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4例,采用改良手术治疗30例(研究组)、传统手术治疗24例(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注射量、疼痛缓解情况、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费用、手术整体时间、透视次数、不良例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两组无差别,但研究组手术治疗费用、整体时间、透视次数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3.
谢垒  陶勇  赵建峰 《中华创伤杂志》2010,27(12):438-440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目前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具有卧床时间长、生活自理困难、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及精神异常等并发症.而开放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创伤小,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还可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从而改善胸腹腔的容积,恢复脏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总结2004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P、PKP治疗39例6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该技术的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目前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具有卧床时间长、生活自理困难、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及精神异常等并发症.而开放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创伤小,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痛苦,还可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从而改善胸腹腔的容积,恢复脏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总结2004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P、PKP治疗39例6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该技术的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对64例患者82病椎行椎体成形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有1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因骨水泥渗入椎管,形成压迫有神经症状和体征,开放手术取出椎管内骨水泥后缓解,病例采用电话问卷和门诊检查的方式进行,均完整随访到术后6个月以上。其中2例术后三年后因相邻上位椎体发生压缩骨折,再次入院行PKP治疗,其余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共95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或双侧PK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8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6个月(6~40个月)的随访,95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总体发生率为43%,但并未引起患者不适症状。结论 PKP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6 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 104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 每组 52 例。单侧组患者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双侧组患者采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 (t = 29.664, P < 0.001); 术后 1 个月, 单侧组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 角与双侧组无明显差异 ( t = 0.312、0.487、0.657, P = 0.756、0.627?0.513); 单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双侧组无明显差异 (χ2= 0.343, P = 0.558)。结论 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较短, 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皮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其中获得随访22例。分析22例手术效果,认为该方法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经行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13例21个椎体,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卧床、配戴支具、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缓解疼痛明显,X片及CT片复查见所有患椎骨水泥弥散良好。再次骨折治疗术后随访1~12个月,腰背部疼痛无反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再次采用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需加强对再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芳  李春丽  王丹 《西南军医》2011,13(6):1143-114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6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基本护理、心理护理和俯卧位训练,术中术后给予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出院时均恢复行走,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围手术期对患者整体的身心护理保障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顺利进行,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R)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Sextant-R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22例),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 Sextant-R组手术切口长度(7.1±0.9)cm,手术时间(1.1±0.7)h,出血量(89.3±12.1)ml,术后引流量(12.6 ±3.2)ml,术后平均Cobb角(4.5±2.4)°,术后椎体矢状而指数(10.2±10.1)°,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85.0±7.0)%.开放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16.8±1.6)cm,手术时间(2.4±0.8)h,出血量(325.0±123.6)ml,术后引流量(147.3±36.1)ml,术后Cobb角(1.0±2.3)°,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5.5±8.6)°,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5±2.2)%.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extant-R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6例,C2椎体骨折1例;寰枢椎损伤伴下颈椎损伤5例;寰枢椎同时损伤2例,其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椎侧块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椎前弓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并发脊髓损伤4例.保守治疗8例,开放手术治疗8例,微创经皮手术治疗12例.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经皮组短于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P<0.05).保守治疗组2例死亡,开放手术组1例死亡,其余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16.8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50%,开放手术组为72%,微创手术组为75%.保守治疗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3例,微创手术组2例.结论 老年上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损伤特点以低能量暴力为主,损伤类型以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具有脊髓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等特点.在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胸腰椎损伤分类与严重度评分(thorae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与载荷分享评分在胸腰椎骨折前后路联合术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以指导该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16例.其中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8例,包括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9岁(18~55岁).Magerl分型:B120例,B2 15例,C1 4例,C2 9例;46例伴神经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5例,B级16例,C级16级,D级9例,E级2例.21例伴椎板骨折、塌陷或关节突骨折及绞锁,34例椎管占位≥50%,根据术前神经症状和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TLICS与载荷分享评分进行评定,指导前后路联合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全部患者于伤后14 d内行Ⅰ期侧卧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其中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加压固定.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拍摄胸腰椎正侧位片、三维CT重建观察植骨愈合情况,Cobb法测量侧位片骨折的局部后凸角,轴位CT测量椎管占位百分比例. 结果本组施行前后联合手术的全部患者TLICS≥5分且合并后韧带复合体损伤,载荷分享评分≥7分,单独前路或后路手术均不能达到充分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需前路和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及随访时X线和三维CT片示减压和复位效果满意.术后45例随访14~38个月,平均25个月,获随访者未见内同定断裂、松动,无钛网移位或下沉,植骨区可见骨性融合.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1级.结论 THCS基本上可以指导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选择,但其对椎体的碎裂程度和椎管骨块占位评分缺少细化且所占分值权重较轻.而载荷分享评分可给予补充,因此建议两种评分联合应用.当TLICS≥5分且合并后韧带复合体损伤,载荷分享评分≥7分时,建议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大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 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15例,均于伤后10 d内手术,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1~65岁,平均45.6岁.骨折部位:T<,11>骨折1例,T<,12>骨折4例,L1骨折7例,L2骨折2例,L3骨折1例.术前进行脊柱正、侧位摄片、CT和MRI检查,评价椎体、椎管、椎间盘及韧带损伤情况.根据脊柱骨折Magerl分型:A3型骨折10例,A2型骨折3例,A1型骨折2例,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82 min.术中失血20~50 ml,平均35 ml.无转为开放手术患者,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随访3~11个月,平均7.6个月.Cobb角由术前(15.7±6.3).减少为术后(3.5±1.2)..CT检查显示与术前比较椎体后缘骨块复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开放手术比较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 4~ 2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 ,无出现异物反应者 ;术后CT示灌注剂充填不足 4例 ,椎体前缘少量渗漏 4例 ,其余均充填满意 ,无椎管内明显渗漏者。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 ,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 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为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