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分期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HRCT图像,HR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病灶分布、范围、形态、密度、实变、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结果 COVID-19胸部HRCT主要表现可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1)早期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密度影(GGO),以肺外周或胸膜下分布为主,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增粗穿行;2)进展期病灶范围融合增大,累及多个肺段、肺叶呈"反蝶翼"征,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少数出现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或小空洞;3)重症期:双肺弥漫GGO合并实变影,见支气管充气征,可至"白肺";4)恢复期病灶范围缩小,实变灶逐渐消失,部分残留纤维条索影。结论 COVID-19患者胸部HRCT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以双肺外周、胸膜下散在磨玻璃影(GGO)最具特征,可进展至双肺实变或"白肺",治疗后病灶可吸收或残留条索影。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②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结节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GGO)多见,常见血管充血增粗穿行,也可表现为GGO合并实变及纤维化;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GGO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白肺”,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吸收缓解期可见病灶范围缩小,伴较多纤维化病灶。CT演变特征可为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及双肺,25例弥漫分布,33例均见磨玻璃密度影,15例合并纤维条索影,23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22例见胸膜肥厚,3例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呈“白肺”。早期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肺外带胸膜下分布常见,以多发为主,进展期可引起网格样改变呈“铺路石”征,重症期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呈“白肺”,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了解COVID-19的CT表现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 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中,首次胸部CT有2例(3.57%)未见异常,54例(96.43%)可见异常。54例胸部CT有异常患者的病变分布特点:累及单肺叶12例(22.22%),其中病变位于左下叶6例;累及多肺叶42例(77.78%),其中37例累及3~5个肺叶。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5例(27.78%),楔形9例(16.67%),不规则形30例(55.56%)。病变密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36例(66.67%),GGO+实变13例(24.07%),以实变为主5例(9.26%)。间质性改变:小叶核心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8例(51.85%),小叶间隔增厚16例(29.63%),细支气管充气征25例(46.30%)。CT分期情况:早期26例(48.15%),进展期23例(42.59%),重症期4例(7.41%),转归期1例(1.85%)。结论:96.43%的核酸检测阴性COVID-2019患者首次胸部CT可见阳性表现,CT分期主要为早期(48.15%)和进展期(42.59%),重症少见(7.41%),对胸部CT出现阳性表现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者需高度重视,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6.
宋洋 《放射学实践》2018,(5):498-50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肺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1例经病理确诊,3例经临床确诊)MPA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儿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4例患儿中,间质性改变3例,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水肿、胸膜下线影及多发小气肿,病变肺野内部分支气管管壁增厚。1例可见明显小叶间隔增厚,间质网格样改变。1例治疗后复查可见右肺下叶大片状实变影。3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2例盆腔亦有积液,1例可见心包积液。1例患儿肺部仅见双肺纹理增重表现,其双侧胸腔积液较多,盆腔亦有积液。结论:MPA肺部受累的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为非特异性肺小血管出血征象,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肺部HR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经临床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肺部的CT表现。结果本组6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其余207例均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病变149例,包括磨玻璃渗出影、实变、结节、索条,肺间质病变96例,包括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蜂窝样改变、肺气肿,胸膜病变118例,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肺部CT表现复杂多变,磨玻璃渗出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胸腔积液对其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8例;其中肺内结节影均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例,同时合并小叶间隔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9例发现少量胸水,均累及双侧胸腔。19例患者均未发现病变累及段以上支气管内壁。17例患者发现卡波西肉瘤时,体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UL。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胸部CT表现以双肺各叶多发结节影和斑片状实变影多见,肺内结节影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斑片状实变影形态多不规则,类似火焰状为其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2019新冠肺炎(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胸部CT影像对比分析,提高尿毒症患者无发热症状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13例尿毒症患者初次CT检查无明显发热症状COVID-19及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22日25例尿毒症肺炎患者CT影像表现。结果:COVID-19的磨玻璃影(10/13)、实变影(2/13)及空气支气管征(3/13)占比与尿毒性肺炎(11/25 、2/25、2/25)无明显区别(P>0.05);尿毒症肺炎小叶间隔增厚(10/25)及胸腔积液(9/25)明显多于COVID-19(0/13、0/13)(P<0.01及P<0.05);COVID-19“铺路石征”或“晕征”(5/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P<0.01);COVID-19病灶仅肺外周分布(9/13)及单肺分布(3/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0/25)(P<0.01及P<0.05),而尿毒症肺炎病灶肺中心分布或中心及外周同时分布(22/25)、双肺分布(25/25)多于COVID-19(4/13、10/13)(P<0.01及P<0.05)。