,发育指数、精细动作、大动作等较入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整体护理组的发育指数、精细动作、大动作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基本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4-04收治的125例脑瘫患儿,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8个月后PDI(88.27±15.62)分、MDI(92.37±15.32)分较对照组(73.56±14.31)分、(78.42±13.37)分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疗法是改善患儿肢体功能和基本认知功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观察组采取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100.00%,对照组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10—2016-10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人辅助的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2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D区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日常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发育质素(PDI)、粗大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2组治疗前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康复治疗,穴位注射mNGF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瘫效果更佳,促进智力发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康复,观察组增加强化康复护理训练,连续治疗3月末对比改善痉挛效果和改善粗大功能情况。结果治疗3月末,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2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在促进患儿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协同治疗效果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obath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Bobath干预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干预前后进食时间、ADL评分、GMFM评分、FMFM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GMFM评分、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bath干预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进食时间,增强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6-01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脑卒中术后康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12周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hel);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1)2组患者护理第1周各项生活质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组内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时期,可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