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结果:9例胰岛细胞瘤均富血供,边界清楚,与周围胰腺分界清楚,无血管、胰管侵犯。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大。结论:胰岛细胞瘤有典型的CT和MRI表现,CT和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诊断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微小胰岛细胞瘤动脉造影CT诊断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经脾动脉血管造影CT对两例功能性微小胰岛细胞瘤(直径≤1.0cm)的定位诊断。1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交界处,另1例位于胰头钩突处。两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它影像学检查如US、造择性血管造影、常规CT平扫和动态团注增强CT,均未能发现肿瘤确切部位。笔者旨在介绍经脾动脉血管造影CT在功能性微小胰岛胞瘤的定位诊断不失为一种有实用意义的影像诊断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手术切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结果:7例单病灶行单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2例多病灶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2例血糖水平略高,补充胰岛素后可控制正常。结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应明确诊断后首选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WDHA 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Watery diarrhea,Hypokale-mia,Achlorhydria)。此综合症通常由非B 胰岛细胞瘤或胰腺增生引起;但也有发于嗜铬细胞瘤,支气管癌,成神经节细胞瘤和甲状腺髓质癌者。本文作者报告了一例WDHA 综合症病人的胰岛细胞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复习了以前报告的8例WDHA 综合症的血管造影表现。除一例为嗜铬细胞瘤外,其余均在胰腺体部或尾部有多血管的肿块,伴有细小微血管瘤的纤细新生血管网,而且有浓密的持续的肿瘤染色;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背动脉、胰大动脉和脾门下动脉有增粗;有大的引流  相似文献   

5.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层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排CT表现。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检出13个病灶。11个为实性病灶,2例为囊性,动脉期,7个病灶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似。门静脉期,4例为明显强化,7例位轻度强化。2例病灶始终为低密度。结论:多排CT对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病灶检出及分期有很要得价值,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 T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 4例为胰岛素瘤,2例为胰高血糖素瘤。5例术前肿瘤准确定位,1例回顾诊断。肿瘤在动脉期、胰腺实质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门脉期4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按1.5ml/kg体重计算,流率2.5~3.0ml/s,层厚2~5mm,能够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为外科医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期螺旋CT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胰岛细胞瘤患者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螺旋CT检查表现。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胰岛细胞瘤,其中胃泌素瘤1个,胰岛素瘤11个,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个。CT平扫仅发现少数病灶(1/13),三期螺旋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病灶(12/13)。7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6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实质期。病灶CT值动脉期为(118.0±31.6)HU,实质期为(131.2±26.6)HU,门静脉期为(104.5±16.3)HU,实质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病灶在三期增强CT上均表现为中等度或明显强化。11个病灶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个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1个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与其余12个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明显差别。结论小胰岛细胞瘤三期扫描均呈中等度或明显强化,大部分表现为均匀强化,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能够检出绝大部分小胰岛细胞瘤;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判断小胰岛细胞瘤是否具有功能性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病理分析8例胰岛细胞瘤平扫加增强扫描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胰岛素瘤7例,直径为1.0~2.0 cm。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1例;6例C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略高密度。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直径为7.7 cm,CT平扫为略低密度,双期增强扫描呈周边明显强化,肿瘤内部不均匀略强化。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胰岛细胞瘤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源性的胰腺肿瘤,发病率<1/100000,但有很高的恶变率(60%~92%)。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相比,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FIT)常在进展期因占位效应而出现症状。将NFIT同一般胰腺癌区分开很重要,因为NFIT有慢性生长的特征故预后较好。 作者对6例组织学和生化检查证实为NFIT的病人行胰腺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增强螺旋CT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2例胰岛肿瘤的放射线检查所见,其中包括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0例(良性胰岛素瘤7例,恶性胰岛素瘤1例,胃泌素瘤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良性与恶性各1例)。检查方法包括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CT 检查,上消化道钡检与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作者在讨论中指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有特征性临床表现,通过内分泌激素的定量分折就可以明确诊断。进行放射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肿瘤部位,数目及其性质。胰岛素瘤进行放射学检查的唯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小胰岛细胞瘤的CT定位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功能性小胰岛细胞瘤的CT术前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6例手术证实的功能性小胰岛细胞瘤的病人,术前行电子束CT增强动静脉双期扫描,测量肿瘤与胰腺实质的CT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增强动脉期肿瘤显示较静脉期清晰。结论:动脉期CT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定位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常在术后二年之内复发,5年以上的远期复发是少见的。本文报道2例良性骨巨细胞瘤分别于术后6年和7年复发,1例股骨下端巨细胞瘤曾作过病灶搔刮和骨填塞术,另1例胫骨近端巨细胞瘤作过病灶搔刮和骨水泥凝固术,在原手术处附近出现骨密度减低区,且边缘模糊,后者骨扫描显示有浓聚区,因怀疑肿瘤复发而作了血管造影。造影方法为对侧股动脉插管,导管引入患侧股动脉,以每秒8毫升的速度注入造影剂25毫升,连续摄片,摄片满意后,注入血管紧张素10微克,重复造影一次。发现通向病变区的动脉轻度增粗,没有血管网,毛细血管相显示不均匀的造影剂染色,使用血管紧张素后染色更为清晰。例1的造影剂染色区比平片怀疑的复发病灶范围大,例2的造影剂染色区与平片所见的密度减低区和骨扫描的浓聚区  相似文献   

