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共7处(月骨6处、舟骨1处)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6例)、CT(4例)和MRI(1例)表现。结果 平片典型表现为月骨、舟骨小的囊变,直径为0.5cm左右。边缘光滑、清楚、硬化。6处病灶位于骨内,骨性关节面完整,囊变与关节腔不相通,1处与关节腔相通。4例CT扫描显示病灶比X线平片清楚。1例在MRT1WI表现为月骨骨内的中低信号灶,边缘硬化,T2WI为略高信号。结论 腕关节月骨、舟骨骨内腱鞘囊肿典型表现为骨内囊状破坏,边界清楚硬化。CT显示病灶比平片清楚。在MR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18例有完整硬化边,10例病灶内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骨性间隔,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60 HU,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CT典型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囊状破坏,边界清晰硬化,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合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单发,1例双侧对称。16个病灶位于承重关节面下。X线表现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境界清晰,有硬化缘。CT表现为多房、花瓣形透亮区,有明显的硬化边,1例三维重建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长T_1、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硬化边,1例病灶内见低信号间隔,1例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承重关节面下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边,边界清晰。CT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显示病灶的信号特征、邻近软骨有无受累及与关节关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摄了平片,CT检查8例,MRI检查6例。结果:17例骨内腱鞘囊肿中胫骨9例,股骨头3例,月骨2例,距骨、腕舟骨、足趾骨各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CT显示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74HU。MRI检查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特点。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特别是MRI对骨内腱鞘囊肿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骨内腱鞘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8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病变,共28个病灶,其中股骨头6个,胫骨近端6个,距骨滑车6个.胫骨远端3个,腕月骨3个.股骨远端、髋臼、肱骨近端和腕舟骨各1个。病灶均位于骨内邻近关节面,病灶大小介于0.8cm×1.2cm~2.5cm×2.9cm之间。单房型25例.多房型3例。28个病灶X线平片和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均有薄层完整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16个病灶MRIT,wI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TzwI表现为高信号。多房型病灶内有粗细不等的骨性间隔,MRI表现为长T-短T。信号。穿透型15例,表现为病灶通过邻关节面裂隙与关节腔相通或病灶与关节旁软组织腱鞘囊肿相连;特发型13例,表现为骨内单一病灶,骨外结构正常。结论:骨内腱鞘囊肿有其特殊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 5例RA患者 ,其中女 2 0例 ,男 5例 ,年龄为 2 8~ 70岁 ,平均 4 5 .36岁。临床诊断符合 1987年美国纽约类风湿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为比较观察X线平片、CT和MRI在R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左、右腕分别行CT和MR冠状面扫描。MR成像仪的场强为 0 .3T。扫描时先行平扫 ,扫描序列分别为SET1WI和梯度回波重T2 WI(T2 WI)。然后行增强T1WI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2 5例临床诊断为RA患者的 5 0个腕关节中 ,X线显示骨侵蚀病变者有 14个腕关节 ,MRI检出骨侵蚀病变者有 5 0个腕关节 ;2 5例中行CT检查者有 16例 32个腕关节 ,其中 2 2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病变。MRI共检出 16 4处腕骨的骨侵蚀病灶 ,而X线平片仅检出 2 1处腕骨骨侵蚀病灶 ,CT检出 6 8处骨侵蚀病灶。月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其X线、CT和MR的检出率分别为 6 .0 %、2 8.1%和5 4 .0 %。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病变的检出上 ,3种检查方法之间经两两比较分析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1)。MRI不仅可显示RA早期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腕部骨质侵蚀改变 ,还可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 ,增强MRI可鉴别血管翳与关节积液。结论 在检查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9.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周骨内腱鞘囊肿CT、MRI资料。螺旋CT检查10例,MRI检查8例。3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共21个病灶,9例单发,6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对称。19个病灶紧邻股骨头前上基底部承重关节面下,2个病灶位于髋臼顶。CT显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透亮区,边缘清楚,有完整、薄层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改变。MRI显示病灶轮廓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囊状、花瓣形、多房囊状长T1、长T2信号,环以低信号硬化边。结论髋周骨内腱鞘囊肿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CT检查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以显示邻近关节软骨有无受累,对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长骨ABC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1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X线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灶邻近骨质见连续骨膜反应,17例病灶内见粗细不一骨嵴;CT表现为病灶内缘分叶状改变,边缘锐利并不同程度硬化;MRI表现为囊性病灶,T_1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稍高或高信号,病灶内及边缘可见分叶状或条索状低信号,20例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结论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不同影像检查,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1.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 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2.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CT、MR I表现特点。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26例,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7岁。15例行CT平扫,13例行MR平扫,11例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 I扫描。结果26例共48个囊性脑转移灶,囊壁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 T1W I和T2W I呈等或稍低信号,根据囊壁的形态将其分为3种类型:不均型、结节型、均匀型。MR T1W I囊液信号强度略高于、T2W I高于脑脊液信号强度,而CT密度与之相似或略高。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形态多样,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MR I多方位增强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和组织学活检证实的颅底及面部20例骨化性纤维瘤和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对两类病变共计27例进行术后影像随访.结果 20例骨化性纤维瘤中,18例为单骨发病,2例为多骨病变.CT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瘤周有一层较完整或不完整的骨性包壳.内部呈不均匀密度13例,均匀磨玻璃样密度7例,其中11例有明显囊变坏死区;11例MR 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_2WI以等、高信号为主,11例增强后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中,多骨型20例,单骨型3例,无明确边界,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骨皮质变薄、模糊,骨质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5例MRT_1WI、T_2WI均以等、低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结论 颅底及面部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发育不良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部分病例两者鉴别困难.术后影像学随访以CT为主,MRI对需要再次手术者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不同序列在诊断早期脊椎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TIR)、梯度回波(GRE)序列二维多回波聚合(Me-2D).结果:25例均发现脊柱转移瘤病灶,共73个椎体和45个附件受累.椎体的异常在各序列图像显示情况不同,T1WI显示73个异常椎体,T2WI显示55个,STIR显示69个,Me-2D显示73个.在T1WI序列图像有24个椎体表现为弥漫性异常信号,49个椎体局部信号异常.Me-2D序列显示椎体局部受累病灶边缘及骨小梁结构清晰.结论:SE T1WI,TSE T2WI及GRE Me-2D序列结合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椎体受累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5.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DNT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DNT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6例患者的肿瘤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三角形假囊肿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水抑制像上边缘和分隔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ADC值升高;MR波谱测定肿瘤胆碱(Cho)峰和肌酸(Cr)峰改变不明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较正常参照侧降低,但降低不明显;增强无强化;瘤体夹杂细条索状等信号分隔;无瘤周水肿,无占位效应;肿瘤邻近的颅骨内板发育不良。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MRI表现较具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与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 5例,分析其临床CT与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均可见囊变,边缘清晰。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与MRI有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