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多元化的综合措施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05—2011-05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抗抑郁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干预,2组患者于入院初以及2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这些措施对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Lp-PLA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体积增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浆Lp-PLA2水平呈增高的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患者抑郁(PSD)发生状况以及严重程度的演变规律。方法选取连续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48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16周随访研究,于脑卒中后1周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社会支持情况。脑卒中后1、2、4、8、12和16周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根据不同时间点的HAMDS评分动态判定患者是否为PSD,并据此分为PSD组和非PSD组。结果脑卒中后2周PSD发生率(52.1%)达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PSD患者第2周HAMD评分达峰值平均(15.14±4.28)分,之后逐渐下降,第16周降至(10.00±2.20)分。脑卒中后1周PSD (HAMDS评分≥8分)组为24例(50%),脑卒中后1周PSD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组,BI指数、SSRS评分显著低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MD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SSR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16周随访发现,PSD发生状况及严重程度呈动态变化过程;PSD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伴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给予黛力新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分别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47例在内科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抑郁改善程度。结果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1疗程末、第2疗程末和第3疗程末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口服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30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及心理疏导。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HAMD和NFD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指数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促进其躯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8-01—2012-11收治的5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观察组,在脑血管病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mg;对照组为同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安慰剂1~3片。2组疗程均为12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分别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12周末HAMD评分、SSS评分、MoCA评分、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文拉法辛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5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抑郁改善、毒副反应发生及脑卒中损伤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6周后的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6周后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的药理功效好、不良反应低,既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又能促进患者脑中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急性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将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HAMD、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PSD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有明显负面影响。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7—2013-09我院收治的2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2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表(NIHSS)评分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4.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卒中部位均是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OR值1)。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后的HAMD和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 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结果 (1)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 >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 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01—2012-12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尼莫地平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量表(HAMD-17)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ADL-R评分、HAMD-17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结果 160例脑卒中患者中65例(40.63%)出现抑郁症状。与无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P=0.0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低(P=0.000)。进一步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亚组,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00,0.000,0.0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P=0.000,0.000,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4,P=0.005),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r=-0.645,P=0.002)。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12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发作24 h、3 d、1周、2周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和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急性发作24 h、3 d、1周、2周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P<0.05);12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53例恢复不良,CRP水平和mRS评分呈正相关(r=0.277,P<0.05),恢复良好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恢复不良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体感振动音乐疗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氟西汀治疗,联合组给予氟西汀与体感振动音乐疗法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24.89±3.16 vs 25.23±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1.73±1.89vs17.0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17.11±2.31vs17.04±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8.05±1.13vs13.2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氟西汀与体感振动音乐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且对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着显著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同时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8%(56/61)vs.70.5%(43/61),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HAMD评分、CSS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黛力新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对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停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5—2011-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口服,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发生率,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组与停药组脑梗死复发率及两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1)停药组87例患者复发率17.2%,未停药组113例复发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a后停药组未复发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7—2014‐06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抑郁状态改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良好,患者HAMD评分明显改善,促进了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