结论:CT检查在尿毒症患者中能够鉴别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对此类人群中无发热症状COVID-19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减少交叉感染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非复阳患者与复阳患者的MS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收治的131例恢复期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MSCT图像,并将病例分为非复阳组 (93例)及复阳组(38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恢复期COVID-19患者男女比例为61:70,平均发病年龄(48.6±16.3)岁。非复阳组和复阳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8) vs. (16∶22),χ2=0.428,P=0.513],非复阳组较复阳组平均发病年龄大[(51.3±14.9) vs. (42.7±18.0),t=2.836,P=0.005]。恢复期COVID-19患者肺叶病灶受累情况如下:右肺下叶(143分)、左肺下叶(140分)、右肺上叶(93分)、右肺中叶(90 分)、左肺上叶舌段(84分)、左肺固有上叶(70分)。非复阳组总肺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受累情况计分均高于复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患者病灶主要位于肺外带,其次弥漫分布。非复阳组病灶外带和中内带分布比例均低于复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1,P=0.035)。恢复期COVID-19患者MSCT主要征象为:磨玻璃样密度影(GGO)及索条状影,其次是GGO合并实变影,少数征象依次有钙化灶、小结节灶、树芽征、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大泡、胸膜增厚伴/不伴钙化、铺石路征、肺不张。其中支气管扩张均为柱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两组病例MSCT征象出现率无显著差异(χ2=10.196,P=0.423),GGO与GGO合并实变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5)。两组病例支气管扩张位置、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恢复期MSCT表现有其特征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非复阳与复阳患者年龄及MSCT病灶的累及程度、分布范围均有差异,MSCT可以反映COVID-19的进展情况,对疾病的诊断、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各类人群的CT征象,首次为COVID-19的影像诊断提供不同人群的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2019年12月1日—2020年4月21日。搜集国内外关于普通成人、儿童及妊娠期确诊COVID-19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的文献并进行筛选。采用STATA 1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s Q检验对纳入研究的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I2评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计算纳入研究中各CT征象的发生率及95%置信区间(CI),绘制森林图。采用Egger's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纳入60项研究共3 822例COVID-19病人。普通成人病人主要有16个征象,最多见的3个CT征象为肺磨玻璃影(GGO)(60.5%,95%CI:0.515~0.694)、血管增粗影(55.5%,95%CI:0.333~0.777)和胸膜增厚(49.7%,95%CI:0.323~0.672),肺部病灶分布特征以外带及胸膜下(67.1%,95%CI:0.589~0.752)、双肺分布(77.6%)最多见。其他少见胸部影像表现包括胸腔积液(4.9%)和淋巴结肿大(10.7%)。儿童病人主要有8个征象,最多见的3个征象为GGO合并实变(71.2%,95%CI:0.580~0.844)、GGO(39.2%,95%CI:0.270~0.513)和结节(39.1%,95%CI:-0.115~0.896),肺部病灶分布特征以外带及胸膜下(58.0%,95%CI:0.287~0.873)、双肺分布(35.4%)最多见。少见胸部影像表现为胸腔积液(6.2%,95%CI:-0.008~0.132)。妊娠期病人主要有5个征象,最多见的征象为GGO(71.0%,95%CI:0.510~0.910),其余为GGO合并实变、网格影、实变影及胸膜增厚,少见胸部影像表现为胸腔积液(38.0%)。部分CT表现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COVID-19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普通成人及妊娠期病人的胸部CT表现比较典型,儿童病人胸部CT表现不典型并且其胸部CT改变可能早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AdVP)的胸部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次聚集性发病的45例AdVP 患者病程早期阶段临床和胸部CT资料,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为发病后1~6d,平均(2.22±1.37)d。主要观察肺部感染性病变的部位、形态、数量、分布和主要征象如实变影、磨玻璃影(GGO )和间质性改变等。结果:4 5例中轻症肺炎39例,重症6例。45例共83个病灶,均表现为肺部局灶性病变,以双肺下叶多见(61/83,73.5%),其中单发24例(53.3%),多发21例(46.7%);大叶性病灶8个、段或亚段性23个、斑片状48个、单纯小结节性4个。以实变为主的病灶28个,以GGO 为主30个,以间质改变为主25个;肺叶、肺段性病灶31个,其中表现为实变伴 GGO 20个、单纯实变4个、单纯间质性改变4个及单纯肺段性GGO 3个,病灶密度不均,多不占据整个肺叶或肺段;斑片状病灶4 8个,其中表现为实变伴或不伴GGO 30个、间质性改变18个,病灶倾向于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19个(39.6%)、沿肺外周区域分布25个(52.1%)。8例病情有进展的患者复查胸部CT,表现为GGO病灶扩大、密度增高和多种形态的新发病灶。结论:AdVP 的主要胸部CT表现为肺部单发或多发的叶段性或斑片状实变、GGOs或间质性改变,病变多位于两肺下叶分。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儿的胸部HRCT表现。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个月~14岁,中位年龄4岁,5岁以下患儿14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肺部病变分布、形态、密度等特征及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改变。结果 22例患儿中,3例(3/22)肺部CT正常,19例(19/22)肺部HRCT见病灶浸润,其中单侧肺病变7例,双侧肺病变12例。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6例,其中淡磨玻璃影4例、典型铺路石征磨玻璃影2例;4例呈肺实变改变,表现为局限性条索影、斑片状高密度影;6例表现为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周围磨玻璃影改变,其中1例呈右侧白肺表现;3例呈类支气管肺炎改变,表现为肺叶内散在点状或斑片状密度不均高密度影。下叶病灶较上叶为重,肺外后带较肺尖部、中央区多见。全部患儿均未见肺门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1例见叶间胸膜增厚。结论 儿童COVID-19的HRCT表现多样化,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但肺部CT表现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控干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损害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包括抗MDA5抗体、抗Ro-52抗体、肌酸激酶等。