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地介绍了多细胞、细胞以及亚细胞水平辐射剂量的研究内容、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定量描述了辐射能量在靶区内的沉积过程,从而求解辐射敏感靶区的剂量,确定细胞中辐射剂量和生物效应的关系,并对影响细胞吸收剂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欧美国家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研究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从雄激素依赖性向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前列腺癌转移LNCaP细胞模型包括LNCaP、C4、C4—2和C4—2B等一系列的遗传背景相同的细胞系,成功模拟前列腺癌细胞从雄激素依赖性发展到雄激素非依赖性,从不转移到转移各个阶段的基本生物行为学的特征,已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前列腺癌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辐射细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有关辐射细胞凋亡研究的方法进展、基因调控、辐射细胞效与调控、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及机制和辐射免疫效应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辐射细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10thICRR)有关辐射细胞凋亡研究的方法学进展、基因调控、辐射细胞效应与调控、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及机制和辐射免疫效应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细胞凋亡逐渐为生命科学界所重视,在检测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推动基础及临床医学的进展。1 生物学含义1.1 命名 1972年KerrJFR根据细胞发生与坏死不同的死亡现象,提出了凋亡的概念,称为Apoptosis(AP)。该词根据希腊语apo(脱离)、ptosis(下降)组成,意如秋天落叶,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因细胞凋亡按一定程序进行,故又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1,2]。目前,凋亡与程序性…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K细胞、LA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15例健康体检儿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ABC免疫组化法测定T细胞亚群,3H-TdR标记测定NK细胞、LAK细胞活性.结果 VMC患儿急性期外周血NK细胞、LAK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VMC患儿急性期存在NK细胞、LAK细胞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证实了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与VMC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例用细胞化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确诊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 例1 男、18岁。因反复鼻衄,牙龈出血就诊。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活动,无压痛。肝肋下5cm,脾肋下4~6cm。X线检查纵隔无增宽。血象:血红蛋白88g/L,血小饭40×10~9/L,白细胞625×10~2/L。骨髓检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G8%。细胞化学染包:过氧化酶(PoX):幼稚细胞阴性,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8.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评估第15~21天期间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以白血病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5%以下作为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标准,统计分析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病例随访时间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获得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的病例占总数的57.8%,与性别无关(P=1.0),但年龄大不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419).化疗后早期骨髓抑制有利于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P=0.018).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与4周内完全缓解密切相关(P=0.000).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几乎不可能达4周内完全缓解,这些病例4周以后获完全缓解的比例也不高(52.7%).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组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76).但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的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1、2年)与未获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白血病细胞清除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一个有利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32岁 .因反复寒战、发热、出汗、呕吐 3个月 ,于 2 0 0 1 - 0 8- 0 9入院。体检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皮肤及粘膜轻度黄染 ,未见出血点 ,心肺正常。脾脏显著肿大 ,质硬。贫血貌 ,消瘦。  实验检查 :RBC :2 .35× 1 0 1 2 ·L-1 ,Hb :6 9g·L-1 ,WBC :1 3.2× 1 0 9·L-1 ,BPC 1 5 1× 1 0 9·L-1 。疑病人患疟疾 ,多次采用薄 (厚 )血膜涂片法 ,均未找见疟原虫。进一步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经瑞氏染液染色后油镜下可见散在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同时出现较多异常细胞 ,此类细胞体积大 ,直径 39μm~ 5 6 μm ,类圆形 ,核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链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促进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HaCat细胞。(2)免疫印迹法(Weston bloten)检测HaCat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3)划痕实验法检测激活TLR对HaCat细胞迁移率的影响。(4)Real Time-PCR法分析N、PA、SA、LPS组MMP-3、MMP-9、TIMP-1的表达。结果 (1)HaCat细胞表面有丰富的TLR2、TLR4受体表达。(2)SA、LPS激活细胞表面TLR后可以明显促进细胞迁移,从而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结论 SA、LPS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为:SA作用于TLR促进细胞释放MMP-1、MMP-9、抑制TIMP-1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1958~1978年间多伦多Margaret 皇家医院用100~250KVX 线或~(60)Coγ线其放疗了1166例有病理诊断的眼睑癌。