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着植入困难、造血重建慢、移植物抗宿主病重、免疫重建迟、致死性感染发生率高等诸多难题,如克服这些问题可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在单倍体移植时采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6例恶性血液病。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完全植入,白细胞> 1.0×109 L-1中位时间为15.8 (+12 d~+20 d),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6.7%,中位随访时间34.7(13~63)个月,无复发,至今仍存活。结果提示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时,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建立及维持非血缘供者库需要大量投资,而亲属部分相合的供者则不需要特殊费用,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目的:评估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2-11/2008-0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4例,均进行HLA单倍体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 g/(m2•d)×2 d,持续24 h静滴;马利兰4 mg/(kg•d)× 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甲基环已亚硝脲25 mg/(m2•d)×1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4 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 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在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 d(回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及DNA检测。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 d白细胞降为0,并持续2~14 d,+12~+20 d白细胞>1.0×109 L-1,+20~+51 d血小板>20×109 L-1。②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4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 Ⅳ 级(肠道)1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皮肤)1例。提示随着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的优化,亲缘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 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 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 d;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髓系肿瘤,易向白血病转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愈该病提供了可能性。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反应,评价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白消安、氟达拉滨及甲基环己亚硝脲。移植后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中有14例移植后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6 d,血小板≥ 2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0 d;1例患者植入失败,后接受二次移植,于移植后+14 d获造血重建。随访14(1~36)个月,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于移植后12个月复发,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及化疗获完全缓解;累积存活率为93.3%。8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57.1%;2例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可使多数患者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摘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 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 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 0. 5×109 L-1、血小板> 20×109 L-1 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 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 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背景:应用亲属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可使所有需要移植治疗的患者都能在亲属间及时找到供者。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合的免疫学障碍,应用常规方式移植不但排斥率高而且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显著增高。 目的:观察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方案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2-07/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研究所完成。 对象: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年龄10~48岁。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1个位点不合者7例,2~3个位点不合者35例。 方法: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均以环孢素加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1个位点不合时加用霉酚酸酯,人类白细胞抗原2~3个位点不合时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抗。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未进行体外去除T细胞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CD34+细胞11×106/kg。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及移植后1,3,6,12及18个月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及单倍体移植受者T、B亚群变化。 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Ⅰ度16例,Ⅱ度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0.8%;在随访大于6个月的31例患者中发生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3例,局限型20例,广泛型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7.1%,无患者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非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B亚群下降及恢复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移植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小样本临床治疗中,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亲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 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 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 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 mg/(kg?d),2~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3~5 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 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 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 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 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 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血小板恢复到3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30 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82.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07-06-30,共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7%,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24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后3例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移植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其复发率为10%。 结论:①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其术后复发率并未高于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②疾病类型的选择、移植时的疾病状态、适当的预处理强度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 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 > 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 > 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 (P > 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 > 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