胸部CT表现主要分析肺内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磨玻璃影、胸膜下弧线、实变影、肺实质带、胸膜下间质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及肺外表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结果:12例有皮疹表现,8例有口腔、皮肤溃疡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15例抗MDA5抗体均为阳性,12例抗Ro-52抗体阳性,2例肌酸激酶升高。CT示15例患者均有肺间质性改变,其中10例以间质性病变为主,4例肺间质性改变和肺实质病变并存,1例以肺实质性病变为主;11例有磨玻璃影,10例有小叶间隔增厚,7例有支气管血管束异常,9例有胸膜下弧线,5例小叶内间质增厚。3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有纵隔气肿,3例有胸腔积液;无肺间质纤维化病例。结论:多数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上有皮疹或口腔、体表皮肤溃疡表现,其胸部CT表现以肺间质性病变为主,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高,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及小叶内间质增厚3种征象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首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91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39例、女52例,中位年龄50(33, 62)岁,分析9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例,咳嗽57例,以干咳为主(39例)。首次HRCT有24例COVID-19患者呈阴性表现,67例HRCT有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65例、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50例、间质间隔增厚47例、斑片影42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双肺弥漫分布的2例,多发57例,单肺叶出现8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6例,肺下叶分布为著39例,上叶为著7例,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的有13例。结论 广州地区COVID-19早期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及下肺野多见,多有肺间质间隔的增厚,广州地区COVID- 19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部分确诊患者首次HRCT呈阴性表现,对于HRCT呈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收集46例胸部有异常表现皮肌炎患者的HRCT资料,回顾性分析肺部病变的分布、征象以及纵隔、胸膜的相关征象。结果:①皮肌炎肺部病变分布呈对称、广泛、偏中下、偏外后的特点;②肺部HRCT表现多样,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小叶内间质增厚46例(100%),磨玻璃影41例(89.13%),支气管血管束增宽或小叶核心增大40例(86.96%),小叶间隔增厚38例(82.61%),不规则纤维索条影37例(80.43%),结节影34例(73.91%),胸膜下线27例(58.70%),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扩张19例(41.30%),斑片影18例(39.13%),呼气相马赛克征15例(32.61%),界面征14例(30.43%),蜂窝影12例(26.09%),肺气肿或肺大泡3例,单纯囊状气腔1例,肺不张1例;③纵隔及胸膜:纵隔小淋巴结影41例(89.13%),胸膜增厚或毛糙38例(82.61%),食管扩张11例(23.91%),单侧少量性胸腔积液1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HRCT可提供皮肌炎胸部病变的众多信息,对皮肌炎的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PLC)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病理和随访证实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肺部HR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PLC的HRCT影像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不规则形及串珠状增厚5例,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5例,小结节状影沿胸膜下间质、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蔓延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4例;胸椎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2例。结论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是PLC较为特征性CT表现。HRCT对PLC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MDS)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X线胸片中5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7例呈网织纹理,4例见胸腔积液,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见粟粒病变,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2例呈磨玻璃密度影(GGO),2例见肺气囊,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13例患者HRCT发现7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见小叶间隔增厚,6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5例见粟粒病变(其中1例可见胸膜下小结节),4例见胸腔积液,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可见GGO、多发肺气囊及树芽征各2例,空洞(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局段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结论 AIDS合并肺毛霉菌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粟粒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胸腔积液及结节状肿块影.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急性期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HRCT检查,测定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MP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好转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有无肺部后遗症发生,剔除失访患儿。结果:MPP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性肺实变影(82.31%)、支气管壁增厚(70.77%)、支气管充气征(51.54%)、淋巴结肿大(22.31%)和胸腔积液(20.00%)。大叶性实变影MPP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节段性实变影患儿的血清CRP、TNF-α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小叶性实变影患儿(P均<0.05)。重症组中大叶性实变影的比例显著高于节段性实变影和小叶性实变影患儿所占比例(P<0.05)。共112例MPP患儿完成全程随访,其中17例存在肺部后遗症,有肺部后遗症组与无后遗症组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及肺实变影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和实变影增大是MPP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PP患儿的HR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