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TCT对889例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初筛,对其中92例细胞学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结果 TCT筛查889例患者,其中阳性92例,阳性检出率10.35%,其中ASCUS59例((6.64%)、LSIL22例(2.47%)、HSIL8例(0.90%)、CC 3例(0.34%)。结论 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PBL教学方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齐齐哈尔医学院2013—2015学年中检验专业大三的学生86名,分为两组,其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PBL教学方法,而对照组采用的是以板书、PPT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两组的评判标准,也将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成绩要对照组的成绩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37,P<0.05)。且对于观察组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于该方法满意度很高。结论 PBL教学方法要优于以板书、PPT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课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的应届检验专业本科生78名,按不同教学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两组的评判标准以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的满意度为主。结果观察组成绩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58,P<0.05)。两组调查问卷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415,P<0.01)。结论多媒体技术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中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在教学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冠脉血管的扩张程度来研究不同的给药周期对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并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分为4组:间断给药组、短程持续给药组、长程持续给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冠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1 mg,测量给药前及给药2 min后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近端及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LCX)近端管径,计算平均扩张程度,进而评价患者硝酸酯药物的耐药程度。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LAD和LCX及平均扩张度不完全相同,长程持续用药组扩张度明显低于间断给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或0.01),短程持续用药组扩张度与其他3组均无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与间断用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硝酸酯类药物长期使用(>72 h)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短时程持续使用也可出现不显著的耐药性,间断使用(每天8~10 h空白期)可避免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的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特征,以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确诊的53例成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结核病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测)、头颅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特征。结果 48例患者中,24例(50.0%)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36例(75.0%)出现发热、头痛,29例(60.4%)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胸部CT平扫均可见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异常者45例(93.8%),其中蛋白升高43例(89.6%),葡萄糖含量降低38例(79.2%),氯化物降低37例(77.1%);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检查,颅内压增高[>180mm H2O (1mm H2O=0.0098kPa)]者31例(64.6%)。48例患者行头颅MR增强扫描,8例(16.7%)未发现明确结核病灶,40例有脑实质和(或)脑膜结核病变,分别为单纯脑膜结核9例(18.8%)、单纯脑实质结核19例(39.6%)、混合型颅内结核12例(25.0%);而48例行头颅MR平扫的患者仅35例显示颅内结核病灶,除8例增强MR未显示的患者外,仍有5例未发现结核病灶。25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头颅MR复查,其中11例较前好转,7例较前加重,5例出现部分病灶好转和部分病灶加重,2例未见变化。结论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患者临床多见发热、头痛、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指标异常、颅内压增高。MR头颅扫描对该病的发现率较高,尤以MR增强扫描更为明显,是发现和诊断颅内结核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长抑素治疗肠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及生长抑素类似物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22条犬制成肠瘘模型,分为生长抑素组、生长抑素类似物组及单纯胃肠外营养(TPN)组.检测漏出液量、生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漏出液量、生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在生长抑素组及生长抑素类似物组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长抑素组比生长抑素类似物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肠瘘愈合有作用,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亲体肝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7-2008年行亲体肝移植术的55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25.45%),18例次(32.73%);检出病原菌48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32株,66.6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9株,18.75%)、真菌(7株,14.58%)。感染部位: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胆道、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次,菌血症2例次,急性胃肠炎1例次。医院感染组住重症监护室(ICU)、术前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天数均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该院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包括长时间住ICU和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而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时间长是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侵入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保留脊神经后根的脊髓切片技术进行改良,增加所保留的脊神经后根纤维投射到脊髓后角浅层的完整性,以提高实验效率。方法:选用4~5周的SD大鼠,应用振动切片机对其脊髓腰骶膨大分别进行横断面或矢状面切片,在全细胞模式记录下,给予后根刺激观察两者中诱发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成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调整后根刺激参数分别刺激Aβ、Aδ和C纤维以诱发EPSCs,并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鉴别。结果:在保留后根的横断面和矢状面切片上诱发出EPSCs的成功率分别是38.43±9.97%和86.36±5.32%,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与非保留后根的脊髓切片上诱发出的EPSCs相比,应用保留后根的脊髓横断面切片和矢状面切片所诱发的EPSCs均可通过刺激强度和潜伏期的差异,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有效的区分。结论:保留后根的脊髓矢状面切片刺激后根反应率显著高于横断面切片,且可对不同纤维诱发的EPSCs进行有效区分。因此,保留后根的脊髓矢状面切片比横断面切片更完整的保留了后根到脊髓后角浅层的投射,可提高实验效率,是研究脊髓中枢突触传递及其可塑性的可靠离体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分析了普通X线拍摄和X线狭缝连续拍摄DR两种方式及其所获取的图像在全景拼接过程中的几何误差问题,探讨提高X线全景拼接成像技术几何精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