13.
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涛  韦炜  韩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1):869-872
目的:探讨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CT表现并对CT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其中常规CT扫描并增强6例,螺旋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4例。结果:胰岛素瘤5例,大小为0.9-2.0cm。3例常规CT平扫并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2例螺旋C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大小为2.0-6.0cm,其中3例常规CT平扫,1例未发现肿瘤,2例呈不均匀密度,均匀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周边明显强化,中心稍强化、均匀强化;2例螺旋CT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双期增强呈周边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对于>2cm的胰岛细胞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而对于<2cm的肿瘤检查方法直接影响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并发症。方法:收集6例疑诊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行腹主动脉及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及数字电影摄影。结果:瘤体均由右肾上腺动脉供血。血管造影显示动脉期肿瘤血管增多、增粗、纡曲。2例见静脉早显。实质期染色浓密、不均匀。静脉期仍可见瘤体较长时间染色。2例出现高血压危象,经对症处理,血压趋于稳定。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由肾上腺动脉供血,其富血管性及延长显影的血管造影特点,有助于区别其它腹腔及腹膜后肿块。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出现危象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脊髓 IADSA     
作者报告了6例脊髓血管病变的选择性动脉注射DSA。年龄23~53岁。在常规造影中6例分别见到血管增粗,异常血管及脊髓膨大等X 线征象。DSA 证实了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动静脉瘘(1例)和成血管细胞瘤(1例),除外了1例疑为成血管细胞瘤病例,手术证实为星形细胞瘤,还  相似文献   

16.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nonfunctioningisletcelltumor ,简称NFIT)罕见 ,占胰岛细胞瘤的 15 %~ 2 0 % [1~ 8] 。我们遇见 6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 6例 ,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2 0~ 35岁 ,平均 2 6岁。 6例中 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经查体发现 ,2例出现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方法 :6例全部行CT检查 ,先平扫 ,再行双期增强扫描 ,层厚 8mm ,使用仪器为SIMENSPLUS 4螺旋CT ,使用国产泛影葡胺 2例 ,优维显 4例 ,对比剂用量 …  相似文献   

17.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对照分析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B超检查,观察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瘤内有否出血、坏死、囊变以及钙化,局部组织的浸润,远处脏器的转移等。结果: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1例,均为单发性肿瘤,肿块直径3.0-14.2cm,平均8.1cm。12例发生坏死、囊性变(60%),2例肿瘤有钙化(10%),6例发生转移(30%)。结论:加深对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诊断胰岛细胞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胰岛素瘤4例、舒血管活怀胰瘤1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2例。结果:胰岛素瘤CT表现主要为胰腺轮廓局部增大或胰腺边缘局限性突隆;舒血管活性肽瘤表现为非均质的带有包膜的低密度肿物,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表现为密度较均的较大肿物或界限清楚的低密度肿物而不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脂肪。另外,介绍了CT检查胰腺的注  相似文献   

19.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四肢软组织的常见肿瘤,作者报导的8例。年龄40~77岁,男6例,女2例;发生于大腿3例、小腿2例、上臂、前臂和臀部各1例。血管造影均见有不同程度血管增生、动脉受压和移位、肿瘤血管从边缘向内  相似文献   

20.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s、70s。结果:5例肿瘤中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胰尾2例,平均直径7.6cm(4.5~12.6cm)。实体性肿瘤(n=2)平扫呈稍低密度,囊性者(n=3)囊壁及壁结节(实性成份)呈等或稍低密度,有囊壁钙化者2例。增强扫描示实性者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明显强化;囊性者动脉期囊壁、壁结节呈中度~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扫描前后均呈低密度。5例均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结论:实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囊性者缺乏特征性改变,需与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假性囊肿及胰腺结核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