其中,基底细胞癌1062例,鳞癌104例;多数肿瘤直径小于2cm,51例肿瘤直径于5cm 或肿瘤累及软骨、骨和肌肉等;418例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很低,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心功能及心肌活力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已有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动物实验中用于心肌移植的细胞有胚胎心肌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内皮干细胞、肝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其中成肌细胞移植用来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已有临床报道,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15例CCPRCC患者CT及MRI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与肾皮质之间平扫CT值、ADC值差异。结果15例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大小为(3.1±1.9)cm。13例为实性肿瘤,其中11例伴囊变,2例为囊性肿瘤。4例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4例呈稍高密度;6例密度不均匀,1例伴细条状钙化;8例CT值为(38.4±10.6)HU,与肾皮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3例伴发结节状、灶状高信号;8例T2WI以混杂高信号为主,5例边缘见包膜;7例DWI呈稍高信号;9例肿瘤ADC值(2.22±0.30)×10-3 mm2/s高于肾皮质,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13例实性肿瘤中9例呈“快进快出”强化,4例呈持续或渐进性强化;2例囊性肿瘤增强扫描呈囊壁及中心分隔强化。结论CCPRCC好发于中老年人,肿瘤易发生囊变,出血、钙化少见,弥散受限不明显,增强扫描以“快进快出”强化为主,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细胞凋亡作为一种主动的细胞消亡过程,与电离辐射的诱导关系正逐步完善,细胞膜改变是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与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及传能线密度密切相关,它的机制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离子代谢、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网络。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细胞凋亡作为一种主动的细胞消亡过程,与电离辐射的诱导关系正逐步完善,细胞膜改变是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与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及传能线密度密切相关,它的机制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离子代谢、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在体外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4 80 ) ,采用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用 5 0、10 0、2 0 0、4 0 0 μmol·L-1和 4mmol·L-1作用 1、3、6、12及 2 4h。线粒体功能采用噻唑蓝法 (MTT法 ) ;用罗丹明 (Rhodamine- 12 3)荧光探针检查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用Annexin -Ⅴ荧光探针 ,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 ;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2 O2 在低浓度 (5 0、10 0、2 0 0 μmol·L-1)时线粒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在高浓度 (4 0 0 μmol·L-1、4mmol·L-1)时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不可逆的进行性下降 ,线粒体内嵴减少、肿胀 ;同时使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参与了H2 O2 诱导肠上皮细胞的早期程序性死亡及随后的细胞死亡 ,这种损伤作用与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和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肌卫星细胞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的骨骼肌纤维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骨骼肌对多种生理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像生长、训练和损伤等.这个适应过程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骨骼肌中的肌卫星细胞.1961年,Mauro A.首先从青蛙骨骼肌纤维中分离出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1],一般情况,这些细胞位于肌膜(sarcolemma)和基底膜(basal lemina)之间,保持不分裂、静止状态.但是,当肌细胞受到损伤刺激时,卫星细胞即被激活、增生并表达成肌细胞标记物.最终,这些细胞同原有的骨骼肌细胞相互融合,或是彼此融合,形成新的肌纤维细胞[2,3].本文对肌卫星细胞的起源、识别、数量分配、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咳嗽、气短3个月余入院。查体:无贫血貌、皮肤未见出血点、颈部、腋下可触及直径约0.5cm大小淋巴结,胸廓对称,左侧第5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低、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1×10^9/L,分类淋巴细胞0.69,中性粒细胞0.25,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鉴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笑如  林芳  傅吉春 《西南军医》2009,11(2):282-282
目的 探讨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0例RA,48例MA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血片中可见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红系巨变,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RA病态遗血表现为粒系核浆发育不平衡、双核、环状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巨系出现小巨核、淋巴样巨核等。MA骨髓象表现为巨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过多的粒细胞;红系早、中幼阶段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可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培养7 d,诱导DC与CIK细胞,并将其按1 :5的比例共同培养7 d获得DC-CIK细胞。DC-CIK及CIK细胞分别给予40、80、120 mGy X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变化,运用CCK-8的方法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DC-CIK组对乳腺癌细胞SK-BR-3较CIK组在不同效靶比均有更强的杀伤活性(t=3.63、5.62、8.21、5.49,P<0.05)。与CIK 0 mGy组相比,CIK细胞联合40、80、120 mGy低剂量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而DC-CIK细胞联合低剂量辐射组与DC-CIK 0 mG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